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农村生态文明,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不仅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也事关全国人民的福祉和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着力解决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着力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对于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环境与生态保护是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的一些农村,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现象较为突出,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极不协调、极不相称.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必须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将重心都放在城市,对农民的利益和农村环境的顾及相对较弱。农村不仅要受到自身在环境保护、生态破坏方面的限制,而且还有承受来自城市的污染,一直承受着来自自身和城市发展双重性的环境代价。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我们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文明理念,完全融入到农村的环境立法、环境执法和乡村生活中,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创立多维的制度工具,严格控制污染向农村转移,全面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4.
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农村生态文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我国整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得失成败。宁德山清水秀,生态优良,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宁德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环境立法中,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往往忽视对农村环境的保护,导致农民处于环境保护的弱势地位.尤其是近些年随着经济和城镇化的步伐加快,城市工业和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非常严重.因此,当前对于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改善农村环境,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势在必行,这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环境与生态保护是一项重要内容。调查发现,在相当一些农村,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现象较为突出,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极不协调、极不相称。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必须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一、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1.环保意识较差。长期以来,环境保护的重点大都放在了城市、工业集聚地、流域、自然保护区、风景文物保护区等,忽视了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的环保问题。农民很难接受到环保知识、政策、法律、法规的…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农村生态退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重视并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改善广大农村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应控制农村人口的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倡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行“自上而下”的筹资机制;尽快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强化农村基层社区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求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富裕、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而且要求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目前,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生态意识薄弱、生态制度缺乏、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从转变生产方式、合理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农民知识水平、增加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投入以及加强生态法制建设和监督等方面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标志和必由之路,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式与消费模式。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存在紧密的联动关系。我国的环境现状不容乐观,存在水源污染、空气污染、水土流失等严重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人们的环保、生态意识相对薄弱,某些地方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片面,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个别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失真,给环保带来较大的困难。要采取积极的治理措施,提高人们的环保生态意识,建构起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的生态文明体系。  相似文献   

10.
推进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强宣传教育,建立环境道德观念;构建美好愿景,显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构建环境道德行为规范和评价体系,提升全省人民的生态文化素养;加大生态制度建设力度,完善相关奖惩机制;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监督机制;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扶植生态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完善生态立法体系是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前提,提高公众生态环保的法制意识,是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机关执法能力的建设是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关键,在广度和深度上,加大对个人环境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追究是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风景区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意识培育,提高景区全员生态道德素质;要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建立规范化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要改革生产生活方式,大力实施生态工程,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要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使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努力实现景区遗产资源的真实完整与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严峻形势和许多矛盾: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矛盾,农村产业升级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矛盾,农村社会治理现状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矛盾。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科学化、法制化、统筹化、民主化和长期化原则。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美丽中国”在新农村的实施和体现,在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国内外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探究的基础上,发现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视角,依托农民潜在主体自我意识、农村现实人文历史传统和农业生态自然资源优势,继续深入探究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增添其创新与活力,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增强农民主体能力和市场素质,逐步实现农业市场化、农民市民化与农村生态化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要实现农村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高度和谐。因此,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历城区委、区政府依托区位优势,创新发展思路,在农村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问题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也面临一些困境和挑战,为此作了专题调研,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环境问题愈加突出,迫使国家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进一步更新环境理念和提高环保要求,进一步加强环境教育。本文阐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结合国外环境教育的情况,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环保技能应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养,指出了大学生应树立的与生态文明观相适应的环境理念,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环境教育的措施,符合国际上环境教育的发展趋势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  相似文献   

17.
2018年7月召开的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要全面提升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做到生态美、环境美、山水美、城市美、乡村美,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统筹推进八大重点产业和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建设,加快构建"两型三化"现代产业体系,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  相似文献   

18.
以法律形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律进行革新,向绿色化、生态化变革。以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求,适应保护环境的要求。这一变革既为生态文明所诉求,也将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法律的生态文明观,其公平观要从代内公平向代际公平嬗变,其效益观要从经济效益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嬗变,其秩序观要从人类中心主义向生态主义嬗变。宪法中需创设环境权,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宪法地位;刑法中重新界定环境犯罪,在惩治危害环境罪的立法中规定举动犯和危险犯;承认自然资源的财产价值和所有权;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各项政策和措施,建设绿色税制;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理念是建设和谐社会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影响着公民环境意识。生态文明建设主观上要求环境价值观念的转型,公民的环境价值观念转变在于公民良好环境意识的不断形成,其形成受环境主体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只有吸收、继承优秀的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了解环境意识的价值,从多种途径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揭示了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之间存在的“倒U形”关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包括理想模式、常规模式和失控模式三种类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告诉我们:环境的改善需要经济增长做支撑,不顾资源环境成本的高速增长必将导致经济停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兼顾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键。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进一步细化“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培养广大民众的生态观念、构建以生态经济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建立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按照“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想模式推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