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强 《学理论》2014,(11):247-248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精髓。关于礼仪修养,古代哲人曾做出许多发人深省的思考,也提出了许多丰富的理论。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对礼仪修养的教育程度。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既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论,从而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一部“故事不多,宛如平常一段歌”的室内电视剧《渴望》为什么能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引起社会各界的共鸣?这无疑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根本原因在于《渴望》给人们上了一堂非常生动、形象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课。《渴望》的成功,为我们在企业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有如下几点启示: 第一,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的需要。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既有悠久文化传统,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来说,单单向职工进行“双基”教育是不够的,应当在开展“双基”教育过程中增加传统美德的教育,从而使职工懂得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和我国国情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力的正确选择。第二,传统美德教育是巩固“爱矿山、做主人,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5)
中华民族的家风是这个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也是中国人价值观和伦理观的体现。而领导干部的家风又由于其主体--领导干部的身份特殊性而必然更加与众不同。现在构建良好的领导干部家风,就是在为我们自身以及子孙创造一个真正公平、和谐、正义的未来社会。  相似文献   

4.
李梅 《学理论》2011,(11):283-284
中学生道德观念每况愈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共产主义信仰迷失,导致部分中学生自私等,未走出校园便走上犯罪道路;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滑向犯罪深渊,离校后,又走向犯罪。导致中学生道德观念沉沦最直接的原因是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放松民族传统美德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致使中学生内在约束力下降。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加其内在约束力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9)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是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共存共荣的凝聚剂和内聚力,它是中华民族道德人格的精髓,是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伦理道德传统的关键,也是现代中国道德文明建设极为重要的源头活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于国君  杜菲 《学理论》2013,(18):368-369
雷锋精神是五千年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沉淀,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进步而与时俱进的精神。今天,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高校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弘扬雷锋精神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7.
曹雅楠 《学理论》2008,(21):74-74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之一。几千年来,孝敬父母的美德陶冶了很多杰出人物,孝敬父母也被人们广泛继承和发扬光大。当今父母的最大心愿是孩子学有所成,同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孝敬父母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延伸应该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并要发挥班主任在班级的主导作用,切实开展良好的传统美德教育。  相似文献   

8.
李玉凤 《学理论》2010,(10):227-228
感恩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规范,也是学校德育教育永不枯竭的教育资源。然而,这个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却日渐为当代大学生所遗忘。从大学生感恩及诚信现状入手,对当前大学生感恩及诚信缺失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如何开展大学生感恩诚信教育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刘倩倩 《学理论》2009,(21):210-211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伦理概念、道德理论和思想观念。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受到了挑战。全球化带来的社会思潮的多样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抉择、影响着大学生的判断、弱化了大学生的传统美德观念。为此,我们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大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其中的传统美德以其强烈的社会感召力和生动的教育功能化育着一代代炎黄子孙,积淀成经久不衰的民族精神。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由于受到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点点沦丧,因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整体主义、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义利主义已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格成为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王倩 《学理论》2015,(5):204-205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人格素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而部分高校出现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淡化甚至缺失的现象,解决途径如下:高校贫困生应全面科学正确认识自身及挫折;学校与家庭齐抓共管,深化教育成果;发挥学校的引导优势,强化感恩教育的学校功能。  相似文献   

12.
敬业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中职业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正如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所指出的。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倡导敬业创业精神。”敬业精神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具有敬业精神的人,他所关注的不是自己事业成功后能得到多少物质报酬,而是关注这一成功对社会对人民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敬业精神也就是奉献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它表现了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既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具体体现了党的宗旨。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敬…  相似文献   

13.
信用文化及其当代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信誉,是西方社会舆论的重要内容。继承与借鉴中西信用文化精华,对于建构当 代中国信用文化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36)
友善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当前对大学生进行友善教育的必要性在于:对大学生进行友善教育是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必然要求;是继承党的优良传统的需要;是提升当代大学生品德素养的必需;是提升整个社会道德素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求知》2017,(4)
<正>党性是一个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共产党员的党性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体现,也是中国人民优良品质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党性教育是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观念的重要内容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党员正心修身的必修课。2017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指出,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6.
杨娜 《学理论》2012,(20):67-68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近年来,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孝道出现了严重的失范现象。让现代新孝道合理建构是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就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不断强化孝道意识,开展孝道教育,鼓励孝道实践。争取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使现代孝道得以合理建构。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4,(25)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诚信对于当代的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分析其当代价值的基础上,结合西方诚信教育的经验,提出了针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调查缘起、过程及结果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牢牢掌握弘扬传统美德这一推进社会繁荣发展、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点。近年来,通过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所  相似文献   

19.
王婷婷  陈冬林 《学理论》2010,(25):244-245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学生的孝德教育是最基本的道德教育。近年来,由于主客观等多种原因导致部分大学生孝德意识模糊甚至缺失的状况较为严重。因此,当前探讨高校大学生孝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分析当代大学生孝德教育的现状着手,提出高校实施大学生孝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人的素质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简而言之,经济上去了,社会风气也要上去;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的文化素质也要相应提高。人们在摆脱昨日的贫困,走上富裕道路的时候,更应该注重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增长。弘扬传统美德我们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是最讲道德的,是礼仪之邦,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老吾老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