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922年到1927年的非基督教运动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利用宗教进行文化侵略的全国范围的社会运动,其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及其控制、利用的基督教.非基督教运动历经六年,几经波折,在中国现代史、教育史、青年运动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研究这一问题,对于进一步探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教育史及学生运动史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党与共产党是中国两大主要政党,国共两党之外还存在其他多个开展政治活动的党派,通常被称作“中间党派”,在国民党一党专政下形成了国共两党极端对立与中间党派并存的政党格局。中间党派最初坚持“中间路线”,既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又不赞成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但是它们本身力量有限,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军队,因而难以独立和强大,最终在国共两党激烈的斗争下不得不做出政治选择。  相似文献   

3.
1922-1927年由知识界引发后扩展到全国的非基督教运动,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根源。一方面,中国民众对外来宗教的抵制有着历史根源,它体现在意识形态上的对立、风俗习惯上的差异和政治生活上的冲突;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以来从哲学、文化的角度对基督教的批判,终于转变为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社会运动。非基督教运动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国内宗教批判思想的必然结果,它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重大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的政治抗议运动,非基督教运动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形成和发展内在关联:这一运动的兴起是这一纲领得到全国各界民众的认同和参与的标志,而这一纲领的内涵也在运动中不断充实--在运动实践中总结出的"文化侵略"概念,提供了在思想文化领域批判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依据,完善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的民主革命纲领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群众性政党"的目标,出于共产国际四大。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尚处于幼年 时期,党的力量和影响都不大,因而遭到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轻视,反对将中国共产党建 设成群众性的政党,并把中国革命的希望寄托于国民党身上。中共四大根据建设群众性政 党的目标,加强了党的建设,使党开始走上群众性政党的道路。"五卅"运动的成功,标志着 中国共产党发展成为群众性的政党。  相似文献   

6.
西方发达国家的多党制与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共同点是在一国内合法存在多个政党,都是通过政党制定政策、组织政府、管理国家,都是宣称实行民主政治.由于我国与西方国家在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传统等方面的根本差异,导致了中西政党制度在许多方面截然不同.对待西方政党制度,一方面要坚决反对盲目照搬,一方面可研究借鉴其某些民主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构建两岸政党合作机制是我国多党合作理论的创新,对促进两岸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当前的两岸关系形势下,积极构建与国民党的政党合作机制是"反独促统"的应然选择.国共两党合作机制的构建虽然具备一些有利条件和基础,但也存在诸多干扰因素.这就需要遵循主动、共赢、循序渐进、聚同化异的原则,创新思维,克服不利因素,通过多种有效途径,推动国共两党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发展,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提供政治助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是抗战时期一些中间党派为团结抗日形成的政党联盟组织。它最初是政党首脑的松散联盟,后来发展为党派联盟,最后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国共两党对该组织采取的不同政策是促其最后解体的重要原因,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它复杂的内部矛盾和斗争。该组织发展的历史轨迹显示了,民盟各派别虽不同程度上都有抗日和民主要求,但在国共两党的激烈斗争和影响下,必然因阶级属性的不同而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有两种政党合作:一种是国共两党的合作,再一种是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合作。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必然使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必然使共产党同民主党派走向合作,适应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变化而形成的全民族的统一战线必然产生两种政党合作。  相似文献   

10.
西欧极右翼政党的意识形态主要特征是反宪政和反民主,极右翼政党所强调的反移民、反对多元文化、反对欧盟和全球化,以及民粹主义的动员方式,恰好与西欧民众的恐惧担忧的心理相契合.只有理解了极右翼政党的意识形态特征,才能理解当前极右翼思潮在西欧蔓延、极右翼政党在政坛崛起,整个欧洲政坛向右倾斜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1.
科技进步是科技法产生与发展的基础.科技法律对科技进步的巨大影响,表现在科技法能为科技进步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激励科技创新的机制,制约政府的短期行为,确保国家和社会的科技投入力度.科技法的这种作用也为15至18世纪中国与西欧科技立法的反差导致科技优势的逆转、19世纪荷兰专利法"立、废、立"的经验教训、20世纪韩国与美国的科技立法对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显著作用等例所证明.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体系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及其体系进行理论创新,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及其体系的理论创新,必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化与科学化.  相似文献   

13.
校园安全立法与安全保障社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严重扰乱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和社会安定,也使学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应尽快出台《校园安全法》,以保证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中法警察教育培训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国警察教育培训在体制、学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先进教育培训理念与经验对我国警察教育培训未来发展方向、公安人才输送渠道以及教育培训投入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法国警察教育培训对我国的启示是:1.加快警察教育培训的法制化进程;2.警察教育培训内容应贴近实战;3.选聘高水平教师,实行教师双向交流制度。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矛盾突显,许多学派阐述各自的治国思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和法家,儒家主张“礼治”,法家主张“法治”,两家针锋相对,在长期的论争中,为了能使自己的理论适应现实需求,儒法开始互相借鉴,从而逐步走向融合和统一。  相似文献   

16.
论网店实名制及工商登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市工商局于2008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关于贯彻落实〈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条例〉加强电子商务监督管理的意见》要求在网络上出售、置换自用物品,且以营利为目的的个人应当进行工商登记,从而成为第一个对网络经营活动要求进行监管的机构。对此,舆论争议不断。本文从诚实信用、保护知识产权等多视角阐明了网店实名制工商登记的必要性,并提出建立该项工商登记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现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具有整体性、主体性、革命性、相对性的特征。犯罪是反社会的严重危害行为、具有客观性、社会性、主体性、相对性的特征。现代化与犯罪不是互不相干的,而是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关联性。这种关联性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作用机制和现实表现。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立法均设立了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制度,且各具特色。但大陆地区的相关立法还存在可撤销婚姻的法定情形过于单一、对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的法律后果没有进行区分等不足,需要通过扩大可撤销婚姻的范围、规定无效婚姻宣告制度、细化行使请求权的主体和期限、区分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的法律后果、强化对善意相对人的保护等来加以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寻衅滋事罪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犯罪,该罪与故意伤害、强迫交易、敲诈勒索、故意毁坏财物等犯罪有共同之处,都存在伤害他人身体、毁坏或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客观行为,但构成此罪或是彼罪,争议较大。文章通过分析寻衅滋事罪的犯罪动机、主观故意、客观行为、侵犯客体以及刑罚适用,与其他相关犯罪作了比较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