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面抗战开始,为团结一切力量共同对敌,在我党多次努力下,9月22日遂与国民党政府达成共同抗战协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为继续同国民党协商,推进统一战线工作,1937年11月,党中央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代表团对内是中共长江局,领导国民党统治的南方中国党的组织及新四军工作。由于十年内战期间,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及多次左倾冒险主义造成的后果,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的共产党组织普遍被破坏。据有关资料记载,“除14个游击根据地保存一些党的力量以外,在整个国民党统…  相似文献   

2.
1938年1月,原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在武汉被国民政府军委会组织军事法庭审判处决,这是抗战中第一个被军法处死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也是国民党在大陆执政时期按军法处死的军衔、军阶最高的国民党军将领。  相似文献   

3.
1937年8月23日,被国民党关押了近5年的陈独秀走出了牢房,他以满腔的热血立即投身到全民抗战中。然而,陈独秀怎么也没想到,就在他为抗战四处奔波之时,一场欲陷他于“托派汉奸”的阴谋却在暗中滋生。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的抗战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作为我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9年被开除出党,1932年遭国民党当局逮捕,直到1937年8月,才在我党的多方营救下获释,于1942年病逝于四川江津。陈独秀的晚年是在抗日战争中度过的,作为曾经是一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在抗日烽火燎原的时代、他没有沉默,时刻关注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注视着抗战形势的发展,并阐述了自己的抗战主张。“暂时对国民党政府休战”“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政府推行“不抵抗主义”,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给中华民族的全民抗战带来严重的危害,陈独秀对此极力反对。他…  相似文献   

5.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关系曾一度紧张。中国共产党为了维护团结抗战的大局,防止国民党继续扩大军事冲突,采取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方式,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当代》2009,(10):53-53
苏文洋在8月26日的《北京晚报》上撰文指出:国民党在抗战胜利后,何以短短三四年时间就民心丧尽、结束了其在大陆的统治呢?人们提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民心向背。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在其《成败之鉴》回忆录中,专有一个章节:“冀朝鼎祸国阴谋之得逞”。冀朝鼎即冀朝铸的哥哥,解放前是一位地下党员,其唯一的上级是周恩来。  相似文献   

7.
王艳梅 《新长征》2011,(7):26-27
争取国民党第60军起义,是党中央在内战爆发前做出的决策。60军是国民党云南地方部队,又称“滇军”。“滇军”在清末民初拥护共和,发起反袁起义;抗日战争中参加台儿庄战役,令日军闻风丧胆;抗战胜利后,被迫到东北参加内战,与国民党嫡系部队矛盾较深。1946年4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争取或迫使滇军起义,派刘浩负责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8.
1945年抗战胜利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进入东北。当时正在满洲医科大学(后来更名为沈阳医学院)念书的吴成中第一次接触到了共产党和八路军。1947年,根据《波茨坦协定》,东北由国民党接管。吴咸中间八路军,国民党和共产党有何区别。一个八路军战士告诉他:“国民党是啥滋味,你们尝尝就知道了。”不出所料,国民党的涣散与野蛮,让吴咸中极度厌恶。同年,吴咸中来到了天津中央医院(今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实习。“当时,医院已经有地下党在活动,主要宣传党和人民军队的政策,同时帮助高校学生进入解放区。”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吴咸中的生活也掀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尹凌 《红岩春秋》2006,(2):62-64
一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件爆发。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热潮的促使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国民党蒋介石与中国共产党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了全民抗战,共御外侮的新局面,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上海失守,南京陷落。国民政府于1937年11月20日西迁重庆。1938年,武汉、广州相继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1939年1月,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方针,逐步改变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国民党军队在向日本发动“冬季攻势”的同时,开始向陕甘宁边区进攻。在政治上,则大肆推行“一个党”(国民党),“一个主义”(三民主义),“一个领袖”(蒋介石)的法西斯信条,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1939年2月12日至21日,在重庆召开的第一届第三次国民参政会,通过了国民政府提出、由蒋介石宣读的《国民精神总动员纲要》。《纲要》提出在相持阶段“精神重于军事”的“救国之道”;“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军事第一,胜利第一”,“意志集中,力量集中”的“共同目标”;宣扬“一个党”(国民党),“一个主义”(三民主义),“一个领袖”(蒋介石)的“建国信仰”。国...  相似文献   

10.
贺伟 《党史文苑》2007,(2):51-54
1937年7月至8月,国民政府在庐山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名流参加的“庐山谈话会”。共同商讨国事。7月17日上午,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谈话会上正式发表《抗战宣言》,拉开了伟大的全民族抗战的序幕。毛泽东指出:《抗战宣言》“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为国民党多年以来在对外问题上的第一次正确的宣言。”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抗战初期在武汉的一段经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离开了中共中央领导岗位的陈独秀,认为红军和土地革命均无前途,对革命日益悲观。1929年,他联合国际上的托洛茨基派,在党内另建取消派组织。面对这种分裂党的行为,中共中央毅然开除了他的党籍。实践很快证明,陈独秀又一次错了,他本人也于1932年10月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好在他仍不放弃心中的理想,誓不与国民党反动派为伍,坚决拒绝了蒋介石的多种诱惑,在国民党监狱中度过了将近5年的铁窗生活。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陈独秀好友胡适写信给汪精卫,汪找蒋商量,蒋介石早就想放了这个难…  相似文献   

12.
抗战胜利后,摆在全中国人民和各政党各政治派别百前的共同问题是:中国向何处去?中国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处在两种主要政治势力的争夺下,这两种主要政治势力是:代表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他们把持着名义上的国民政府,掌握着中国最大的武装力量。他们要用“扩大政府组织”和召开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的方法继续维持其~党专政的独裁专制统治。与之相对的是中国共产党。他领导中国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民主分子,主张“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大多数人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  相似文献   

13.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背信弃义,掀起了内战的硝烟。国民党空军第八飞行大队的飞行员、飞行参谋刘善本识破蒋介石的反动本质,于1946年6月乘执行任务之机,驾驶轰炸机飞抵延安,成为国民党军队中弃暗投明的第一人。1949年4月,经毛泽东、党中央直接批准,刘善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4年被晋升为少将。“文革”中,刘善本被迫害致死。刘善本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空军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散木 《党史博览》2012,(10):49-51
1945年3月,抗战即将胜利,浙江大学(抗战爆发后校址迁至贵州遵义)教授费巩赴母校复旦大学(抗战爆发后校址迁至重庆)授课,不料却在重庆的码头上意外“失踪”。此后,费巩蹊跷失踪的谜案一直都不为人所知。(后来人们所知道的,是他被国民党特务秘密逮捕,又被囚禁在“中美合作所”,最后被灭绝人性的特务杀害,死后又被毁尸灭迹。)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国民党在政治上用以打击共产党的主要武器就是“统一”。中国共产党将“统一”的口号夺过来,用以反击国民党反人民反民族的分裂行为,并在思想、政策和实践上,坚持自己对于“统一”问题的原则立场。1.统一于抗战,就是以民族危亡为重,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反对民族投降主义。2.统一于团结,就是坚持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基础上的联合;反对某一党派的统制政策,反对民族分裂行为。3.统一于进步,就是把国民党拉回到中国共产党主张的全面抗战和实现民主改革上,而不是把共产党降低到国民党的片面抗战和一党专政上。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关于“统一”的有关思想、政策和实践,至今对于我们实现国家的统一,仍有历史的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根据地的过程中,文化教育建设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一切为着抗战”的教育方针与政策1937年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如何才能坚持抗战到底并取得抗战胜利呢?国共两党采取了不同的路线和方针,共产党主张全面抗战,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这是关系到抗战前途和中国命运的大问题.而全面抗战必须建立在“全中国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参加抗战的基础之上.为此,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抗战教育,把抗战教育作为军民总动员的最有效的措施.1937年7月23日抗战伊始,毛泽东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  相似文献   

17.
熊辉 《党史博览》2003,(6):53-55
周佛海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少有的变化无常的人物,他一生三变,反复无常。他曾是中共一大代表、党的创始人之一和中共一大的代理书记。“一大”后,他居然叛党而去,成为蒋介石的亲信和国民党内的“状元中委”。抗战期间,他又叛蒋投日,成为汪伪政权的“股肱之臣”。在抗战胜利之时,他摇身一变,由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变成了国民党的接收大员。他一生三变,朝秦暮楚,的确值得后人玩味和深思。第一变:从中共一大代表到蒋介石的亲信1897年5月,周佛海出身于湖南省沅陵县一个偏僻的山村。周佛海出世不久,其父病故,家境败落。起初,周佛海在乡塾接受启蒙教育,…  相似文献   

18.
刘岩 《党史博览》2011,(10):43-44,51
“只有全面的民族抗战才能彻底地战胜日寇。” 抗日战争是一场弱国反抗强国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正确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然而,面对强敌肆无忌惮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之间,却存在着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分歧,从而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上也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抗战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七路半”毛泽东与傅作义早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就开始交往了。那时,傅作义任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国民党第35军军长。为了联合傅部抗日,1936年8月14日,毛泽东写信给博,说:“琢州之战,久闻英名……先生北方领袖,爱国宁肯后人?保卫绥远,保卫西北,保卫华北,先生之责,亦红军及全国人民之责也。……先生如能毅然抗战,弟等决为后援。亟望互派代表,速走大计,为救亡图存而努力,知先生必有同心也。”以后,毛主席又派彭雪枫等人,多次去与傅商谈抗战的事情。1937年8月,红军改编的八路军开始奔赴抗日前线。为争取友军共同抗战,毛…  相似文献   

20.
赵家治 《新长征》2009,(12):18-19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作,为人民政协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周恩来等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力促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国是,都成为人民政协思想产生和人民政协组织诞生的先导。从1948年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号召到人民政协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