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选择了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四个东盟国家,分析它们在进口替代工业化、面向出口工业化、面向出口工业化与第二代进口替代工业化并行发展、金融危机后的两次经济衰退与两次复苏等阶段外资发展特点的变化,并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国内与国际经济背景。  相似文献   

2.
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菲律宾独立后面临着改变经济对宗主国的片面依赖,建立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民族经济体系。早在五十年代始,菲律宾便开始了走工业化的道路。三十多年来,菲律宾的工业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从进口替代初级阶段(重点发展消费品替代工业)过渡到重点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再向进口替代的第二阶段(中间性产品、生产设备的替代)过渡。战后菲律宾的工业化道路是从轻工业着手逐步向重化工业  相似文献   

3.
泰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972-1986年是从替代进口工业化向面向出口工业化转移的酝酿和调整时期;1987-1991年是面向出口工业化战略初步实现,外向型经济初步建立的时期。1992年以来,泰国经济面对着种种内外矛盾的困扰,需要制订新的发展战略,来保持外向型经济的继续发展,这一战略是通过各种改革措施来实现的,其主要目标是全面改善企业体质,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扩大对外经贸联系,争当地区性的国际金融、贸易和投资中心.一、面向出口工业化战略的实现及其主要成就泰国从1972年开始执行第三个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强…  相似文献   

4.
利用引进外资来推行其工业化的东盟国家经历了进口替代工业化阶段之后,目前已经持有出口工业制品的一定能力。东盟国家工业制品的出口增长尽管极其缓慢,但仍在不断扩大,它们的出口工业制品主要是利用低廉劳动力来生产的纺织品、杂项工业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但近年来,它们也开始在一部份电气机器等资本密集型工业制品方  相似文献   

5.
在取得政治独立后,东盟国家都面临着维护政治独立和发展本国民族独立经济的重任。为了发展经济,这些国家都把实行工业化作为它们经济发展总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研究东盟经济时,有必要探讨它们的工业化发展战略。东盟国家制定工业化战略的指导思想东盟国家在开始制定工业化发展战略时,它们的共同指导思想都是想通过实行工业化来解决国内的经济难题,以求生存。独立后的东盟国家,都因国内经济陷入困境,而面对着严酷的生存问题。新加坡赖  相似文献   

6.
论拉美国家的发展模式转型与发展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拉美国家独立后主要经历了初级产品出口、进口替代工业化、20世纪80年代的债务危机和90年代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四个发展阶段。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拉美的经济发展成绩显著,但是债务危机的爆发推动了拉美国家从进口替代的内向型发展模式向外向型发展模式转换。虽然90年代的经济改革使拉美经济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但是面对全球化的冲击,拉美经济依然显得脆弱。拉美国家不断调整发展路径,对制度选择进行“校准”,但仍没有摆脱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7.
印度尼西亚自1945年实现政治独立后,把工业化确定为实现经济独立和现代化的道路。在65年来的工业化过程中,尽管遵循了与东亚工业化国家类似的工业化道路——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的战略转变以及政府干预工业化,但由于自身的自然条件和政治体制的不同,其工业化的道路有着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哥伦比亚实行了“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它经历了“进口替代”和“促进出口”两个发展阶段。这一战略的实施使国家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近几年来,拉美地区受到西方经济危机的猛烈冲击,经济普遍衰退;而哥伦比亚经济形势相对稳定,引人注目。本文试图探讨战后哥伦比亚经济发展战略,着重对其1967—1981年的经济调整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1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与经济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前 )(1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对贸易与经济发展的联系有不同的理解 ;(2 )不认为自由贸易政策对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具有传导性 ;(3 )在执行政策措施方面取得进展的经济教训 ,赞成更多的市场准入。2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战略有三个方面(1 )使用保护性关税和诸多非关税壁垒的进口替代战略促进工业化 ;(2 )通过多种出口补贴使出口结构多样化以促进制造品出口的战略 ;(3 )考虑到实际的或潜在的国际收入困难 ,使用贸易控制。3 .贸易战略与多边贸易安排(1 )为有利于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允许使用贸易限制 ;(…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秘鲁没有明确的经济发展战略。战后,总的说来,秘鲁历届政府实施了联合国拉美经委会倡导的“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但不同时期,执行这一战略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大致上,五十和六十年代是“进口替代”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期是“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发展阶段,也是贝拉斯科军政府推行发展主义“秘鲁模式”的阶段;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是发展战略的调整时期,其间,1975—1980年是莫拉莱斯军  相似文献   

11.
《南洋问题研究》1988年第二期刊登了汪慕恒同志的《泰国经济发展战略》一文。该文分四个部份:一、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化阶段,二、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阶段,三、八十年代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四、展望。如所周知,关于经济发展战略的文章,应该对一个国家国民经济主要部门的原有状况、所实行的发展战略和措施,及其作用和效果,作全面的评价、分析和论证。可惜该文并没有这样做,尤其对战略措施的实施、作  相似文献   

12.
一、理论演变的三个时期战后,亚非拉许多国家在取得政治独立之后,立即面临着如何发展本国独立民族经济和建立本国独立民族经济结构的重任。这些国家在其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大多走上了通过工业化来发展独立民族经济的道路。在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期期间,多数发展中国家接受了西方发展经济学初期提出的工业化理论,选择了以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化来打开它们走入工业化的大门;但到了六十年代中期,有不少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化方面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贸易收支逆差、外汇危机、失业人口问题日益严重、收入分配不均差距扩大、工业生产趋于下降、经济发展停滞等等。这些恶化了的经济现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自1959年获得自治迄今已进行了三次经济发展战略方向的转变,第一次是从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化转向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第二次是实行工业技术升级,以祈使劳动密集型工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第三次是把战略重点转向强调优先发展海外服务业。这三次战略方向的转变都是发生在新加坡经济和世界经济环境处于重大转折的关键时期,它不仅使新加坡摆脱了经济困境,而且促进了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新加坡  相似文献   

14.
在东亚准新兴工业化国家中,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水平名列前茅。这主要得益于马来西亚成功的工业化模式。尤其是马来西亚的工业化经历了进口替代第二阶段重化工业的发展,其经济实力与商品贸易出口能力大为加强。马来西亚政府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扮演了“强干预”的角色,并提供了符合工业化发展内在要求的综合性组合政策。马来西亚的经验表明,推行进口替代第二阶段并非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因素,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发展仍然需要被主流学说斥之为“肮脏”的工业化政策。  相似文献   

15.
李紫莹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2):38-41,53,80
同其他拉美国家一样,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阿根廷经历了曲折而艰辛的过程。其现代化战略的选择在不同时期因为国际大环境和本国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倾向和特点。现代化战略的选择和确定,也从根本上决定了阿根廷的对外关系走向。二战后阿根廷的现代化战略发展经历了进口替代工业化、新自由主义改革和新世纪的调整与探索等几个大的阶段。其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也在不同阶段表现为"第三立场"、"外围现实主义"和立足于拉丁美洲的多边外交战略,与其现代化道路的发展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6.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美国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但收入分配不公的状况严重存在。50~60年代,拉美国家主要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其主要内容是出口自然资源(原材料),推行替代进口、面向国内市场的工业化;在社会发展方面,扩大私...  相似文献   

17.
巴西是第三世界国家中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外国直接投资在巴西工业化中的作用与影响如何,这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对此,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略加评述。在三个经济发展阶段中的作用从独立至今,巴西经济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930年以前以咖啡为经济支柱的初级产品出口阶段;1930年至五十年代中期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初期工业化阶段和五十年代中期以后以重化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阶段。在这三个不同阶段中,外国投资在巴西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战后以来,菲律宾的工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五、六十年代的替代进口工业化阶段和七十年代以来的面向出口工业化阶段。不少论著已论述了菲律宾在推行面向出口工业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但是,从阶级、阶层或企业集团的角度来分析探讨菲律宾在推行面向出口工业化目标时所遇到的阻力,则并不多见。本文将集中探讨菲律宾早期形成的资产阶级如何和为何反对面向出口工业化和经济开放政策这一经常被人忽略的问题。在探  相似文献   

19.
前言 80年代,亚洲各国和地区取得了迅速的经济增长。能够取得如此迅速的经济增长,是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自60年代至70年代实行了从进口替代型到面向出口型的工业化战略的转换。尤其是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与中南美各国等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其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经济增长能力也有限。而且没有什么天然资源,因此必须获得用于进口原材料的外汇。为此,韩国、台湾60年代中期开始将以往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转变为实行以出口为中心的面向出口工业化政策。面向出口工业化首先从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比较优势产业、即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进行。亚洲各国和地区属于相对劳动过剩经济,廉价的劳动成本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竞争力。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劳动成本提高和国内产业的高度化而不断衰退,为了取得廉价劳动力,趋于将生产据点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初拉美爆发债务危机后,西方发达国家的宣传机器就把矛头指向拉美战后实行的“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说这一战略已经失败,“进口替代工业化已经不起作用,而自由政策下的出口导向工业化则卓有成效”,这已成“定论”;一些“最有影响的作者和政策顾问”还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