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邪教     
邪教是指利用宗教及其它文化形成反社会的学说 ,并以此作为对他人精神控制的手段 ,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极端团体。邪教具有明显的阶级性、相对性、社会危害性属性。与其他犯罪类型比较 ,当代邪教显示出群众性、再生性、文化性、组织性、动态性特征。邪教与宗教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2.
邪教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 ,从世界范围的邪教问题分析来看 ,外国邪教的危害行为可以分为危害国家安全及国家利益的行为、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行为、危害信徒公民权利的行为、危害家庭及未成年人的行为、危害宗教的行为等五种类型。通过剖析外国邪教的这些危害行为类型 ,对我国预防和打击邪教犯罪将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刑法中的邢教犯罪进行了论述:(一)介绍了我国对邪教犯罪的立法概况及不同时期对邪教犯罪的打击情况;(二)论述了我国刑法中有关邪教犯罪的罪名、罪数及各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三)分析了在认定有关邪教犯罪时应当把握的法律界限;(四)对邪教犯罪进行刑罚惩罚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恐怖邪教"是现代邪教和恐怖主义结合在一起孳生的怪胎."恐怖邪教"进行暴力恐怖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其以极端性和残暴性建立的"权威地位"和左右民众的能力.在伦理层面上,"恐怖邪教"蔑视人的个性,蔑视人的尊严,背弃人文精神,最终导致信众严重的人格扭曲,应从伦理上加以批判.  相似文献   

5.
恐怖主义与邪教虽然不能等同,但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邪教的本性及其组织行为模式,注定了邪教最终走向恐怖主义。这不仅是一种可能,而且也是一种必然。邪教恐怖主义活动具有疯狂性、突发性、活动方式多样性等特点。邪教恐怖主义未来发展具有科技化、网络化、国际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邪教的"邪"指其反政府、反社会、反科学、反人类的反动本质;邪教的"教"指被其篡改、歪曲了的宗教。新时期邪教在我国滋生蔓延趋势是由于人们的社会认同出现了危机、市民社会发育不成熟、地方政府治理力不够和国际因素的影响。治理邪教违法犯罪需要公安部门根据邪教违法犯罪的新情况、新特点,厘定"领导作用与职能作用"的关系以提高应对复杂局势的能力,厘定"防范与打击"的关系以提高预防和处置能力,厘定"违法与犯罪"的关系以提高公正文明执法能力。  相似文献   

7.
极端恐怖主义的产生、发展有着特殊的规律性和致命弱点。综合运用软实力打击极端恐怖主义,如正解正道宗教、揭露恐怖主义邪教实质、绝不向恐怖主义妥协、推进文化教育和发展少数民族多样化经济等,配合军事打击,可以获得系统战略优势,可能是彻底根治极端恐怖主义的正确出路。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各种邪教滋生,冒用宗教等名义,从事反人类、反科学、反社会、反政府的勾当,堪称人类的祸害、社会的毒瘤。必须充分认清邪教与宗教的本质区别及其给当今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提高识别邪教组织、防止邪教势力蔓延的能力。必须准确有力打击邪教,才能确保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邪教的危害性尽管人们已深知,但在具体打击邪教犯罪的过程中,却又存在着很多困难,具体表现在:基层组织建设薄弱,产生邪教的社会基础难以根除;立法滞后,反邪教国际合作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认清上述因素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今后打击邪教犯罪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邪教犯罪不仅严重侵犯受害人的人身权利,而且破坏社会秩序、影响国家稳定。研究发现,邪教犯罪被害人以中青年女性为主,她们大多身处不良家庭环境,具有敏感、孤僻等人格特征。家庭被害预防包括被害前的预防、被害中的预防和被害后的预防。在家庭被害预防中,被害前父母必须对子女关心疼爱、避免极端的教育方式,父母与子女应坦城交流,教育子女诚信做人,勇于承担责任与义务;在被害中家人必须学会识别邪教信徒的特征、摸清家人对邪教的了解程度,收集邪教组织的资料,求助专家,关注敏感信息的传递等;被害后家人需协助治疗"离教综合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