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人口发展战略管理研究是理论发展和现实要求的结果.区域人口发展战略管理的实施环节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区域人口发展战略管理的实施机制包括:区域人口发展战略管理的实施协调机制、信息整合机制和政策整合机制.其中,政府的政策创新包括:营造良性的发展环境、制定区域协调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完善整合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加强区域人口统计、信息指导和人口治理及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提出,到2020年全省科技综合实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建成科技创新型省份.构建区城创新体系是山东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关键途径.山东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路径是:培育区域创新行为主体、建立区域创新内部机制、开发区域创新人才资源、建立区域创新投融资体系、建设区域创新基础设施、构建区域创新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3.
"经济区"、"城市群"、"多点多极"、"梯次跨越"……这些2013年人们关注的"热词"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区域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区域经济水平,进一步释放区域经济活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剑平 《求实》2012,(5):51-54
目前影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顺利实施的制度上的障碍主要有: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逆向调节的财政税收制度与区域协调发展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应该通过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财政税收体制、制订区域协调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对于地区乃至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地位.正如迈克尔·波特所言:"国家竞争优势的最终源泉和落脚点是一国内区域竞争力和区域内产业集群,而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竞争优势的培育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区域协调发展观,深刻揭示了一国之内区域分工与区域协作的原理,为人类社会均衡配置各种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地域融合,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理论来源和实践方法。归根到底,公平的观点和效率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区域协调思想的理论根基。在当代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呈现出三种实践模式:宏观模式、中观模式和微观模式,这三种模式都是马克思主义区域协调思想的运用和深化。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区域协调发展观,深刻揭示了一国之内区域分工与区域协作的原理,为人类社会均衡配置各种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地域融合,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理论来源和实践方法.归根到底,公平的观点和效率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区域协调思想的理论根基.在当代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呈现出三种实践模式:宏观模式、中观模式和微观模式,这三种模式都是马克思主义区域协调思想的运用和深化.  相似文献   

8.
归纳双核结构现象的共同点,可以发现一方是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区域中心城市,或是省会城市;另一方则是重要的港口城市,行使着区域中心城市的门户港城的功能。据此,我们可以对双核结构模式作出如下定义:在某一区域中,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那么,在一个区域中,港口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是如何走向空间耦合的?  相似文献   

9.
<正>区域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延伸概念,它在区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以无形和有形的态势,成为推动区域文化创新发展的持续动力,促进区域乃至国家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源泉和推动力量。一、济南市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背景(一)以济南为中心形成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区位优势具体来说就是:以济南为中心,包括泰安、淄博、德州、莱芜、滨州,突出齐文化、泰山文化、黄河文化、泉水文化资源和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客观上存在着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是保证我国长治久安的重要条件。邓小平同志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一系列重要论述,概括地说,就是:公有制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物质基础,市场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非均衡增长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正确手段,社会主义宏观调控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坚强保证。  相似文献   

11.
试谈区域文化的区域经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金 《求实》2006,(2):44-45
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影响很大,这种影响有两个方面引人注目:区域文化环境影响区域内个体经济意识;区域文化影响区域内企业文化的形成。实践证明,区域文化落后往往是造成区域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落后地区的经济状况,就要采取切实措施,重视区域文化建设,把区域文化建设放到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考虑。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6,(10)
正各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构建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民族地区的展现,更是各民族地区文化现代化成果集成的过程。草原文化:内蒙古区域文化构成的基石区域文化被视为一个区域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行为模式和管理方式等因素的总和。直到大规模农业开发出现之前,基于游牧社会生活传统的草原文化还主导着内蒙古区域文化的走向。草原文化构成了内蒙古区域  相似文献   

13.
区域竞争力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或是"一个具有明确直观含义却又不易精确把握的概念"。本文在梳理了有关区域竞争力涵义的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财富创造说,可持续发展能力说,经济实力说,资源配置说,综合能力说,因素说以及其他观点的基础上,认为,区域竞争力是一个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同其他区域竞争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资源的吸引争夺能力以及通过对已有资源的优化和合理配置,使得本区域能够得到持续、综合、协调的发展,不断形成区域竞争优势的能力。区域竞争力是区域多种能力合成的结果,区域竞争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区经济发展的后劲。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是创造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我们党历来重视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早在改革开放前就曾提出并实施过区域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后,根据不同时期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又分别实施了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即:非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区域发展战略.这三大战略都体现了各地区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良好愿望,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但在时代背景、主要任务、运行机制、实施效果等方面又有着根本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正>在《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研究在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中,现有区域政策哪些要坚持、哪些应调整。要面向第二个百年目标,作些战略性考虑。"这篇主题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文章,信息量非常丰富,笔记君做了梳理,用"3""1""4""6"四个数字提炼了干货。一起学习!"3"个方面新情况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区域发展形势是好的,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两省一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和高新技术发展的领先区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对长三角区域竞争力提升的基本因素和区域竞争力地区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以下几点启示:在经济聚合中寻求经济互补,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推进技术创新,搭建人才资源的运作系统,优化结构,加快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和进行区域内环境整合,以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针对"社会发展不充分"问题的靶向消解。民族自治区域由于复杂且特殊的发展情况,就必须把握当前社会治理创新的两个基本趋势:从集权到控权再到合作、从管理到治理再到善治;对民族自治区域社会治理的理念、手段及形态进行整体上的"适应性调整",具体而言:民族自治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该包含"元治理"的治理理念、"网络化"的治理转型及"可视化"的治理形态。  相似文献   

18.
蔡玉胜 《求实》2006,(5):35-37
地方政府竞争促进了中国区域经济的增长,也带来了区域增长的差异。根据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地方政府竞争下中国四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应表现为:东部地区政府竞争的重点是从个体增长取向到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转变,西部地区政府竞争的重点是公共品供给和区域市场培育,东北地区应强调利益分享机制的建立和现代市场制度的转型,中部地区则应强化区域发展战略的定位和政府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城市作为一个区域的中心,是区域政治、文化、社会、经济及各个产业发展高度凝聚的结晶,城市化发展水平是区域文明程度的显著标志.纵观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无不与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相关.城市又是旅游生产力高度凝聚的区域,是旅游生产地和消费地的高度统一体,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巨大的关联带动作用.因此,如何做好城市化和旅游业互动并进发展这篇文章,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湘潮》2007,(5)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明确的重点工作,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顺应中国经济发展潮流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的不同影响:对货币政策最为敏感度从东部到中部、西部依次减弱,并指出从区域经济协调出发可以在现有统一性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实行某种程度的灵活的区域性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