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补偿制是现代法治国家极其重要的一项法律制度,对于规范政府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关于行政补偿的规定过于分散,缺乏一部统一的行政补偿基本法。因此,科学界定行政补偿的概念、探讨行政补偿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和作用、分析我国现行行政补偿制度的缺陷,是构建我国行政补偿制度首先应当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突发事件应对中的行政征用补偿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雷 《法治研究》2010,(2):65-69
突发事件应对中的行政征用补偿制度发生于突发事件的预防、监测、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过程.是突发事件应对中单位和个人财产权克减与保障的集中体现。本文着重分析突发事件应对中的行政征用补偿制度的特征,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关于行政征用补偿制度的规定及不足,提出应当理顺行政征用与征收的关系,制定统一的行政征用(征收)法,调整征用补偿原则,明确行政征用补偿标准,完善行政征用补偿法律程序,将行政征用补偿纠纷纳入司法审查范围。  相似文献   

3.
行政征用制度探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行政征用制度是指行政主体出于公共利益目的,依据法律之规定,以强制的方式取得行政相对人的财产所有权、使用权或劳务,并给予合理经济补偿的制度。但我国至今尚未有一部对行政征用制度作出统一规定的法律,学术界在这方面研究也较为薄弱。 一、各国行政征用制度概述 行政征用是各国政府所普遍采用的行为,并各自有着不同的行为制度,其称谓和含义也并不一致。法国将其分为公用征收和公用征调。公用征收指行政主体为了公共利益目的,按照法定的形式和事先补偿的原则,以强制方式取得私人不动产的所有权或其他物权的程序。①公用征调指行政…  相似文献   

4.
行政补偿是国家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合法行使职权行为,或因公共利益需要致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而给予补偿的法律救济制度。作为一种权利保障和利益平衡机制的现代法律制度,行政补偿制度将会在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对全省行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原则与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补偿制度是因行政机关的合法行为、合法行为的附随效果或公法之无因管理行为等给相对人造成损失,从而进行补偿的行政法律制度。补偿原则与范围等是行政补偿制度构建的基础性问题。从我国的制度构建需要出发,行政补偿原则应当包括公民权益保护原则、依法补偿原则等,补偿范围则因补偿领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行政补偿或称行政损失补偿或公法上的损失补偿,是指为了实现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而合法地给特定人的财产带来特别损失时,基于保障财产权和平等负担的原则,对该损失予以弥补的行为和制度。这是一种作为权利保障与利益平衡机制的法律制度。中国行政补偿已经有了多年的实践,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并没有建立起系统的行政补偿的专门法律体系,有关规定只是散见于单行法律、法规之中,有关行政补偿的立法还相当不成体系,不够完善,甚至说还凌乱。对于哪  相似文献   

7.
行政征用——我国土地征用制度之我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地征用属于行政征用范畴。行政征用应该是指行政主体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按照严格程序要求,以强制方式取得行政相对人财产所有权或其他物权(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并给予公平补偿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我国的行政征用制度(仅限于土地征用),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难以适应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其主要缺陷是:征用对象过于单一;没有等价补偿原则的规定;何为“公共目的”尚无统一界定;征用权的行使主体过于分散。因此,完善我国的行政征用制度,进一步规范土地征用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行政补偿是一种作为权利保障与利益平衡机制的现代法律制度。随着国家职能由秩序行政向福利行政的转变 ,行政补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已有多年行政补偿的法律实践 ,但在法治建构和制度设计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 ,有待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我国征地补偿救济制度的迷误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认识偏差和制度本身的缺陷,使得我国的法律对于征地补偿前二个阶段行政性质的征地争议,无论是行政救济还是司法救济,事实上都处于缺位状态。而对于征地补偿后二个阶段民事性质的补偿争议,虽然设置了"裁决"这一行政救济渠道,但因缺乏可操作的程序性规范或因制度本身障碍和限制过多而使该制度基本成为虚置,该行政救济机制运行的结果不仅给当事人增加了不应有的救济负担,还把补偿争议由民事性质转化为行政性质,使得司法对这类纠纷的救济功能几乎被窒息,司法救济的渠道形同虚设。重建我国的征地补偿争议救济制度,应以专门的行政仲裁机构来统一解决征地补偿四个阶段中可能引起的各种争议。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我国行政补偿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行政补偿立法存在严重问题 ,宪法对补偿问题没有明确规定 ,现行有关行政补偿规定 ,是分散且各自独立 ,并针对不同的行政执法领域作出的 ,这种通过单行法律、法规立法的方式不可能穷尽所有事项。行政补偿领域政策调整的倾向很明显 ,随意性和不公正性严重。健全和完善行政补偿立法的途径 ,一是从补偿救济程序入手 ,先健全补偿争议的行政处理和诉讼救济程序 ;二是制定统一的国家补偿法法典 ,完善行政补偿法  相似文献   

11.
行政补偿的理论基础是构建行政补偿法律制度的法理依据,也是行政法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文章在浅析行政补偿概念的基础上,回顾了行政补偿法理基础相关学说的分类,最后指出就我国实践而言,行政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应该以人权保障说为前提,以特别牺牲说为基础,以公平负担平等说为原则。  相似文献   

12.
行政裁决法律制度主要问题探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行政裁决是我国法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但这项制度目前存在法律用语不规范、种类或对象不明确、程序规定不完善、救济途径不统一以及行政裁决权与法院审判权之间衔接不清等问题。因此,应当通过规范法律用语、明确对象范围、严格裁决程序等途径,进一步完善行政裁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私有财产权是一项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但在某些情况下,其必须让位于公共利益而受到侵害。行政补偿制度即是被设置用来在私益与公益之间进行平衡、保障私有财产权的法律机制。但当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行政补偿制度,甚至行政补偿的基本概念性问题上也存在诸多争议。本文试图从行政补偿概念的界定、法理基础、与概念相关的基本问题的分析等方面进行剖析论述。  相似文献   

14.
<正> 一、行政损失补偿原理和体系(一)原理1.行政损失补偿产生背景在日本,行政损失补偿是指因合法行使行政权而使国民合法权益受到损失时,由国家给予的补偿.它与因违法行使公共权利造成的行政损害赔偿制度合称为“国家填补制度”。这种行政损失补偿制度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近百年来法律制度的发展和社会实际生活演变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张欢 《法制与社会》2012,(18):47-48
行政补偿制度,是国家补偿中的重要内容,是对整个社会都产生影响和作用的一种法律制度,是现代法治国家行政法制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法治社会的盛行,公民权利越来越得到保护,行政补偿制度的完善日趋重要,因此只有通过对该制度弊端的分析,以此来完善该制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尚未未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对行政行为无效的概念、标准及法律后果均无统一的法律规定欲建立完善的行政行为无效制度,当务之急是厘清行政行为无效的概念和确立一个明晰的行政行为无效准则。  相似文献   

17.
行政合同基本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合同作为一种较行政命令更柔和、更富有弹性的行政手段在我国的运用,开始于经济体制改革。目前,我国的行政合同制度尚不完善,面临着诸多问题;法学界对行政合同的认识尚不统一;现行法律制度对行政合同的规定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行政合同的实践存在偏误,其救济制度不统一。  相似文献   

18.
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一、行政补偿的概念及特征所谓行政补偿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合法地行政,使无责任之特定人(包括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遭受特别损失,由国家或受益主体向受损害人承担补偿责任的法律制度.行政补偿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听证制度在行政程序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听证制度在法律上和实践中尚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制度,我们有必要以制定行政程序法为契机,对行政听证制度作出统一规定,以加紧完善我国的听证制度,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略论我国社会预警和应急管理法律体系的现状及其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已初步建立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基本法、大量单行立法与之并存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但形式上仍需加强统一立法,制定统一的《紧急状态法》和《灾害救助和补偿法》等法律;内容方面应当重视程序制度建设,包括内部程序制度化和将民众参与纳入应对机制,扩展行政指导等柔性执法方式在危机应对中的应用,建立灾害保险制度,完善灾害救助和补偿制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