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0 毫秒
1.
目的 分析安徽省亳州市8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及辨证论治特点。方法 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舌象,进行辨证分型和辨证治疗。结果 84例患者中,临床治疗期湿毒郁肺证54例,寒湿阻肺证26例,疫毒闭肺证4例,分别选用清肺排毒汤1、2、3号方治疗;恢复期肺脾气虚证68例,气阴两虚证16例,分别选用自拟康复1、2号方治疗。结论 亳州市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治疗期主要中医证型为湿毒郁肺证(湿热并重)、寒湿阻肺证(寒微湿重),疫毒闭肺证少见,恢复期肺脾气虚证多见,气阴两虚证少见。应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和亳州市患者的证候特点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管癌10例赵友洲,丁秀英(六安地区人民医院237005)关键词:食管癌;辨证论治;喃氟啶食管癌是一种呈区域性高发的恶性肿瘤,属中医“噎膈”范畴。笔者于1985年以来,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10例中晚期病人,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3.
中医临床护理体会黄一心(芜湖市中医医院244000)关键词:中医护理学;辨证施护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临床实践,谈谈中医临床护理的点滴体会。1辨证施护辨证论治是中医独特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诊疗的基本法则,也是中医临床逻辑思维的过程.本文对辨证论治作一初步探讨,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指正.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诊疗的基本法则中医认为,人体的内在疾病是会通过外部表现出来的,正如朱震亨指出的“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在古代历史条件下,由于没有现代科学工具和研究方法来观察与分析疾病,故只能依靠证候来推断疾病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5.
丁甘仁咳嗽辨治试析方化琪(安徽省宣州市人民医院242000)关键词:咳嗽;辨证论治;《丁甘仁医案》中图法分类号:R256.11;R249.52丁甘仁(1866~1926年),名泽周,系著名近代医学家。毕生专志临床,又热心中医教育事业,1916年创办上...  相似文献   

6.
窦金发主任医师系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中医科主任、安徽省名老中医、安徽省跨世纪中医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指导老师.窦师从事中医临床数十年,诊治了大量的糖尿病病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急性腹泻,中医称为“泄泻”,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笔自2005年1月到3月应用香连片治疗急性腹泻病71例,其中联合针灸治疗31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辨证论治的疗效评价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中医主要运用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进行辨证论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时应该遵循3个原则:保持辨证论治的特色,尊重病证结合的临床诊疗模式,改良和创新循证医学方法.目前用于辨证论治疗效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报告、定性研究.这些常用的循证医学方法在辨证论治疗效...  相似文献   

9.
腰腿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笔者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施治,配合按摩手法治疗腰腿痛患者34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34例中,男28例,女6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为65岁;病程在1年以内的11例,1年以上的23例。辨证属淤血凝滞型25例,寒湿入络型5例,肾气虚弱型4例。34例中大多数有急性腰扭伤等外伤史。X线片示:  相似文献   

10.
自1997年10月至1999年6月,我科用穿琥宁冻干剂治疗支气管炎32例,并设30例对照组进行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2例住院患者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诊断标准,且中医辨证属风热咳嗽或痰热咳嗽,符...  相似文献   

11.
化湿法是以芳香、淡渗或燥湿之品等祛除湿邪的一种治法[1]。在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治法是病证和方药的中介,对证、方、药具有提纲挈领和逻辑分类的重要作用。化湿法的形成历史悠久,应用广泛,为众多医家所重视。因此,了解化湿法的形成与发展,对中医临床及科研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相似文献   

12.
针灸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方法很多,本文就1981~1991年有关资料概述如下。 一、针刺治疗 1.毫针 张德林取患侧厥阴俞,捻转进针5~7分,得气后留针O.5~1h,治疗42例(病程在3天以内),均针1次肿块消失。张应勤取内关穴治疗70例,在行针过程中令病人轻轻按压肿块,针1次痊愈61例,针2次痊愈9例。柯元荣针刺足三里,对急性乳腺炎初起者针1次即愈,但对  相似文献   

13.
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辨证为体系,以理法方药相结合为形式,开创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先河。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重要学术内容和治疗手段,虽然在《伤寒论》中论述不多,但作为研习《伤寒论》及指导临床疾病的诊治,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兹就《伤寒论》中有关针灸疗法的应用作一粗浅地探析,以供同道在学习应用中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图法分类号R2-031中西医结合是临床十分常用的治疗方法,应用得当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但是在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治疗等方面,中西医是有很大差别的。中医强调辨证论治,而西医则是诊病治疗。因此,如果临床对中西医理论特点把握不准,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应用就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腹泻中医外治法的应用规律。方法 参考中医儿科学专著中有关小儿急性腹泻中医外治法的内容,并检索中国期刊网和维普资讯网2002—2011年有关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研究210篇,采用频数及百分比进行统计学描述,总结该病中医外治法的临床应用规律。结果 小儿急性腹泻的最常用中医外治法是推拿疗法、敷脐疗法和针刺疗法。推拿疗法中又以清大肠、推七节骨、清补脾经、揉龟尾和摩腹为主。敷脐疗法用药又依据证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风寒泻以丁香、吴茱萸、肉桂、胡椒和五倍子为主;伤食泻以丁香、吴茱萸、肉桂和白术为主;湿热泻以黄连、葛根、黄芩和木香为主。针刺疗法选穴则常选足三里、天枢和中脘等。结论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急性腹泻以推拿、敷脐、针刺疗法为主。  相似文献   

16.
钱乙,字仲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儿科学家,所著<小儿药证直诀>[1]是我国最早的较有系统理论和实用价值的儿科专著,颇受后世医家推崇,直到现在仍对儿科临床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钱乙对儿科学的最大贡献,在于其五脏辨证和五脏补泻,把中医的精髓--辨证论治贯彻到了儿科临床上,使儿科医生在临证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了辨证论治的可操作性.进一步研究它,对儿科临床至今仍有重大意义.笔者不揣浅陋,拟对此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围手术期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18足)跟骨骨折手术病人围手术期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6例进行7~14个月随访,参照踝-后足评分系统,优10足,良7足,可1足。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围手术期跟骨骨折有较好的效果,应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减少皮瓣的感染和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亚健康问题已倍受人们的关注。祖国医学中“医学目的、预防学思想、健康标准”等方面都涉及亚健康不同层次的内容。“从继承病因学说精华,发展形神统一观念;继承辨证论治模式,发展专病微观辨证;继承传统四诊方法,提高诊断科技含量;继承传统医学成果,促进临床疗效飞跃”等角度思考亚健康的有关问题,在保持中医学术特色、弘扬中医学术的优势、寻找中医现代化的突破口等方面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实验室客观指标的关系,使中医辨证论治进一步客观化,笔者研究了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与病毒复制指标、HBV前C区突变株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慢性心力衰竭为本虚标实之证,病程中虚实错杂,气、水、血交互为患,其中的水饮证候表现极其复杂,伴随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难点,其发生是多脏腑功能失调及气化不利导致津液输布、排泄障碍的结果,关于心而不主于心。《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保留了大量治疗“痰饮”“水气”等津液代谢障碍疾病的有效方剂,且理法方药完备,对临床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的水饮证候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