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者周某,男,26岁,居民,于1952年秋患腹痛,自利清水,昼夜十余行,四五日不能食。其岳父王氏,为当地江湖医生,喜用姜附。见其婿腹痛,自利清水,四肢不温,诊后自曰:“少阴寒化症,四逆辈。”药用:生附子一枚炮,干姜三钱,炙甘草四钱,水煎服,每日3服。一剂进,痛利不能着席,延王氏再诊之曰:“脉症如前,寒甚药轻,前方不更,再进一剂,水煎令温再服。”一服入咽,烦燥不识人,二服已,3日后呃逆而毙。  相似文献   

2.
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篇,由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肉桂、附子组成,具有温补肾阳之功效。笔者临床应用该方治疗多种老年病收到良好效果,兹举两则于后,以供参考。 一、肺心病水肿 李某,男,68岁,退休干部,1990年2月20日就诊。素有咳喘病史30年,近6年来咳喘加重,动则喘甚,畏寒肢冷,面浮肢肿,腰以下肿甚,按之没指,兼有心悸。诊见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质淡紫,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证属阳虚水泛,  相似文献   

3.
胃病是胃脘痛、胃部痞胀、嘈杂等病证的通称。重者可伴有呕吐,甚则反胃,饮食难下。此病临床上极为常见。医家诊治各有经验,为了相互交流,特将个人诊疗经验简述于下。 一、定位定性 三型论治 遇到胃病患者,先通过四诊检查,以确定病位与病性,然后再辨证分型,立方遣药。  相似文献   

4.
王某,男,51岁,工人。1991年1月20日初诊。一周前,因照料其所养之病鹦鹉,而突然出现寒战,发热.曾在某卫生院诊为感冒,服扑热息痛、强的松等药无效,故来我院求中医治疗。诊时,证见高热,头剧痛,身痛,胸痛,气急,咳嗽,吐粘液痰,烦躁,口燥咽干,面红,小便黄赤,舌红黄,脉数有力。体温39.5℃,血压16/9.3kPa。  相似文献   

5.
章××,女,52岁。1984年2月10日诊.春节前曾患感冒咳嗽发热,服用西药后,尚时有干咳。近5日来自觉口酸,如吃酸李一般,连吃饭饮水都象放了醋似的。口干而渴,小便黄,大便难,寐至夜半心烦、嘈杂。舌尖赤边绛,苔黄而中心干,脉浮弦数。《素问玄机原病式》云:“酸者,肝之味也。由火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甚,故为酸,如饮食热则易  相似文献   

6.
周某、女,44岁。1980年11月2日初诊。患者右侧臀部沿大腿后侧放射至脚跟持续性疼痛,历时3年。曾在县、地区级医院确诊为坐骨神经痛。经针灸、理疗,中、西药长期治疗无效。近月来,疼痛逐渐增剧,就诊前已不能起床活动。痛时宛如针刺,翻身或咳嗽痛剧,行动时腰向一边弯曲。诊见面色白,形体不充,食欲极差,不渴,小便清长,白带多且稀。脉象沉细,苔白。中医诊为痹症,证属气血双亏,营卫运行涩滞,风寒湿凝于筋骨。治以温补和阳,  相似文献   

7.
眩晕多因虚亏,痰湿等内伤导致,然由外感引起者,临床也不乏见。由于中医学教材很少提及外感眩晕,故后学者对此易于疏忽。现将临床验案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例1.张某,男,30岁,1988年11月29日住院。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伴左耳失聪、蝉鸣、恶心欲吐3天。西医诊断为美尼尔氏病,因治疗不效而求治于中医。初诊见患者眩晕耳鸣,头痛且胀,口干口苦,而拟诊为肝阳上亢,予平肝熄风之天麻钩藤饮,服后眩晕反甚,并增嗜睡畏光之症,再诊,详问病史,得知本病起因于感寒后,随之出现。左耳憋气听力下降,耳鸣,头晕目眩,视物旋转,稍动更甚。患者形体丰腴,舌淡红苔薄  相似文献   

8.
例1 吕××,女,25岁,工人,1973年5月初诊。14岁经潮,18岁发生痛经,周期紊乱,忽前忽后,经行小腹胀痛。20岁结婚,婚后5年未孕。近两年痛经加剧。经行不畅,色紫暗,临经时腰酸腹胀,小腹疼痛,必待血块下其痛始减,伴口干,手足心热,脉沉细而弦,舌质暗红,边尖有淤点。证属血淤阻滞,肝肾不足。经来时服少腹逐淤汤加白芍、杜仲、续断、川膝5剂。本次月经来不甚疼痛,经净后复诊,拟温经汤5剂平时服。如此治疗4个月,痛止经调而怀孕。例2 钱××,女,29岁,家属,1977年3月初诊。月经周期尚准,量少,3天经净。20岁结婚,婚后生一孩,后因家务琐事,经常  相似文献   

9.
潮热证治     
发热如潮水之来,不失其期者,谓之潮热。现结合临床病例,就其证治试作介绍。 一、阳明潮热:伤寒病在阳明,邪热入里,与肠中糟粕搏结而成燥屎,形成腑实证时可见日晡潮热。阳明旺于申酉戌,日晡正当申时,故尔热甚,并伴有口渴多汗,腹部胀满拒按,谵语,大便秘结,苔黄燥,脉沉实或滑数,治以泄热通腑,方用大承气汤之类。 例1.陈某,男,5岁。1972年8月14日诊。发热一周,初时恶寒,继则心烦口  相似文献   

10.
袁枚是清中叶最负盛名的诗人.他生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卒于嘉庆二年(1797).他字子才,号简斋,晚号随园老人,世称随园先生,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他驰骋文坛近五十春秋,于诗、文、小说等均有成就.他论诗主性灵,得到了许多人的响应,在当时影响极大,大江南北靡然从之者甚众.  相似文献   

11.
笔者经长期临床摸索,而将带下病分成为三证六型进行辨证施治,现各举验案一则,加以说明如下: 一、湿证 1.寒湿型:黄××,33岁,农民。腰腹冷痛,白带频多已六年。时有腹胀,便溏,得热梢轻,近2月来渐趋加重。面白唇青,带下清稀,舌淡,脉沉缓,乃寒湿凝聚。治宜暖宫散寒祛湿,方宗温经汤加减,药予:吴萸、当归、白芍、法夏、苍术、制香附、小茴香各9克,干姜6克,艾叶10克,  相似文献   

12.
沈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安徽中医学院外聘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工作近30年,在脾胃病和风湿病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师从沈鹰主任攻读硕士学位,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择其要者录于下.  相似文献   

13.
我院已故老中医胡占元先生(1896~1978)年,安徽省黟县人。幼禀庭训,刻苦读书,年十六从伯父学习中医,二十三岁时,随伯父赴景德镇开业。阅十年医道大进,转来鄱阳镇悬壶,诊所设在“太和春”药店。历六十多年的临床实践,闻名遐迩。胡老擅长内、妇、儿科,惜乎忙于诊务,不逮著述。笔者于1967至1968年间侍诊在侧,聆听了胡老的教悔,保留了胡老部分脉案,爰就资料所及,将其临床经验点滴介绍于下,以供参考。 顾护阳气 善用温药 此特色之形成,与胡老所治患者中被寒邪所伤为多、且危害最烈有关。胡老指出:  相似文献   

14.
风药之名称,首见于李东垣著作,指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升麻、川芎、藁本、荆芥等味薄气轻,具有发散上升作用的药味.如<脾胃论>:"如脉弦者,是风动之证,以风药通之."……故必用升阳风药即差,以羌活、独活、柴胡、升麻各一钱,防风根半截……"[1]李东垣善用风药,已形成临床特色之一.如一般皆知风药可以升阳、解表,而东垣运用风药疏肝,可谓见地独到.但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因为缺乏理论阐述,以致知之甚少,不利于广泛应用,故笔者就此试作论述,以阐明风药疏肝的理论依据与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目前已完成了社区警务室的建设,成效甚大,但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保障不到位、重形式轻内容、重硬件轻软件等问题。要通过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明确基本目标和指导思想、规范社区警务运作机制、采取有力措施推进社区警务机制的建立和健全等,来进一步完善广州市社区警务建设。  相似文献   

16.
暴盲王某,女,27岁,工人,1995年4月19日诊。患者怀孕3个月后视力卒然下降近1个月。来诊前已在多家医院诊治,诊断为“双眼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神经炎”;经用多种西药疗效不显。刻诊:双眼外观无异,视物昏朦、变形,眼前时有黑影,视力右0.08,左0.0...  相似文献   

17.
谢某,女,56岁,农民,1984年2月25日诊。患者严冬之时,头面蒸蒸,额上汗出如珠,白昼如是,夜寐方休,项下全身无汗,形体壮实,面红而赤,身目不黄,便干如羊粪,5~6日更衣一次,小便艰涩热痛,心烦,口渴不甚欲饮。上症至今已三月。前医曾投固表敛汗之剂,罔效。邀余诊之:脉洪滑,苔黄厚而滑。此乃湿邪与瘀热蕴结中焦,循经上越而致头汗出,予茵陈蒿汤合栀子豉汤加味:茵陈、滑石各30g,制大黄(后下)、厚朴、淡豆豉、木通各10g,生甘草6g。服3剂后头汗出减,大便2次,小便  相似文献   

18.
余于五十年代初,尝治一脾肾阳虚、水邪凝聚之水肿病人,以苓桂术甘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广木香而痊之。逾数年,因劳作过度,水肿复作,诊之仍为脾肾阳虚之故,复与前方,适药房缺木香一味,余以木香为众药中之辅药,有否似无碍于施治方向,嘱患者服之。岂料药后非但不效,水肿反有欲增之势。余初不认为是少木香之过,疑药不胜病,功力不逮,因更与前方,且重其剂。然药后仍  相似文献   

19.
舌诊属中医四诊望诊范畴,是中医诊断疾病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具有简单易行、直接可靠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摸索着将舌诊与现代科学接轨.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一些学者在荧光染色检查、活体显微镜检查、舌尖微循环、病理切片、刮舌涂片、动物实验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舌诊的现代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6年,孙立友首次将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应用于舌诊研究,至今已有十几年,此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现综述如下. 1 理论设想  相似文献   

20.
1966年毕业前,我们有幸同新安郑氏喉科第8世传人郑景歧老师一道参加省巡回医疗队,诊治一些喉科病人,使我们受益匪浅。现就郑老师在巡回医疗中有关喉科病案举例介绍如下。1病案例1.贺某,男,5岁,1966年6月5日诊。鼻衄发热5天(体温38℃),夜间热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