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一个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在一个关注人群幸福指数的时代,女人的幸福指数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幸福指数的缩影。男尊女卑的时代,女人的幸福完全寄托于丈夫和儿子身上。女人的幸福在于嫁一个好丈夫,养一个好儿子。而那样的“幸福”是完全的身不由己,有一种听天由命的意味。今天的女人则可以自由地恋爱、结婚、生子,自由地选择职业和家庭,她们自己把握着自己的幸福。  相似文献   

2.
能够与自己的孩子一同成长,是做母亲的女人的幸运和幸福,也是一名女性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全新体验过程。面对神灵般的孩子,就像看见镜中的自己。母亲的境界,从某种程度上讲,决定了孩子精神世界的高度与广度。作为母亲,必须要有自觉的自我教育意识,才能无愧于母亲创造生命、完善生命这一神圣天职。  相似文献   

3.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被母亲灌输这样的观念:一个女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她常常把自己作为反面教材:她是一个很能干的女人,可我的父亲却生性怯懦,母亲一辈子疲于奔命,身累心也累。母亲希望我找一个既能干又有钱的老公,免得像她一样吃苦。读高中的时候,我同班的女同学都先后跟心仪的男生谈起了恋爱,可我一概拒绝,决不动心。我想要的是眼前就能够给我安逸、富足生活的男友。因此,在女生们不解和男生们不满的目光中,我还是固执地选择了等待。高中毕业以后,我只身一人来到深圳打工,在四处碰壁后,我冷静思考了一下,选择了一家保安公司,做了一名普通…  相似文献   

4.
有一个比喻总也不过时,就是“水做的女人”。女人听到这句话总是含羞带笑的,水这种东西,听起来总是那么的悦耳。但是,现在的女性并不都是不求上进的,做了几千年的水还要继续乏味地做下去,这么没有一点创意的想法岂是我等现代女性应该有的? 于是,每个可爱的女人都在自己这杯水里加入了不同的调料,于是就有了咖啡女人、绿茶女人和果汁女人。 我喜欢那种水做的女人,各有不同,却个个精彩。  相似文献   

5.
母亲节前夕,收获一批警察妈妈的心声。警妈们得到一个表述自己母亲身份的机会,无一例外地,对家庭、对孩子,经年的困惑、愧疚、狼狈与疲惫,似乎等来一处“泄洪口”,喷薄欲出。作为女警,她们做母亲的经历里,夹杂了更为复杂或者难言的情愫。有一点可以肯定。孩子,是造物送给她们做女人的礼物:此生为人母。她们对生命终究都充满感恩与礼赞。  相似文献   

6.
这样的男人变女人的新闻,我们会经常看到,看多了,我们有时会重新审视自己的女儿身。男人在争先恐后做女人,虽然,生理的原因让他们身不由己,但无论受多大苦,遭多大罪,还是选择做女人。做女人有多好?他们没说明白,但有的男人做了女人后,命运却从此改变。有些女人在某个特定的时期会哀怨做女人的种种不好,其实,从男人的角度来看,做女人挺好的。伤心时,眼泪可以尽情流,可以向父母向老公撒挢;不如意时可以向人倾吐,可以穿裙子,可以享受女人优先的礼仪……如果真的把“下辈子还做女人么?”这个话题摆在桌面上来讲,很多女人还是会选择——做女人,但理由却是多样化的。  相似文献   

7.
如果要一个女人把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开列出清单的话,那么做新娘和做母亲一定被最先写上。特别是初做母亲的那一刻,任哪一个女人都不用想起,也从不会忘记。   那个令每一个母亲难忘的时刻也许是个老得不能再老的话题了,但它又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世界上的事情林林总总,哪一样能离得开这个主题呢?更何况那个时刻会使一个女人的生理、心理视觉骤然间变得敏锐、深刻,从而产生震撼良知的纯美。   按说结婚算得上人生最幸福的时刻了。一个女孩飞行的最高点是结婚——和心爱的人结婚。   那幸福纯粹极了。新郎荣光焕发,新娘…  相似文献   

8.
张娜  刘江薇 《传承》2010,(21):102-103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人是有性别的,人的性别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社会建构的。女性的角色、地位是社会历史文化的结果,是可以改变的。社会性别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历史唯物主义关怀"人",社会性别理论关怀"女人",二者都关怀的是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人。此外两者有着几近共同的旨趣,历史唯物主义关怀包括女人在内的所有人的解放和发展,而社会性别理论关怀女人、以及与女人相关的男人的解放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传统意义上讲,女人到了一定年龄了就得结婚嫁人,那才是明正言顺的归宿,阿春一直听母亲这样说,她也一直想按照母亲的意思做。然而结婚不足一个月,日子就过不下去了。她终于明白,不是什么样的婚姻都可作为女人的归宿……  相似文献   

10.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人是有性别的,人的性别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社会建构的.女性的角色、地位是社会历史文化的结果,是可以改变的.社会性别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历史唯物主义关怀"人",社会性别理论关怀"女人",二者都关怀的是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人.此外两者有着几近共同的旨趣,历史唯物主义关怀包括女人在内的所有人的解放和发展,而社会性别理论关怀女人、以及与女人相关的男人的解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曾经有这样一个判例。一个贫病交加的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不致挨饿,在一个面包店里偷了食物,结果被当事人抓获。这个母亲遭到了起诉。在法庭上,法官了解了事情的全部经过后,作出了这样的判决: “这个女人因为盗窃罪,判处罚金若干元。而我们的社会里居然还有这样的一个母亲需要通过偷窃来养活儿女,在场的每一个人,包括我自己都因我们的冷漠而有罪,每人判罚一美元。”随后,法官第一个站起来。掏出一美元放在法官桌上。  相似文献   

12.
献给母亲的一本书晓星树伟/图作者肖静是一位母亲,她认识许多年轻的和未来的母亲,这些母亲朋友渴望得到做母亲的知识和经验,因此要求肖静写一本怎样做母亲的书,这就是她的写作动机。我首先读到了她写的这本好书──《完整的女人更具魅力──和姐妹们谈怎样做母亲》。...  相似文献   

13.
苏青与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正运用女性话语写作的是四十年代红极大上海,逆当时民族主义的主流文学创作方向,走向边缘化的两位女性作家———苏青与张爱玲。苏青是站在女人的立场上,写出女人的难处和苦处,或者说宣泄了职业妇女的内在苦闷和不平,抒写了一个知识妇女对现实人生、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张爱玲则是以女性的观点审视女人在大家庭衰微破败过程中的沉浮,以及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和情感心理。她们对男权社会和男权文化具有强烈的反叛意识,对封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贬抑表现为一种抗争与剥离的姿态,真实地展现了女性作为人的生命欲望和需求。她们同为女…  相似文献   

14.
“女人是水做的”,一语道出了女人与水的不角之缘。女人爱水,离不开水,只有水分充盈的女人才能美丽动人。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四月时节里,许多职业女性在劳累了一个星期后都想好好放松一下,然而选择什么方式才好呢?于是,一些女性朋友选择了泡温泉,选择去温泉做条快乐的“鱼”,让美丽和健康兼得、加倍。  相似文献   

15.
当记者走进这家600多平方米的茶行时,阵阵茶香让人的精神不禁振奋起来。这是福州五里亭茶叶市场最大的一家茶行。茶行内有一个雅致的小亭子,古朴的根雕茶桌,米色的茶具,让笔者不禁暗暗赞叹主人的品味。谁又能想象,这样一家大规模的茶行的主人居然是一个来自闽东的农家卖茶女。在许多人眼里,女人是令人怜惜的弱者,可当痛苦来临的时候,女人又像一位坚强的母亲在迎接生命时勇敢面对困难。在创业的领域中,有太多男人的霸气让我们感觉到商海的波澜壮阔,而创业中的女人则更像是一湾深湖,在优雅与从容之中演绎着自己的精彩。今天,我们要走近的这位创业女性,就是一个柔弱与坚强的混合体,平凡却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16.
杜娟 《前沿》2012,(2):141-142
男性作家笔下的女人和女性作家笔下的自己虽然同样描写女人,却有着不同的诠释。男人把女人看做附属品,她们的形象是理想化的,或是温柔的天使,或是邪恶的魔鬼,男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女人;而女人在创造自己的历史中,不甘受命运摆布而逐渐反抗男权社会,她们渴望平等,要求独立,女性意识也随之日益觉醒,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文学。  相似文献   

17.
冲突与重塑──观《太阳女人》系列剧《女人没保险》有感李莉当社会的进步把女性由家庭引向社会,给女性展示一个一反传统的社会、家庭、个人发展三维立体人生的同时,也必然带给女性一系列新的角色追求,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传统的女性角色期待与现代女性自身理想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绿色避孕     
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女人似乎总要为避孕付出一些代价,忍耐那些或多或少的身体不适。其实,事情并非一定如此。一些简单的改变,就可以将女性避孕的代价降到最低。调查显示,中国女性在避孕方法的选择上更看重最终效果,而个体化的选择却被忽视:65%的人采取的避孕方式并没有针对自身特点,50%以上的人长期采取一种避孕方式。面对日益繁多的避孕方式,女人在避孕时也该拥有一份“绿色”的理念——让绿色的心情,理性的选择溶入到避孕的环节之中。  相似文献   

19.
从政女性如何建立自信心辛建华从做女性自信心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需要社会、家庭及妇女群体、个体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就从政妇女个体而言,建立自信心至少应在以下三方面作出努力。扫除自信的思想障碍──与传统观念彻底决裂曾经有人说过:“女人之所以...  相似文献   

20.
新书架     
近日,由美国纽约市“芝娜妈妈教你做女人的艺术”学校的创始人瑞芝娜·托马肖尔著的《做女人的艺术》中文版由海南出版社出版。 所谓做女人的艺术就是那些可以让女人重新焕发激情的技巧,这些技巧可以将普通女人变成闪亮的、神秘的、充满创造力的女神。《做女人的艺术》一书从全新的角度教你别再想着要做一个“乖”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