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苏波关系中的"空白点"指的是苏波两国关系中的一些敏感事件,过去苏联和波兰官方都对此避而不谈,或简单一带而过,或进行不尽符合事实的描述和解释。本文旨在叙述被视为"空白点"的几个历史事件、分析苏波近年提出消除"空白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去年12月13日,印度议会大厦遭到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袭击,导致13人死亡,其中包括5名肇事者.事后,印度认定是巴基斯坦支持的伊斯兰极端组织制造了这次恐怖袭击事件,要求巴方交出肇事者并停止支持所谓的"跨界恐怖主义",导致两国关系紧张."12·13"事件后印巴的敌对行动不断升级,两国大军集结边境,剑拔弩张,摆出了要开战的架势.南亚上空,顿时战云密布.  相似文献   

3.
城市作为国际关系中的行为体日益活跃.中韩两国一衣带水,两国城市间的经贸交流早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是推动两国正式建交的重要因素之一,中韩建交后又推动了两国城市外交的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局面.据韩方统计,韩国对外缔结的1743对姐妹城市或友好城市关系中,中韩之间就有668对,数量最多.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中韩城市之间相互支持,互助防疫物资,联防联控,及时分享抗疫经验,共建抗击疫情的命运共同体,为中韩城市外交增添了新的内涵.随着中美战略竞争日益加剧,韩国越来越难以把握对美同盟与对华关系之间的平衡.在这样的背景下,中韩城市外交可发挥特殊的作用,在相当程度上能有效避开美国施加给韩国政府的地缘政治压力,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成为未来中韩关系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两国关系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4.
渔业之殇,中韩之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志华 《南风窗》2012,(1):34-35
随着中国近海渔业资源的枯竭,中国渔民有意或无意"打擦边球"和"越界捕鱼"的情况越来越多。中国渔民数量的基数远比韩国大,要实现像韩国那样向养殖业转型并不容易。据韩国媒体报道,2011年12月12日,韩国海警在抓扣非法捕鱼的中国渔民时遭遇抵抗。海警李清好被利器刺伤不治身亡。这起突发事件将存在多年的中韩渔业纠纷再次推向风口浪尖。不过,与此前的类似事件相比,这次韩  相似文献   

5.
郑东超 《国际展望》2012,(2):93-103,132,136
土以关系是中东地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作为中东地区比较"另类"的两个国家,双方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双边关系,甚至还缔结了军事同盟协议。但是,"马尔马拉事件"引发了两国之间的外交危机。2011年9月,联合国有关"马尔马拉事件"的报告出炉,进一步恶化了双边关系。土以危机的背后隐含了双方对巴以冲突不同态度的深层次矛盾,彰显出两国之间战略合作基础的不牢固。同时体现出以色列在中东地区追求绝对安全和土耳其"东进"政策之间存在着战略分歧。土以外交危机不仅给两国关系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在"阿拉伯之春"的背景下,土以外交危机对美国的中东战略造成不利影响,对中东地区的力量格局产生一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日前,北京现代公司中韩管理团队在公司工会的组织下,齐聚怀柔红螺寺,举行了以"八载拼搏筑辉煌成就、携手同心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2010年度中韩管理团队活动。北京现代公司总经理卢载万,党委书  相似文献   

7.
7月21日,我有幸作为"中韩青年友好交流计划"的首批成员,随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务副主席胡伟率领的中国青年代表团共200人访问韩国.根据今年5月中韩两国政府签署的<青少年交流协议>,韩国政府从2004年开始连续三年邀请500名中国各界优秀青年代表访问韩国.该团正是应韩国政府的邀请,双方共同实施的一项大型中韩青年友好交流项目,同时这也是全国青联自1985年以来派出的最庞大的青年代表团.  相似文献   

8.
90年代中期以后,中美两国学者对双边关系中的舆论和形象问题给予的关注呈上升趋势。本文认为,90年代中国国内对美国的看法总体上爱恨交融,“精神分裂”,并且一度反美声浪高涨。中国人对美国的羡慕向往和反感痛恨历史上曾潮起潮落,而造成这种起落的基本原因在于中国自身的心理状态和需求以及中美两国关系的性质。美国对中国的压力以及两国关系中的偶然事件成为中国民众对美看法起伏的引发因素。文章认为中国人对美看法的公开、多样化对塑造理性的公众舆论未必是负面的。  相似文献   

9.
打造中柬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赋予两国关系发展的主题。在中柬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累累硕果基础上,构建两国命运共同体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18年,柬埔寨完成第六届国会大选,洪森连任首相,对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形成利好。然而,柬埔寨社会矛盾日益突显,西方加大对柬压制力度,渲染"中国威胁论"等,对打造中柬命运共同体形成一定挑战。为此,中国需要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确保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在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发挥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苏两国逐渐交恶,东欧国家中只有阿尔巴尼亚与中国保持了密切关系。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与阿方进入"蜜月期",毛泽东曾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形容两国关系。同一时期,中国为阿国提供了大量的设备、技术和资金援助,并选派了大批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帮助其建立项目发展经济。70年代以后两国出现分歧,关系冷却,中方于1978年7月停止了援建。本文实录参与当时最大的援建项目之一——爱尔巴桑冶金联合企业的四位亲历者的口述,他们当中有技术专家、管理人员和翻译。他们以个人经历从不同侧面鲜活地重现了这段国际国内背景交织、政治经济相互作用的宏大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1.
李北方 《南风窗》2011,(25):2-2
2001年的"9·11"事件,除去被赋予的其他若干历史意义,也是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时间坐标。在此之前,如前"美国全球领导地位项目"负责人罗伯特·卡恩后来透露的,"美国战略圈已经把矛头对准了中国。"我们都还记得,克林顿总统任内,美军(北约)1999年5月7日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小布什上任之初,对中国的敌意正浓,宣称武力保护台湾,2001年4月1日,中美南海撞机,两国关系骤然紧张。5个多月后,基地组织袭击美国,美国随即将矛头调转中东,国际局势也由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背景下,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60余年中,美国公众对中国的基本看法是负面的,但在不断改善之中。这种变化无法与两国关系发展的程度相匹配。导致看法负面的原因主要是两国的社会制度的差异和美国对"中国威胁"的担心。但随着中美两国关系越来越紧密,美国公众对经济竞争的担心逐渐超过对传统安全的担心,美国政府的对华合作政策也得到公众的认同,美国年青一代有可能在未来面对中国时更加自信。  相似文献   

13.
韩国人的历史观与中韩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近代民族主义确立的过程,既是反对列强侵略的过程,也是脱离中华秩序的过程。清朝入主中原以后,朝鲜形成强烈的尊明排清意识,从而影响到朝鲜人的历史观,也使近代清政府维持宗藩关系的努力面临种种困难。韩国近代民族史学出现后,以北方史观重新构筑韩国史,批判事大主义,韩国人的历史观由此发生根本性变化。1945年后,韩国的在野史学又在民族史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发挥,提倡大陆史观。这种无限扩大的韩民族史观,必然与中国人的历史观发生冲突,从而影响到中韩两国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赵博渊 《南风窗》2008,(2):82-83
福田说:"两国不应只埋头于狭义的日中关系的议题之中,还应把目光扩展到两国关系的彼岸。"这显示他在继承安倍"战略互惠"说的同时,尝试把中国带入一个属于"亚洲外交"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正>记者:中厄建交23年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友好交往不断。两国在政治、经贸、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持续拓展。您如何评价中厄两国关系?对中厄两国关系的未来有何期待?耶迈尼:当前,中厄两国多从双边关系角度,以厄立特里亚作为单独一个国家的视角来看待和发展两国关系。展望未来,中厄应充分发挥厄立特里亚的潜力,从更宽广的地区视角来看待双边关系。虽然厄立特里亚人口少、市场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以色列正式建交已一年有余。一年多来,中以双方政府都以"小步外交"的姿态,积极而谨慎地发展着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贸易、科技、教育和文化等领域开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取得了一系列初步成果.中以两国关系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一直处于凝滞状态,既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也没有多少民间往来。而今,两国能够实现关系正常化,两国人民能够重叙旧日的友情,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应该看到,这是80年代以来国际局势和  相似文献   

17.
要签署贸易协议,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早日推动两岸间的"综合性经济合作协定"(CECA)能够尽快抵消"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对台湾的负面效果。目前台湾的时间压力其实很大。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中韩建交15周年和中韩交流年.15年前,中韩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建交决策,开启了中韩关系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发展中大国,也是亚洲的近邻,越来越认识到改善和发展两国关系的重要性,双方在政治、经贸、文化等方面的合作逐步升温.2006年是两国政府确定的"中印友好年",为了推动今年的双边政党交往及两国关系,1月22-27日,中联部工作小组一行4人对印度首都新德里进行了访问.恰逢印度共和国日,使我们亲身体会了邻邦独具特色的国庆庆典.  相似文献   

20.
苏联入侵阿富汗是上个世纪后半叶国际关系中的一件大事。此事不仅使东西方关系,特别是苏美两国关系全面倒退,同时也使中国与南亚地区的地缘安全环境和整个世界的战略态势变得日愈复杂。已经略有改善的中苏关系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冲击。本文将就这一事件披露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