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患者张××,男,24岁,合肥某玻璃厂司炉工,无烟酒嗜好,于1977年8月4日初诊。主诉全身皮肤进行性发黑三月余,皮肤干燥,病变部位无痛痒感,经省以上医院多次诊为皮肤黑变病,虽经多方治疗,疗效不好,前来就医。诊之面色黧黯,耳下颈部和两下肢股内侧黑色素沉着较深,整个躯干均现黧黯,牙龈、舌质均见淤斑,苔薄白,脉细涩。证属肝郁气滞,脉络受阻,气滞血淤,治以理气活血化淤。拟予血府逐淤汤加减:川芎、当归、赤芍,红花,桃仁、枳壳各10克,桔梗,柴胡各6克,牛膝、生牡蛎各15克,甘草3克。以本方化裁,随证治之,1978年5月9日患者因工作失意,睡眠不好,头晕体倦,前来就诊时,见面部,躯干、下肢肤色均恢复正常,舌淡红稍有淤斑,以益气化淤兼解郁调理之。1981年5月12日患者因胃痛来诊,皮肤黑变病已完全治愈,几年来未复发。  相似文献   

2.
一、脑鸣案 刘某某,女,32岁,某建井处职工,1987年4月12日诊。三个月前,因父去世悲痛哭泣过甚而昏厥。数分钟苏醒后,即觉脑内(左颞骨的率谷穴部位)“隆隆”鸣响,之后常于中午及夜间睡觉时发作,伴心烦意乱,失眠,胸胁不舒,两脉弦细,舌苔薄,舌质瘦、尖有红点。曾在数家医院五宫科和神经科诊治无效而转我院治疗。 此为悲伤过甚,肺气郁闭,肝失疏泄,气机逆乱,上扰清窍,发为脑鸣。法拟宣肺抑木、解郁通窍。药用:蝉衣、川芎、柴胡、胆南星、五味子各6g,生地、熟地、制首  相似文献   

3.
人参能补益五脏六腑,对血少气弱的小儿尤其适宜。笔者在儿科临床常用于以下病症。 一、婴幼儿单纯性腹泻 张某,男,8个月,1983年9月6日就诊。患儿单纯性腹泻5个月,经多方治疗未愈。予以红参每日3克,蒸汁口服,3天后好转,6天后痊愈。 二、佝偻病活动期多汗症 李某,女,12个月,系早产儿,有佝偻病史,1983年11月2日就诊。自入秋以后食欲不振,夜间多汗。烦吵不安,指纹淡,舌苔薄白,面色少华。以别直参、甘草各3g,煅牡蛎12g,红枣10g,水煎口服,每日1剂,益气固表。3天后汗止神安,食欲改善。 三、急性肾炎并发心肌炎 徐某,男,6岁,1982年9月5日诊。浮肿,心悸,气  相似文献   

4.
犯罪分子在作案后为迅速逃离现场而借用交通工具达到犯罪目的案件正在逐年递增。由于摩托车轻巧灵活,操纵方便,它可以通行的范围较广,而且属于高速行驶的一类车型,因此,犯罪分子在夜间作案时,大多把眼光瞄准了这一交通工具,这就为我们在摩托车训练方面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让学员掌握夜间驾驶摩托车的能力。 一、夜间驾驶较白天困难。由于灯光亮度和照射范围受到一定限制。除视线受到约束外,操作程序也比较复杂,而且行车中随着地形的变化,灯光产生相对晃动,对路面情况的判断易造成错觉,长时间驾驶眼睛容易产生疲劳,要迅速准确判断前方路  相似文献   

5.
项某某,男,21岁,本院学生,住院号22390。患者六天前双手背、足背出现紫红色斑疹,发痒,用手抓后出现多处溃烂,曾给冻伤膏涂擦未愈。三天前口腔有烧灼感伴刺痛感,下唇充血水肿,近二天来下唇溃烂出血,口腔内疼痛,涎液增多,咀嚼、吞咽均感明显困难,全身发热微畏寒,在我院门诊诊为“多形性红斑”,给予多种维生素  相似文献   

6.
1966年毕业前,我们有幸同新安郑氏喉科第8世传人郑景歧老师一道参加省巡回医疗队,诊治一些喉科病人,使我们受益匪浅。现就郑老师在巡回医疗中有关喉科病案举例介绍如下。1病案例1.贺某,男,5岁,1966年6月5日诊。鼻衄发热5天(体温38℃),夜间热甚...  相似文献   

7.
论禁止夜间搜查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夜间搜查是刑事诉讼侦查阶段最为常用的追诉犯罪的措施,但是无区别地采用夜间搜查对公民的夜间休息权和夜间安宁权造成了严重的侵害,其背后是公共安全与个人权利、侦查效率与正当程序之间的失衡,因此应确立禁止夜间搜查原则,对夜间搜查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8.
下尺桡关节损伤出现下尺桡关节分离或前臂旋前时尺骨头向背侧脱位,临床上较为少见.笔者最近遇一例,介绍于下。 兰××,女,29岁,门诊号11080。患者于1983年3月21日晚爬山坡时,不慎滑倒,身体前倾,右前臂处于旋前位,右手背撑地,当即自觉右腕部疼痛剧烈,夜间不能入眠,次日上午来诊。检查:痛苦面容,左手托住右腕,原隆起的尺骨小头消失,右腕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右前臂旋转活动受限,未闻到骨擦音,下尺桡关节背部有明显压痛,触及尺骨小头向掌侧移位。右腕关节正侧位X光片示下尺桡关节分离,尺骨向掌侧脱位。  相似文献   

9.
自《诊籍》藉《史记》而流传于世后,史家凡为名医立传时,多纳其医案于传中,并尊《史记·扁鹊仓公传》为体,未有专著问世。至明以后,才有《神医诊籍》、《女医杂言》、《石山医案》、《薛氏医案》、《孙文垣医案》出现,这些个人医案的大量涌现为研究整理医案奠定了基础。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江瓘及其子江应宿著的《名  相似文献   

10.
一、梦游证 汪某,男,10岁。1985年3月22日初诊。月余以来,夜眠不酣,寐后独自起床,始为循床摸壁,后欲外出活动,神志始终恍惚。唤醒后复寐乃作。迭经中西医用镇静安神法治疗,但仍夜夜发病。诊见:面黄,神萎,易恐善惊,时呕,小便短赤,舌质淡,苔黄腻,脉滑数,辨证为:心胆气虚,痰火内扰。治宜清心化痰,益气安神。处方:太子参15g,炒黄连3g,龙骨(先煎)12g,炙黄芪、朱茯神、姜竹茹各9g,法半夏、  相似文献   

11.
陆某,男,28岁,工人。因慢性小腹痛、腹泻、消瘦半年余,近日加重来诊。患者发病前无明显诱因,腹痛腹泻,糊状便,时为酱色,时为微黄色,量较少,每日3~5次,无明显臭味,便后腹痛稍有缓解,无里急后重感。经门诊多次治疗无效,病情逐渐加重,拟诊为“肠结核”入院。患者表情痛苦,慢性消耗病容,皮肤干燥。查:体温36.5℃、呼吸24次、血压14.7/9.86kPa、脉搏78次,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音正常,律整,两肺呼吸音稍粗,肝脾不大,小腹部有轻压痛,肠鸣音稍亢进。多次血常规检查均正常,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肝功能正常,全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无异常发现,心电图正常。经抗结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表达、中性粒细胞浸润与核因子 κB(NF κB)活性变化的关系及三七总皂苷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新西兰兔 15 2只分为 :①缺血再灌注组 (IR组 ) :结扎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 4 5min后再开放 ;②三七总皂苷 (PNS)预处理组 (IR +PNS组 ) :在心肌缺血前 10min静脉注射PNS(10 0mg/kg) ;③假手术对照组 (Sham组 )。每组又分缺血前 (0 ) ,再灌注后 30 ,6 0 ,90 ,12 0 ,2 4 0 ,36 0min时相点。用免疫印迹法 (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组织ICAM 1的表达 ,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检测心肌组织NF κB的活性 ,髓过氧化酶法 (MPO)定量测定心肌组织中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结果 :与缺血前比较 ,在缺血再灌注组中心肌再灌注 30min后NF κB活性开始增高 ,12 0min后达到高峰 ,之后活性有所下降 ,但仍明显高于缺血前 (P <0 .0 5 ) ;心肌ICAM 1的表达在心肌再灌注 12 0min后开始增高(P <0 .0 5 ) ,并与中性粒细胞浸润升高有相关性 (r =0 .94 3,P <0 .0 5 ) ;在三七总皂苷预处理组 ,PNS能抑制NF κB的活化及中性粒细胞浸润 ,与IR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心肌缺血再灌注能刺激心肌NF κB的活化 ,活化的NF κB启动ICAM 1的表达而参与缺血再灌注损  相似文献   

13.
警察夜间执法战斗行动,不仅受天候、地形、植被、战术方式和战术谋略的影响,而且与夜视器材和照明器材的使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夜间的主要特点是光线昏暗、视度不良、观察不便,对犯罪嫌疑人与我各有利弊,因此要按照夜间进行执法战斗的基本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加强夜战的装备,深入研究夜间执法战斗的规律和特点,掌握夜间行动的主动权,努力提高警察的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夜间步态数据的噪声和缺足现象,进行算法优化后,提取人体关键点特征,最终用SVM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白天环境,夜间环境下的步态识别率略低,验证了步态识别技术在夜间的可行性。步骤是:首先,对夜间环境下步态图像中出现的噪声和缺损,利用形态学方法进行预处理。然后,选取人体头顶点、质心点、左足点、右足点作为特征点,提取点间距离比值关系的变化作为步态特征。针对夜间多是顶光的光线条件下,产生的缺足现象,设计算法进行检测并利用巴特沃斯滤波器对关键点横纵坐标进行滤波优化的方法进行特征优化处理。最后,利用SVM分类方法对白天和夜间环境下多人的步态特征进行分类识别。  相似文献   

15.
夜间刑事犯罪活动,发生在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研究其特点,掌握其规律,探讨其对策,对于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谈些粗浅见解,以引起有关部门重视,进一步加强夜间治安管理,更有效地与刑事犯罪活动作斗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夜间刑事犯罪活动的特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明县夜间刑事犯罪活动十分猖獗,对社会治安的危害日益严重。根据1991年和1992年两年的情况分析,夜间刑事犯罪活动主要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6.
例1.朱某,女,41岁。1986年9月2日诊。颜面、双手背、小腿、踝部有大小不等的片状红褐色皮疹,上附少许鳞屑,边缘不清,并觉干燥,灼热瘙痒尤重,抓甚时可见少量粘液渗出,已近2年。曾经几家医院诊为湿疹,使用激素、钙剂、抗组织胺药,维生素等肌注、内服、外用多次,当时症状稍轻,药后依然如故.近半年来,时常五心烦热,早轻暮重,皮损热痒甚时触之灼手。口渴,咽干、溲黄、舌质红苔少,脉细数。诸症俱参,辨属阴液不足,虚热内生,与湿  相似文献   

17.
王某,男,51岁,工人。1991年1月20日初诊。一周前,因照料其所养之病鹦鹉,而突然出现寒战,发热.曾在某卫生院诊为感冒,服扑热息痛、强的松等药无效,故来我院求中医治疗。诊时,证见高热,头剧痛,身痛,胸痛,气急,咳嗽,吐粘液痰,烦躁,口燥咽干,面红,小便黄赤,舌红黄,脉数有力。体温39.5℃,血压16/9.3kPa。  相似文献   

18.
谢某,女,56岁,农民,1984年2月25日诊。患者严冬之时,头面蒸蒸,额上汗出如珠,白昼如是,夜寐方休,项下全身无汗,形体壮实,面红而赤,身目不黄,便干如羊粪,5~6日更衣一次,小便艰涩热痛,心烦,口渴不甚欲饮。上症至今已三月。前医曾投固表敛汗之剂,罔效。邀余诊之:脉洪滑,苔黄厚而滑。此乃湿邪与瘀热蕴结中焦,循经上越而致头汗出,予茵陈蒿汤合栀子豉汤加味:茵陈、滑石各30g,制大黄(后下)、厚朴、淡豆豉、木通各10g,生甘草6g。服3剂后头汗出减,大便2次,小便  相似文献   

19.
祖国医学以望、闻、问、切四诊为基本诊断方法,然而腹诊亦是诊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医腹诊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不少记载,到了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则已将腹诊作为辨证用药的重要参考依据。 日本早在江户时代(1603~1867年)就对我国古典医籍中记载的腹诊加以研究,指导临床,并涌现许多腹诊的专著,如《诊病奇候》、《腹证奇览》、《按腹图解》等。笔者在整理家父藏书中,偶见《五云子腹诊法》,认为其有独特的见解和一定的临床意义,现整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周某、女,44岁。1980年11月2日初诊。患者右侧臀部沿大腿后侧放射至脚跟持续性疼痛,历时3年。曾在县、地区级医院确诊为坐骨神经痛。经针灸、理疗,中、西药长期治疗无效。近月来,疼痛逐渐增剧,就诊前已不能起床活动。痛时宛如针刺,翻身或咳嗽痛剧,行动时腰向一边弯曲。诊见面色白,形体不充,食欲极差,不渴,小便清长,白带多且稀。脉象沉细,苔白。中医诊为痹症,证属气血双亏,营卫运行涩滞,风寒湿凝于筋骨。治以温补和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