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危机时刻     
《当代贵州》2011,(7):50-51
“大萧条”席卷全球1929年l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开盘的铃声刚刚过,交易大厅就被抛售股票的叫价声淹没。到中午12点,股票市值缩水95亿美元,相当于1928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八分之一  相似文献   

2.
刘霏 《党课》2009,(11):87-91
OTC市场英文全称Over-the-Counter Market,中文翻译为柜台交易市场,又称场外交易市场。OTC市场这一叫法起源于100多年前,那时的美国证券市场就已经有许多不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其他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有价证券,投资者可以通过证券公司或是银行购买这些股票。由于当时的投资者只能够到证券公司和银行开的门市部的柜台上买卖股票,柜台市场和柜台交易因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3.
早在1867年,因为设立了一个买卖政府债券的分支,纽约交易所成为美国第一家从事债券交易的交易所.本世纪初,交易所兴旺起来.如今纽约证券交易所每年进行数万亿美元的交易,为数以万计的企业筹集资金,是美国、也是世界金融市场的中心.眼下,美国每四个成年人就有一个持有股票.另有几百万人持有公司、联邦政府、州政府及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大多数有工作的美国人都把退休金投资于股票和债券市场.公众对企业的所有权和投资以及对政府债券的持有权如此普遍,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相似文献   

4.
古世宁 《党课》2006,(2):76-78
纽约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交易市场。它若繁荣兴旺,世界经济就一片乐观,它若有风吹革动,世界经济就跟着阴云密布。人们称它是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晴雨表,的确不错。这个颇有些神秘色彩的特殊机构到底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5.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出现了灾难性的股价暴跌。这一天,有1300万股股票在一片慌乱中竞相抛出,道-琼斯工业指数由9月3日的381点下降到299点,降幅为22%,被称为“黑色星期四”。这一前所未有的反常现象引起了股民的大恐慌。10月29日,华尔街刮起了更加猛烈的股票抛售风潮,当日交易的股票多达1641万股,50种主要股票的平均价格狂泻近40点,被称为“黑色星期二”。在整个危机期间,美国股票价格由平均每股365美元暴跌到81美元,降低了78%。财政信贷危机很快波及到工农业生产部门,于是经济危机在美国全  相似文献   

6.
<正>70-29 1984年11月18日,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司成立,当日成功向职工和社会公开发行股票1万股,成为新中国股票发行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公司。"飞乐音响"股票也被冠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股,突破了把股票当作资本主义产物的思想观念禁区,率先实现了柜台交易流通,使新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拉开了中国证券市场大发展的序幕。1986年11月,邓小平将一张面值50元的飞乐音响股票作为礼物赠给时任纽  相似文献   

7.
孟红 《红岩春秋》2008,(5):30-33
1979年初春,邓小平在访美期间结识了美国石油巨头哈默,两人一见如故。邓小平以战略家的深思熟虑直接邀请大名鼎鼎的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蒙德·哈默访问中国。随后,邓小平亲自部署和推进了中外第一个大型合作项目——开发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此项合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史写下了伟大的序篇。  相似文献   

8.
1967年6月,美国的《富比士》杂志一时心血来潮,投资28,000美元买了28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每家买1,000美元)。  相似文献   

9.
吴云 《新湘评论》2014,(18):59-59
秋日的早晨,我漫步在有世界金融之都美誉的纽约华尔街,想把这个掌控全球财富的地方看个透。顺着华尔街往东走,只见狭窄的街道两旁矗立着一座座颇具风格的高楼大厦,它们威严的门面上雕刻着一个个显赫的名字:纽约证券交易所、联邦大厅国家纪念堂、美国金融博物馆、德意志银行等。这些名字背后更有不同寻常的故事,纽约证交所是全球市值最大的股票交易所,古希腊风格的联邦大厅国家纪念堂曾是美国首届国会和首任总统华盛顿就职所在地,美国金融博物馆记录了华尔街的百年风云……  相似文献   

10.
《求贤》2013,(2):58-60
一位年过八旬的美国学者,在10年之前,立下志向要写一本向美国人介绍亚洲重要发展的图书。最后,他把目光锁定在了邓小平身上。他认为,亚洲的重点在中国,而对中国现代进程影响最大的,正是邓小平。他花掉了10年时间,写出来一本《邓小平时代》。这位学者,就是美国哈佛大学荣休教授、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傅高义。  相似文献   

11.
张振中 《党员文摘》2006,(11):34-35
中国有7000万股民,每天有5000多万人在收看电视股评。一些上镜的“投资大师”打着为中小投资者推荐好股票,或“诊断手中股票有无投资价值”的幌子,极力引诱人们拔打他们的咨询电话。许多人并不知道,一旦自己的号码落入“大师”之手,从此将跌入重重陷阱……  相似文献   

12.
赤男 《党史博览》2007,(1):4-11
"张锡媛真是少有的漂亮!" 邓小平晚年在对一位女性评价时,使用了一句东方式的语言:"张锡媛真是少有的漂亮!"张锡媛是邓小平的第一位妻子,所有见过她的人都称赞过她的美丽.  相似文献   

13.
1979年初,邓小平出访美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首次访问美国。在这极富深远历史意义的8天时间里.邓小平除了同美国总统卡特等正式会晤外,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事活动。这其中,最耐人寻味、感人泪下的无疑是邓小平与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斯诺之前妻海伦·福斯特的会见。在这次会见中,邓小平意外地收到了一封42年前毛泽东写给自己的亲笔信。  相似文献   

14.
1979年1月,在《中美建交公报》发表后不久,为进一步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应邀穿洋过海飞往美国访问。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正式访美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率团访美期间,美国总统顾问布热津斯基热情设家宴招待了邓小平。宴会开始后,觥筹交错,笑语声声。酣畅耳热之际,布热津斯基当众发表高见,说:“中国人和法国人有一个共同点,  相似文献   

15.
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这是建国30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入首次访美。邓小平在华盛顿期间,美国进步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交给邓小平一封自己珍藏了42年的毛泽东在1937年写给他的信。故事还得从三十年代说起。埃德加·斯诺1936年访问陕北时,采访了中央红军和党的许多领导人,因当时朱德、刘伯承和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仍在长征途中,所以,他离开陕北后,希望他的妻子到延安去,以便会见更多的红军领导人和根据地各界人士。海伦·斯诺本人也早就想到陕北去,打算继《西行漫记》之后,再写些报道中国红军和…  相似文献   

16.
刘向 《党建文汇》2011,(2):21-21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一家中国建筑公司不久前以1800万美元(约合1.2亿人民币)的价格,买下了位于纽约曼哈顿金融区中心地段的地标式建筑——美国钞票公司大楼。这座引人注目的有共岗石装饰的五层楼高的建筑,毗邻华尔街,距离纽约证券交易所仅一个街区。  相似文献   

17.
美国德克萨斯州有个名叫柯林特·莫奇森的人,在应用风险分散理论方面最为成功。他是靠开采石油发迹的,致富之后,开始考虑如何花资产分散以降低风险。据说,他曾拥有115家公司的股票,其中有些股票的发行公司甚至远在加拿大和南非。由于使用资金得当,英奇森最后成了最富有的  相似文献   

18.
学习邓小平的反腐败思想张诺夫在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我们党反腐败斗争的科学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针对反腐败斗争出现的许多新问题,在反对和克服错误倾向中,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在不断总结反腐败斗争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新...  相似文献   

19.
中美建交是两国关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进程中,伟人邓小平向美国人、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政治家的非凡风度。 邓小平说:“美国必须遵守中美《上海公报》,同台湾断交、废约、撤军。”   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战略性的新格局。在此期间,依靠“与中国对话”、“结束越南战争”的竞选口号而登上美国总统宝座的“反共斗士”尼克松频频发出愿与中国接触的信息。   1971年 7月 9日,尼克松的特使基辛格大张旗鼓地到西贡、曼谷、新德里做“了解情况的旅行”,在达伊斯兰堡以当代外交史上最了不起的遁身…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和周恩来相识于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期间,此后二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文革”中,邓小平被打倒后,周恩来尽己所能,给予邓小平最大的照顾,后来又竭力为邓小平复出创造机会,在毛泽东的支持下,终于使邓小平得以复出。邓小平复出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