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通过对湖北省H村的美丽乡村调研发现,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与村庄治理共同体构建有重要的耦合性。研究发现:从党建引领视角来看,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党建通过积极党员的组织动员、多元主体的协商治理和村组织联动的利益连带,实现了村庄党员、乡村精英、普通群众等乡土资源与行政资源的有效对接,进而实现了乡村善治。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实践表明,通过构建村庄参与网络、再造信任网络和重塑规范网络,将乡土资源转化为治理型社会资本是构建村庄治理共同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村庄共同体解体的危机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必须直面的重大问题。社会资本作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关键因素,为我国村庄共同体的重建提供了新的思路。从历史进程来看,我国村庄共同体大致历经了“自然共同体”、“政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三个发展形态,与此同时,农村社会资本也经历了从“宗族化”到“行政化”再到“市场化”的转变。随着现代化进程快速推进,村庄“利益共同体”普遍面临衰落的局面,农村人口大量流失,公共空间萎缩,传统价值淡化,社区认同消解。同时,乡村社会资本也发生一系列变化,村民参与网络日趋松散,村民互惠规范日益匮乏,村庄总体社会信任度弱化。社会资本是乡村社会维持社会秩序、整合社会资源以及维系其稳定发展的重要资源。由此,我国必须努力培育乡村社会资本并积极引导其嵌入,进行社会关系和社区价值的整合,以发挥其构建村庄共同体的内生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3.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通过数字乡村建设助推农民增收致富,建设美丽数字乡村和培养农民责任意识,进而为提升乡村社会发展内生动力创造良好时代契机。如何利用这一契机解决好当前农民参与农村公共事务行动意愿不足与农村建设责任淡化等问题,成为打通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议题。在厘定乡村社会发展内生动力基本概念及其基本表征、主要类型基础上,阐释数字乡村建设提升乡村社会发展内生动力的内在机理,并引入甘肃G县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个案,分析其乡村社会发展内生动力的聚合力与张力,从而得出研究主题的相关结论,为我国建设数字乡村和提升乡村社会发展内生动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乡村合谋是理解乡村混混治村的新视角。当创建示范点这类中心工作迫使乡镇行政介入村庄秩序时,孱弱的乡镇倾向于引入乡村混混,这与乡村混混攫取村级权力的逐利动机不谋而合。混混在治村过程中,通过治理村内暴力和建构权力的利益网络,建立起以私人暴力为底色的"威权秩序"。最后混混与地方政府"共谋经营"自上而下的国家资源和村庄资源,形成新乡村利益共同体,这一新乡村利益共同体成为了导致基层治理内卷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刘渊 《理论视野》2023,(2):68-73
数字乡村建设是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持续提供乡村振兴动力引擎的战略选择。区域差异、目标偏离和主体差异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客观上存在的问题。推进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数字乡村建设,需要注意区域性差异、注重分类性要求、重视主体性培育,采取理念创新、因地制宜、逐步推进等方式,坚持以特色产业发展为引领,充分激发农民内生动力,不断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着力构建数字乡村建设共同体之路。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9,(12)
美丽乡村建设是现代化乡村治理的重要模式,民族乡村可以利用其丰富的人文社会资源构建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逐步实现乡村振兴。本文以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镇和喜洲镇这两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在治理现代化的视角下,分析其多元化美丽乡村创新模式的特征及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7.
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VR)和区块链等数字元素的嵌入正逐步改变乡村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治理共同体建构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面向。以信息网络为载体的数字技术形塑新的乡村公共秩序,但也面临着治理“碎片化”的难题,成为掣肘乡村治理效能发挥的重大障碍。采取个案考察的研究方法,以“中国大棚第一村”的数字乡村建设为研究对象,系统探究技术赋能背景下数字乡村治理共同体的生成机理和运作逻辑。研究发现:数字乡村治理共同体是数字社会发展中乡村治理体系优化、治理结构重组、治理能力提升和治理秩序重构的产物。数字乡村治理共同体的运作逻辑在于以社会网络融合深化共同体参与、以全要素生产率拉动共同体建设、以协调多方利益推进共同体发展。文章有助于深化“中国之治”话语体系的建构,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地。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培养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性意识,实现农村的内源性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以一个乡村振兴试点村为例,探讨了以退休干部牵头的社会组织,通过社会力量助推乡村内源性发展的策略和路径。研究表明:社会组织可以通过“融入-培育-助推”的行动逻辑来助推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振兴,具体表现为:社会组织通过融入国家政策体系、地方行政体系和乡村社会体系,引入外源式资源培育农民公共事务参与意识和集体行动能力,助推村社实现产业和治理的组织化,推动农村内源性发展。这种发展路径与社会力量不同阶段的助推策略相呼应,且各阶段相互交错,是一个双向非线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力量促进了外来资源引入与内生动力培育的融合,实现了村庄的内源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强劲的驱动机制是推进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网络治理和系统论的学术资源,尝试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驱动机制系统模型,并对其形成机理和主体驱动力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强调指出,在宏观层面,政府、农民、资本和社会力量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中要充分地互动协同和有效整合,以形成强大、可持续的合力。在中微观层面,要促进驱动要素层次的协调优化,不仅要注重发挥法律与公共政策、资金与利益的驱动作用,更要重视和增强科技与人才、文化与教育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性动力。  相似文献   

10.
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头人。欠发达地区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上,存在:岗位吸引力不足与现有的乡村软环境难以实现人选最优化,内生工作动力不足与对村干部的管理方式不够科学难以发挥作用,以及教育培训实效性不强与部分乡镇党委主动培育不够难以提高素质能力等诸多问题。基于以上问题及原因,欠发达地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路径主要有三条:把实现人选最优化作为欠发达地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基础,把发挥作用作为欠发达地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关键,把提高素质能力作为欠发达地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驻村帮扶面临的情境已经从脱贫攻坚时期的“扶贫”情境转向乡村振兴阶段的“振兴”情境。聚焦外部帮扶与内生动力相结合,在已有嵌入式帮扶理论基础上,援引赋能理论提出“嵌入—赋能”分析框架,并基于贵州M村的实践案例,可以发现:以形成内外合力为主线,以促进村庄的新内生发展为导向,强化外部的制度嵌入、资本嵌入、观念嵌入与内生的结构赋能、资源赋能以及主体赋能之间的有效联动,是乡村振兴背景下驻村帮扶的可靠路径。从动态递进的视角,构造乡村振兴背景下驻村帮扶的理想进路需要实现融入逻辑、激活逻辑、自主逻辑的紧密衔接,以外部力量的有效融入为前提,以外力驱动的内生激活为关键,以内生力量的自主本位为归属。  相似文献   

12.
我国乡村治理中乡规民约的再造与重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行政论坛》2018,(2):46-49
乡村治理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石。乡规民约在乡村传统再造和现代"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治理过程中,对新乡土社会秩序的构建,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随着城乡融合,基于乡土之上的乡规民约在社会变迁中渐渐失去主导性地位,其生存空间被挤压,内容也较为笼统,亟须对国家管理与基层自治之间的矛盾、村庄共同体的衰落、公共物品匮乏所引发的乡规民约权威性丧失等问题,在理论层面上及时做出回应。因此,强调国家政权适度介入,重建村落新型共同体,调适乡规民约的内容和程序,增强乡村精英服务和村民的有效参与,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行动逻辑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王云峰 《侨园》2023,(1):8-9
<正>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南15公里处,驾车从雅河高速出口出来,向左前行约2公里,就会见到一个美丽的村庄——雅河乡湾湾川村。这个村刚刚入选农业农村部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走进村庄,只见一排排红瓦白墙、风格统一的民房,远远望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全村道路两侧栽种了各种果树,充满了生机和希望。贯穿全村的文化墙,  相似文献   

14.
史贻云 《民主》2015,(2):25-26
<正>"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惠及民生、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系统工程,对提升农业产业,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也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全国各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各地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模式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为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创新经验。一、"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美丽乡村"建设重居住条件、环境的改造,年轻人的素质培养,文明程度、文  相似文献   

15.
W村社区公共舆论表达的主要内容是村落集体利益和社会公德,表达的主要途径是村民大会和群众议论;乡村精英包括主流精英和非主流精英,非主流精英是村庄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公共生活兴起需要公共物品的提供,但要实现持续发展就需要公共舆论的不断激荡和良性博弈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美丽乡村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党委坚强领导和政府有效投入,需要村支"两委"具体实施,需要积极拓展农业自身功能,需要大力凸现农民主体地位。目前美丽乡村建设存在党委领导政府投入有待加强,"村支两委"战斗力有待提高,农村土地规划有待前导先行,农村基础设施有待持续发力等问题。为此,需要加强党委领导政府投入,加强"村支两委"建设,做好农村土地长远规划,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需要增强农民的内生发展动力,并通过内生式发展加强农村本土人才的开发和使用,在紧紧依靠和科学调配现有乡村本土人才的同时,还应通过挖掘农民群体中所蕴藏的创造潜能,催生出大批新生本土人才,实现乡村振兴所需人才的有效供给,造就一支爱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乡村本土人才队伍,致力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9,(12)
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是一条主线。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贫困问题是重点,在顶层设计逐渐完善的情况下,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是重中之重。政策宣传、乡风文明建设、技能教育培训、制度保障对于激发内生动力尤为重要。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助力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民主》2021,(7)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尤其是本地传承的历史文化,是乡村延续和发展的灵魂所在,也是推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的主要动力来源。通过调研发现,自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各地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乡村文化建设方面,则存在一定局限,在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方面,  相似文献   

20.
转型期中国乡村基层村庄民主选举备受学界关注,学界分别从乡村治理、制度变迁、政治民主等角度考察这一问题。然而这些考察忽略了一个重要维度:乡村公共性主题。笔者认为这一主题才是乡村选举的实质和意涵。通过Y村选举及修路等涉及村落公共事务的个案,笔者考察当前村落选举与村庄公共性生产、村落公意和共识的关系,文章认为当前基层乡村依然延续了差序式的公共性生产模式。这种公共性生产模式与通过选举运作生产公共性的模式之间具有内在张力,正是这种张力导致试图透过西式选举达成村落公意和民众共识的设想在重建当代乡村公共性实践中遇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