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盼年的岁月     
回想起来,蹉跎岁月中的少年人生,最富浪漫色彩亦难以忘怀的,莫过于三件事:一个是过年,一个是参加婚礼喜筵,另一个是郊游. 这篇文章单说过年--当然是指中国的春节了.那几十年中老百姓最精彩的日子,恐怕莫过于过春节了.先是一个盼,在东北,一入隆冬便开始盼着过年了.当然,现在的人也不能说不盼过年,遗憾的是,现在的盼仅仅是一个概念,并无太多的实质性内容.  相似文献   

2.
团场过年     
张继 《兵团工运》2020,(1):51-51
春节将至,团场小镇过年的喜气越来越浓。雪花在空中似蝴蝶般飘舞着,仿佛也赶来过年似的。几个孩子在雪中玩耍,"咯咯"的笑声,让我想起儿时过年的情景。那时,团场的生活艰苦,平时缺吃少穿,小孩子都盼着过年,能穿上新衣服吃好吃的。每年,腊八刚过,母亲开始忙碌,白天干连队农活,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在煤油灯下。  相似文献   

3.
<正>已是腊月,年关渐近。作为出生于团场六七十年代的人,那渐行渐远的儿时团场的年味,仍时常萦回在脑海里。当时团场有句俗语:大人望种地,孩子盼过年。大人们深知,只有耕耘才有收获,有了收获才有喜悦。孩子们单纯幼稚,只晓得过年有糖吃,有新衣穿,有好玩的,巴不得天天过  相似文献   

4.
年后说过年     
过年期间,朋友们在一起议论最多的还是怎么过好年的问题。人们在欢度春节的同时,普遍认为传统的中国年应改变某些旧的方式,赋予新的内容,让年过得更有意义。习俗不应是庸俗春节对中国人来讲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它沉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庆祝节日的方式和习惯。但传统的过年方式也留下了一些陋习,应该改革。过去,中国人盼着过年,是因为生活贫困,过年时能吃上好东西。人们在过年时大摆酒宴、犒劳自己一年来的辛苦。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绝大多数人逐渐富裕起来,平时生活也过得不错,过年时大摆酒宴也就没有…  相似文献   

5.
杨鹏杰 《实践》2009,(1):22-22
改革开放30年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这个以农村人口居多的新型城区,百姓生活内容与形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衣:从一年一衣到新颖时尚"小时候就盼着过年,只有过年家里才会给做身新衣服,平时穿的基本上都是哥哥姐姐们替下的旧衣服,有的还补丁摞补  相似文献   

6.
社会脉动     
热词·新知过年感现在人们生活里遇到值得庆祝的事都会大呼:"过年了!"比如,在奥运赛场上看到奥运健儿夺冠,人们都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感觉像过年"!而每次网络购物"买买买"时,也给人一种"过年"的感觉。在过去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听到的好消息、收到的红包,已成了如今平常生活的"标配",这也从侧面说明人们生活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7.
办“年”     
陈思炳 《江淮》2020,(1):54-55
人老爱回忆往事,眼前的事忘得快,几十年前的事却记忆犹新。每当过年,便想起儿时故乡办年的情景。小时候,我和所有同龄的孩子一样,天天盼着过年,特别是到了腊月,每天早晨刚起床就问娘,还有几天过年呀?这时,俺娘就笑着顺口说:“快了,快了,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在俺这山区农村,所谓办年主要是四件事:杀年猪、磨豆腐、杵糍粑、做年糖。  相似文献   

8.
摒弃虚荣心,抛却面子心理,正确对待亲情、财富和名利,量力而行,不要把春节过得过于功利。春节临近,在全民抢票盼回家的浪潮中,一种不一样的声音却在悄然流行。“今年春节,没脸回家”、“到底是你过年,还是年过你”……时代在发展,过年回家这一最朴素的愿景,反而变得奢侈。干瘪的钱包,没影的对象,劳神的春运……年轻一代面临无尽烦恼,春节要回家似乎不再是无条件的信仰。或许,  相似文献   

9.
目前,基层群众有“四盼”,即盼富裕、盼平安、盼尊重、盼幸福。这“四盼”就是群众根本利益的一种反映。每一“盼”都和维护稳定密切相关,没有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而影响新疆当前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要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只有夯实城市社区和乡村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思想基础,才能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当前,应着重把以下方面作为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变迁     
久违农场的老街了。曾有数次,它都在我的梦中闪现。许是怀旧,前些日子我旧地重游,儿时那其乐融融的感觉已无从寻觅,老街冷清多了。 记得儿时家住连队,那时生活条件差,吃得苞谷面馍,菜里也很难见到肉。于是我常常盼过年——那是我最快乐的日子。待望眼欲穿的日子终于来临  相似文献   

11.
<正>转眼又是一年。在蔚县,一进入腊月,就开启了过年模式,家家开始张罗过年的一应用品。在这个小城,还遵循着祖辈留下来的很多传统,过年的味道尤其浓烈。扫房子、糊窗户、贴窗花,只要这三件事都办利落了,年的味道就有了。母亲在时,我们会在腊月先回趟娘家,帮母亲打扫房子、拆洗被褥、糊窗户、贴窗花。家里的窗户是祖辈留下来的木质窗户,新糊的窗户上,贴上精心剪出来的窗花,那种年的喜庆氛围一下子就溢满了整个屋子。  相似文献   

12.
正月醪糟香     
醪糟又称米酒,四川人酿米酒是一绝,母亲是四川人,酿制的米酒在十里八乡小有名气。小时候盼过年,除了期盼着放鞭炮、穿新衣外,还有那盆甜香浓郁的醪糟。一入腊月,母亲便一盆接一盆地开始做糟醪。先是为慕名而来的四方邻里做,临近正月才张罗着为自家人做。将洗净泡软的糯米蒸到半熟,打散摊凉加入温水拌匀到约  相似文献   

13.
如何做好新时期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必须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做到与农民所思所盼相结合,与农民的思想脉搏同频共振,切忌简单灌输和空洞说教。这样,才能使宣传思想工作由虚化实,为广大农民所接受,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在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致富上下功夫,从农民最盼的事情做起。目前,农民最大的心愿就是盼富求富。要做好当前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就必须以此为着力点,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上下功夫。要围绕农村各地主导产业的发展,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速农业结构调整,为农民增…  相似文献   

14.
《当代党员》2006,(4):77-77
去年5月,当小燕悄悄地对婆婆说:“妈,我有了!”婆婆竟然哭了,哽咽着说:“盼了六年了,年年过年,你们都问我们要什么,我们就是想个孙子啊!”公公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据权威机构调查资料显示:不孕不育夫妇为了治疗不孕不育走了许多弯路,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2,(11):4-4
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工作在于真正摸清楚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真正摸清楚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真正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客观实际,真正做到耳聪目明、心中有数。这里最重要的,是要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特点,全面看待和辩证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  相似文献   

16.
《党建文汇》2009,(10):5-5
建国初期,中国人的饮食很简单,过年过节才能吃上排骨、饺子,蔬菜种类也很少,冬天只有萝卜白菜。大约从1960年起,饮食业实行凭票用餐制度,食油、禽、蛋、肉、豆制品、蔬菜也实行限量供应。在票证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质短缺的时代,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凭本凭票才能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  相似文献   

17.
台历的启示     
过年一本新台历又摆在了案头。一本厚厚的台历,记载着日月轮回、春夏秋冬。元旦来了,春节也跟着走进人们的生活。过年那喜气洋洋的气氛,充盈着我们的生活。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生活还不富裕,年幼的我对过年有着无限的向往,过年意味着可以吃到平  相似文献   

18.
正"元旦"含义的变迁其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年和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过年从腊月初一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在这一个多月里,青年、老人以及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事要做,每天要干什么,都有一张清单。这才是中国的年,过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立春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排第一,因此,把春节放到过年是不对的。从古到今在中国习俗里,年与节不同,只有过大年才能称为"年",其他时间庆祝都只能称为  相似文献   

19.
寒冬料峭总盼春,塞上山川气象新。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期间,来自全区各领域、各行业的政协委员带着全区人民的重托,肩负神圣使命,共商发展大计,共谋发展良策,在新的起点上书写了履职为民的新答卷。  相似文献   

20.
常从报纸上看到农民盼这盼那的呼吁。比如科技下乡有几盼,文化生活有几盼,农资打假有几盼,农村孩子有几盼……然而,笔者从农民的角度来观察,农民年年盼、月月盼,盼来盼去总是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其实这些年来,党中央每年都要下发一号文件,强调重视"三农"问题,并且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