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这场战争始于1914年7月,结束于1918年11月,参战的国家超过30个。战争造成900万人死亡,2000多万人受伤,350多万人终身残疾;直接经济损失达18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1516亿美元,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人间浩劫。  相似文献   

2.
正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战,首先要认清这场战争的起因和本质,这对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中明辨是非仍然有重要意义。100年前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是人类历史上极为惨烈的战争。虽然这场战争爆发在欧洲,但是,许多欧洲之外的国家被卷入其中。来自世界五大洲的6000多万士兵在这场历时4年的血腥战争中充当炮灰,  相似文献   

3.
梁小平 《前沿》2011,(18):12-16
伯罗奔尼撒战争从公元前431年开始到公元前404年结束,前后持续长达27年,这场战争的旷日持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战争中,双方在力量对比上势均力敌,而且都能巧用策略,这使双方在战争大多时间里处于一种僵持状态,这是伯罗奔尼撒战争旷日持久的内部原因。波斯的介入是这场战争旷日持久的外部原因。  相似文献   

4.
李现臣  陈文胜 《前沿》2004,20(3):186-188
汉武帝发动的征伐匈奴战争历时数十载 ,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击败了匈奴。结束了其对汉廷北地的侵扰。对此人们意见不一 ,有褒有贬。本文从时代和政治角度以及我国历史疆域的初步形成 ,多民族融合发展 ,积极评价了这场战争 ,同时论述了匈奴领袖人物呼韩邪归汉和这场战争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正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1931年"9·18"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在这场历时14年的战争中,中国200多名将军、423万名士兵捐躯疆场。近代以来,"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邻,久垂涎我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多,蚕食鲸吞,已见效于踵接;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赢得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6.
《春秋》1995,(4)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祸害最大的一次战争。这场战争,从根本上说,是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疯狂地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妄图用战争手段重新瓜分世界和称霸世界的产物。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德意日法西斯上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结束,但是战后英法等国强加于德国的《凡尔赛和约》的苛刻条款,如要德国支付高额赔款、割让东部领土以及军备受到限制等,都是德国所难以接受的。德国不甘心战败,要恢复其大国地位。意大利和日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分赃结果也不满意。随着战后经济实力的迅速加强,要求重新瓜  相似文献   

7.
伊拉克战争以来,关于"人肉炸弹"合法性的纷争一直不断.争论的焦点在于判断"人肉炸弹"的性质,而攻击对象、实施主体、战争性质及战时报复习惯对这一行为的性质具有显著影响."人肉炸弹"背后折射的是战争法价值评判,社会价值观的多元而战争法的主旨又以人道主义为核心,是关于"人肉炸弹"涉法纷争的缘由;不同战争主体在战争中的利益不同,则是"人肉炸弹"所涉价值冲突和法律纷争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黄炎 《人民公安》2014,(10):58-61
<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属于协约国的法国、英国的媒体,并非完全一致地主张战争。法国当局战前甚至列出过一长串"黑名单",准备一旦战争爆发就控制这些可能给后方带来不稳定的危险分子。然而,事态的发展出乎意料,就在战争变得迫在眉睫之际,这些危险分子不但改变了他们和平主义看法,而且变成了战争的拥护者。以至于法国当局者激动得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9.
曲文胜 《人权》2002,(4):28-30
2002年7月1日,《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以下简称“规约”)正式生效,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常设性的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宣告诞生。尽管国际刑事法院(以下简称“法院”)正式运作还需一段时间,但规约的生效意味着人类向长期以来的崇高理想——通过实现司法正义维护永久和平——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人类文明史又是一部战争史。无数战火的摧残使人类对和平的渴望愈发强烈。近代以来,国际政治和国际法的发展都是以防止战争、维持和平为主要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因其空前残酷而被称为“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但随后发生的更为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将这一美好预言打得粉碎。痛定思痛,人类在战后废墟上重  相似文献   

10.
青铜古闽国     
李子 《福建乡土》2008,(4):17-19
东周末年(公元前306年),越国挑起的一场越楚战争,让中国江南大地改写了历史,更让古闽国自此失落成为谜团。从那以后,福建上古社会数千年来被遗忘和扭曲,我们被告知那场战争以前的福建是草莱初辟的“蛮荒之地”,同时被告知福建的文明是从这场战争以后的“闽越国”开始。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战争对传统的战争伦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战争的合法性成为战争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战争合理性之争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作战行为"慈性化"成为争取道义支持的焦点;战争伦理与战争法的反用成为军事弱势方进行军事斗争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2.
黄炎 《人民公安》2014,(8):56-59
<正>1890年至1918年的德国被称呼为"威廉二世的时代"。29岁即位的年轻君主威廉二世,在德国国内推行军国主义、大海军主义及民族主义。一般欧洲人都认为一战是"德皇的战争",称威廉二世为大战的发起者、一战战犯,对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就在一战结束的前一天,这位自称与军队同生同体的德皇,既没有亲自确认军队状况,也没有留下来与国家共存亡,而是立刻逃亡到荷兰。第二天,在德皇缺位的情况下,德国宣布投降。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整整半个世纪了。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战,是苏、中、美、英等反法西斯同盟国和世界人民战胜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者的战争。 二战爆发的背景和标志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制度处于全面危机时期,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夺世界霸权的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按照英、美、法等战胜国确定的凡尔赛—华盛顿国际体系,并没有  相似文献   

14.
《人大论坛》2008,(3):50-50,F0003
在被称为“开年大考”的“抗凝冻、保民生”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贵州省移动通信公司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冰雪中奋力架起信息通畅的空中桥梁。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人民,充分彰显了中国移动的核心价值理念:“正德厚生、臻于至善”。  相似文献   

15.
佚名 《当代广西》2014,(14):58-58
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在卢沟桥附近演习时遭中国驻军射击并有一名士兵失踪,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事实上,此前两个月,日本军方曾在山东青岛大做文章,为发动战争制造借口,尽管没能成功,却也挑起了一场重大的外交风波。 近代以来,青岛先是被德国“强租”,后被日本借第一次世界大战强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美国宣言--伍德罗·威尔逊"十四点"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提出的被他称为"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打破了美国奉行100多年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对结束世界大战、促进世界和平具有积极作用;对战后欧洲各国领土的处理及国家的独立也产生了正面的影响;尤其对国际联盟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以后"联合国"的雏形.但其外交政策的本质,却是建立美国所主导的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17.
最近媒体对"黄岩岛模式"屡有提及,但是却缺乏核心要素。"黄岩岛模式"似乎被定义为努力和平解决,但敢于斗争,敢于强硬,不怕战争的模式。在这种比较粗糙的议论中,还缺乏比较关键的内涵因素。而且,这种认识容易滑向两个极端,一是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企图在现有的条件下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二是简单地诉诸战争。笔者认为,在现有的国际背景、条件、中国国情及对方国家现国情之下,想同周边有领土争端的国  相似文献   

18.
战争权是国家、组织对外发动战争或决定对外宣战、参战的一种权力。进入20世纪后,国际社会开始以制度和法律形式对战争权予以限制。从法理学角度看,首先必须明确战争决定权的归属及授权,以体现其合法性;其次要对战争权进行监督和制约,以防止战争权被滥用;再是必须依据国际法和国内法体现的原则行使战争权。  相似文献   

19.
黄韫宏 《前沿》2010,(24):40-42
帝国主义国家进行战争的动机是为了争夺殖民地和掠夺竞争国,无产阶级必须反对这场战争。战争使工人、农民和士兵的革命情绪日益高涨,并结成了联盟。帝国主义国家的战败,还严重削弱了自身的势力,形成了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这些都造成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有利形势。战争根源于私有制和阶级,只要帝国主义存在,战争还会爆发。要消灭帝国主义战争就必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相似文献   

20.
罗屿 《小康》2011,(4):106-109
1942年1月,中国远征军在滇缅地区与日本军队展开血战,历时3年零3个月,死伤近20万。长久以来,这场战争几近被遗忘。电视剧《中国远征军》是第一次以史诗、正剧的形式,将这段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的抗日历史,全景式在全国荧幕上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