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96年4月5日,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与华东政法学院青少年犯罪研究所联合举办“少年‘强索’类案件实体法适用理论研讨会”.长宁区政法部门的有关同志,来自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及虹口、普陀、静安等基层法院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执行会长、本刊主编徐建教授,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总干事、华东政法学院教授苏惠渔及肖建国、杨新培、游伟等参加了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对少年“强索”类案件的犯罪特征、刑法适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本刊特辟专栏,予以刊登,以期引起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会议概况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处理实行非监禁化和行刑社会化,已经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法律共识,一种新的少年司法理念正昭示着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根本目标不是惩罚犯罪,而是预防犯罪、减少犯罪。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更好地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体现刑事政策的精神,贯彻教育挽救、区别对待的原则,上海市长宁区检察院与华东政法学院青少年犯罪研究所共同筹备后,于2004年4月28日召开了“未成年人案件刑事政策思想问题研讨会”。华东政法学院的教授和学者、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厅及上海市检察院相关部门的领导、江苏…  相似文献   

3.
少年犯罪实体法适用中的犯罪构成特殊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在探索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少年司法制度中,以程序法探索先行,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特色,取得了卓著成效。随着刑法、刑诉法的修改与少年司法制度探索的深入,在审理少年犯罪案件中所反映出来的矛盾和问题愈来愈复杂、具体。现有的法律及司法解释不可能作出非常具体、明确的操作性规定,因而给办案工作增加了许多难度。我们预见,今后一段时间,将会有更多的人关注和研究实体法适用问题,并在这方面有所建树。 尽管少年犯罪案件类型众多,但有几类案件属于“常见罪”、“多发罪”,其中,少年盗窃案件又是最主要的一种类型。刑法修订后,如何对少年盗窃案件更好地适用实体法,华东政法学院青少年犯罪研究所和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对此十分关心,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于1997年9月18日联合召开了“少年盗窃案件实体法适用理论研讨会”,会上,许多同志就如何理解、适用少年盗窃案件的刑法规定,特别是如何完善司法解释,各抒己见,谈了许多颇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现择其要点予以刊用。  相似文献   

4.
受英中文化协会邀请,中国少年司法制度学术交流考察团于2001年10月26日至11月8日在英国进行考察访问。代表团成员有华东政法学院教授、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第二会长、上海犯罪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徐建,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副院长王观宝,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科科长丁永龄,云南省昆明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二处处长李世清,昆明市盘龙区公安局局长李新力。 少年司法制度学术交流考察团在伦敦、北安普敦、阿勒、卢顿、埃赛克斯等地,受到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热情友好接待,考察访问了伦敦西敏寺警察所的青少年刑事司法组、…  相似文献   

5.
2003年3月18日至20日,由华东政法学院与欧盟瑞慈人权合作中心联合举办的“中欧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研讨会,在上海市华东政法学院举行。 中欧双方热衷于青少年犯罪研究、少年司法和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的专家学者、刑事司法工作者和儿童权利保护组织的干部、政法系统的领导干部共五十多人应邀参加了会议。华东政法学院院长何勤华教授致了开幕词。  相似文献   

6.
在2002年8月召开的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表彰会上,华东政法学院青少年犯罪研究所获得“全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先进集体”的荣誉并获赠奖牌,同时获奖的全国共有126个单位或部门。同月,在上海召开的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工作交流会上,华东政法学院青少年犯罪研究所又获得“上海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称号,迄今为止,上海市共有“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32家,“上海优秀青少年维权岗”91家。华东政法学院青少年犯罪研究所喜获“全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先进集体”、“上海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章杨  相似文献   

7.
华东政法学院自1979年复校以后,就非常重视青少年犯罪研究,成立青少年犯罪研究室,组织师生进行调查研究,并于1986年10月经司法部批准扩大建立了青少年犯罪研究所。长期以来,青少年犯罪研究所作为华东政法学院的一个特色学科,在从事有关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方面,作出了努力,使该所成为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专业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2013年是我国著名青少年犯罪学家、华东政法大学功勋教授徐建先生的八十大寿。徐建先生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大陆青少年犯罪学、未成年人保护和少年司法制度研究的开拓者、引领者和奠基人之一。三十多年来,徐建教授开创了我国青少年犯罪学、未成年人保护和少年司法制度等多项研究的先河,使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学、未成年人保护和少年司法制度研究得以全面展开且不断深入;是他促使了我国青少年犯罪学学术研究组织——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2011年更名为“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成立,使我国拥有了专门研究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保护和少年司法制度的全国性学术组织和研究队伍;是他推动了我国第一部保护青少年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青少年保护条例》的诞生,使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和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步入了法治轨道;是他与实务部门合作创导了我国第一个少年法庭——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的建立,使我国的少年司法制度从无到有并渐趋成熟;是他创设了我国第一个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专门机构——华东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研究所,使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学、未成年保护和少年司法制度研究走向了世界;是他首撰了我国第一部专门研究青少年犯罪学的理论专著——《青少年犯罪学》,为我国青少年犯罪学的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是他首创了我国第一本国内外公开出版的青少年犯罪研究刊物——《青少年犯罪问题》,对本刊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鉴于徐建先生在我国青少年犯罪学、未成年人保护和少年司法制度研究和实践领域的重要地位和杰出贡献,我们在徐建先生八十大寿之际,特辟专辑,特邀数位较为了解徐建先生的专家、学者共同撰文贺寿。由于版面有限,我们在众多贺文中特选了三篇以特辑形式刊发。特辑贺寿,不仅是为了让广大读者能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徐建先生,更重要是为了以此向我们的导师、我们的前辈表示最崇高的敬意。让我们一起衷心祝愿徐建先生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9.
2003年12月22日上午,华东政法学院青少年犯罪研究所特邀研究员聘任暨“青少年法律研究文库”作者签约仪式在华东政法学院华谊楼举行。华东政法学院青少年犯罪研究所创建于1981年初,前身是青少年犯罪研究室,1986年4月经司法部批准成立研究所。它是全国第一个专门研究青少年犯罪与青少年法的研究机构,也是国内著名的青少年犯罪研究机构,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此次聘任的是该所2004~2005年度特邀研究员,全部都是中青年学者,大都具有博士或博士后学历,大部分有留学经历。他们是上海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强、上海市教育法制研究与咨询中心主任、研…  相似文献   

10.
9月8日,青少年犯罪研究所全体人员一行,专程前往座落在松江泗泾的上海市少年管教所新址,与该所领导和有关管教干部聚首,在亲切融洽和彼此高度信任的气氛中,共同商讨跨世纪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合作科研事项。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保护法研讨会会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1月25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获得通过,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同时全国人大已经将修改1991年颁布施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立法工作提上议事日程。为了更好得贯彻修改后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并为全国人大此次立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华东政法学院青少年犯罪研究所、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和《青少年犯罪问题》编辑部四家单位联合主办,于2005年1月11日在华东政法学院交谊楼召开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研讨会”。来自上海市人大法制委、上海市高级法院、上海市妇联、…  相似文献   

12.
春光明媚,樱花盛开,以“中国少年司法制度与罪犯矫治”为主题的中日学术交流活动,于2004年3月25日——4月5日在华东政法学院顺利举行。以日本著名法学教授藤本哲也为首的日本法学家代表团一行五人应邀来沪进行少年司法制度与罪犯矫治学术交流与考察。此次活动主要由我院青少年犯罪研究所负责组织,日方主要由日本少年法研究会与日本平和研究会协办。日本法学家代表团成员主要有中央大学、日本美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藤本哲也教授;日本矫正委员会委员、龙谷大学客座教授鸭下守孝;日本国际平和研究会代表、日本国学院大学博士后盐野见雪等。活动期间,何勤华校长热情接待了来自远方的日本客人。  相似文献   

13.
少年司法工作,沿袭一般刑事司法制度,着眼点放在事后的处理上,即对青少年已有违法犯罪事实出现后,再由少年法庭来处理,这是一种“追究型”的制度。我们认为,少年司法制度不仅要搞”追究型”,还要有一定的“预防型”,即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指导下,不仅要抓事后处理的科学性,同时要注重预防在先,从早抓起,抓苗头、抓倾向,防患于未然。要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作为少年司法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使事前预防和事后处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真正实现综合治理的目的。从审理少年犯罪案件的司法实践看,许多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少年,都是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从逃学、逃课、轻微违法,然后发展成为犯罪,如能在一定的危险年龄阶段,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教育、防范,就能得到一定的控制。基于此,海宁市人民法院在建立少年审判庭后,除了精心审理好少年犯罪案件、少年保护案件外,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方面作了大胆的探索。我们借鉴国外和境外少年司法制度的有益经验,结合审理少年犯罪案件的司法实践,把少数有犯罪倾向或违法行为的少年列入司法程序来解决,开创了对“虞犯少年”、违法少年的教育案件的审理。  相似文献   

14.
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的大学生成立了“新希望社”,他们在上海长宁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和华东政法学院青少年犯罪研究所的帮助、指导下,与长宁法院判决服刑的少年犯开展同龄人帮教活动。这些大学生以一种社会责任感从事帮教活动,以同龄人之间特有的互融心理交换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使失足少年进一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法律,为失足少年认罪悔罪、复归社会作出一份奉献。 日前,“新希望社”的大学生与长宁法院近年来判决的少年缓刑犯在华东政法学院进行了一次联欢活动,女大学生张焱在联欢会上的发言道出了大学生对失足少年的痛恨之心、规劝之意、帮教之情,值得失足少年一读,本刊予以原文刊登。  相似文献   

15.
美国少年犯罪问题的现状怎样?少年法庭运作情况又如何?美国少年司法制度及青少年犯罪预防办公室(OJJDP)2000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反映如下:一、美国少年犯罪问题的现状1、青少年犯罪率有所下降。截止至1998年的统计数据表明,青少年凶杀案的案发率处在1987以来的最低点,比1993年高峰时的案发率下降了52%。1994年至1998年间,15至17岁青少年犯谋杀、抢劫、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的案发率下降了32%,14岁或以下年龄段的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的案发率下降了27%。2、少年严重的暴力犯罪者所占比例不等。在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美国的青少…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全面贯彻“五五”普法的精神,深化“五五”普法的要求,由华东政法学院《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社和虹口区中小学法制教育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了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的专题会议(2006年中小学法制教育课程专题研讨会)。会议于2006年6月26日在上海市虹口区北郊学校召开。出席会议的都是来自上海司法、教育界的精英,既有理论部门,又有实践部门,其中包括上海市法学会、上海市教委、华东政法学院、市检察院、长宁区人民法院等单位的专家和学者。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未成年人——优化中小学法制教育课程的设计@秋阳…  相似文献   

17.
自从1899年美国伊利诺伊州制定少年法庭法和建立少年司法制度以来,青少年立法与少年司法制度蓬勃地发展起来.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状况:一是从青少年法规的内容来看,由单纯的司法消极预防转变为对青少年进行积极保护;二是青少年立法与少年司法制度向“司法福利”发展;三是青少年立法与少年司法制度向成年人发展;四是青少年立法与少年司法制度对少年犯处理向社会化和多样化发展;五是将危害少年的成年人犯罪特别规定为青少年法规的主要内容,借以保护少年.  相似文献   

18.
各国对研究和探索治理青少年犯罪的对策非常重视,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在我国,有关部门对治理青少年犯罪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认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乃至对少年司法制度的改革还没有提到应有的重要位置。因此,对国外少年司法制度产生的理念、发展及与我国的少年司法制度进行比较和研究,可以对我国少年司法制度改革和构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犯罪研究》2010,(3):F0003-F0003
4月9日下午,由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检察院、华东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研究所、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社会管理创新与检察机关预防青少年犯罪理论研讨会”在上海长宁区召开。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旭、副检察长余啸波,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教授杜志淳、长宁区委副书记夏永泰、上海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陈金鑫等参加研讨会并致辞,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厅厅长万春致信祝贺。  相似文献   

20.
征稿 征订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1):F0003-F0003
《青少年犯罪问题》创刊于1982年,是我国唯一一份国內外公开发行,以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青少年权益保护以及犯罪学研究为核心內容的学术性期刊。由华东政法学院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是全国法学类核心刊物、青少年法律保护和法制教育的指导读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