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出革命京剧《海港》,使主抓此戏的张春桥获得了“两出戏书记”的美称,也使他进一步密切了同江青的关系。主抓样板戏的江青更是重视有加,免不了对工作人员指手画脚,一再动怒。无论如何,由于优秀演员、导演以及全体摄制组的努力,使“海港”这出现代京剧无论在舞台上还是在银幕上,都获得了成功。本文以活泼流畅的语言,记叙了《海港》诞生及走上舞台及银幕的经过,极具可读性。  相似文献   

2.
吴江 《学习导报》2008,(9):55-57
在全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京剧是观众最广泛、最有代表性的剧种。京剧刚产生的时候叫皮黄戏。又叫京腔大戏,后来叫京戏、京剧,在台湾和海外,也称为国剧。  相似文献   

3.
吴江 《新湘评论》2008,(9):55-57
在全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京剧是观众最广泛、最有代表性的剧种。京剧刚产生的时候叫皮黄戏。又叫京腔大戏,后来叫京戏、京剧,在台湾和海外,也称为国剧。  相似文献   

4.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之所以享誉中外,不仅在于他对京剧艺术的创造性贡献,而且在于他那高尚的为人之德,特别是他那凛然不可欺的民族气节。正如一位俄罗斯艺术大师对他评价的那样:“梅兰芳的艺术魅力之所以超越国界,一是其高深的京剧艺术造诣使然,二是他伟大的民族气节征服了人心。”  相似文献   

5.
田甜 《世纪风采》2007,(9):24-24,25-27
作为京剧四大花旦之一,苟慧生是一位令人敬仰的京剧大师,他所创的“苟派艺术”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京剧艺术。苟慧生,原名苟秉超,字慧声(后改名为慧生),1900年出生于河北省东光县八里庄一个普通农家。  相似文献   

6.
喜欢京剧的人,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红遍全国的现代京剧《沙家浜》,应该不会陌生。其中的儿段经典唱词,至今仍久唱不衰。剧中的人物阿庆嫂、郭建光、胡传魁、刁德一等,更是妇孺皆知。但你不一定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军首任军长刘飞,就是剧中人物郭建光的原型。  相似文献   

7.
她足京剧大师程砚秋的义女,被程砚秋认定为程派“执牛耳者”;她不顾劝说,弃医下海,唱红了大江南北;她改剧本、改唱腔,被误解为程派的“叛徒”,却笑纳了带有讽刺意味的“新程派”称号……如今年逾八旬的京剧名家李世济,  相似文献   

8.
<正>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早已成为一代人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而今,著名电影导演徐克又将昔日的红色大戏搬上了3D电影的银幕。革命的主旋律依然令人热血沸腾,英雄情怀和英雄传奇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清末以来,动荡不安的东北地区匪患猖獗。尤其在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满洲国"土崩瓦解,东北出现了政权  相似文献   

9.
“俺十八个伤病员,要成为十八棵青松”。一听到这耳熟能详的京剧唱词,肯定有渎者会与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18名新四军伤病员联系起来。不错,这“十八棵青松”,确实指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坚守在苏州阳澄湖畔的新四军伤员,是沪剧《芦荡火种》的剧作家文牧因地制宜、别出心裁的创作,因为当时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共有36位伤病员,囿于戏剧舞台与表演,  相似文献   

10.
谭海学 《世纪桥》2012,(2):32-38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名列八个革命样板戏之首的现代京剧《红灯记》曾经风靡全国,享誉全世界。但是无人知道,《红灯记》的故事就发生在黑龙江省海伦市。  相似文献   

11.
林木 《党史博览》2012,(9):1+57-F0002,F0003
1964年6月5日,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拉开序幕。此前的1963年9月,文化部向各省、市、自治区文化厅(局)及有关直属文艺团体发出通知,准备于1964年3月在北京举办京剧现代戏会演。后来,为了让各地有较多时间进行准备,会演举行的时间推迟至6月。1964年6月5日,会演开幕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相似文献   

12.
陈大超 《党课》2013,(8):74-75
梅兰芳能成为京剧大师,除了自身的天赋和努力之外,他的背后还有个特殊的智囊团。其成员多是京城名流,由于酷爱京剧,自发组织起来,为他出谋划策、创作剧本、联系演出,出钱出力,事无巨细,几乎无所不包。这些人都是梅兰芳的超级“粉丝”,因此被形象地称为“梅党”。  相似文献   

13.
江正云  李松 《学习月刊》2013,(16):30-31
戏曲现代戏是中国戏曲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以京剧作为艺术载体的现代戏(即京剧现代戏).则是中国戏曲现代戏的主体.它尤其在中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为了檄其重要而特殊的艺术景观。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京剧现代戏.其发展阶段包括新中国成立之前和之后两个时期。  相似文献   

14.
读书     
《北京支部生活》2013,(3):69-69
该书集中收录了李瑞环同志从1986年11月19日到2009年4月12日期间,有关京剧艺术的讲话、文稿50篇,很多内容系首次披露。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到李瑞环同志在京剧艺术领域的许多真知灼见,有他对艺术院团的改革思路,有他对文化艺术工作管理的宽容、开明态度,可以看到他为京剧艺术走出困境、传承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5.
日前,由天津京剧院创作演出的现代京剧《华子良》,荣获由文化部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成为129台不同剧种的候选剧目、20台获奖剧目中的佼佼者,这也是本市戏剧作品首次获得该项大奖。  相似文献   

16.
华夏在线     
《党的建设》2011,(10):43-43
9月10日,由国家京剧院复排的现代京剧《红灯记》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一作为2011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的参展剧目,此次复排演出全部由青年演员担当主演。  相似文献   

17.
秋思 《世纪风采》2006,(9):35-36,40
京剧,又叫京戏、同剧,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苟慧生当选,从此,他们四人就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名旦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旦角的地位,对京剧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梅、尚、程、苟四人在艺术上各树一帜,雄踞舞台,表演唱腔精益求精,并各有独自剧目、师承及传人.四大名旦也成为京剧界的一个传奇。  相似文献   

18.
禾佳 《前线》2009,(5):56-58
北京是个戏剧根基深厚的城市,京剧艺术作为北京的主流剧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祖国文化的“国粹”。组建于1979年的北京京剧院,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节拍,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积极探索京剧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道路,30年问为国内外观众奉献出300多台优秀剧目。在北京京剧院建院30周年之际,纵观这个国家重点院团的蓬勃发展之路,相信会引发人们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梅兰芳逝世已半个世纪,京剧周围环境的变化很大。我们可以站在城市化的高度去看京剧问题,研究梅兰芳文化现象。京剧要保持过去手工作坊的延续特征,又要勇于走出一条产业化操作的新路,并且最为重要的是要把二者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程砚秋是我国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也是著名的京剧艺术革新家。由他创立的程派唱腔,缜密绵延,幽咽委婉,低回多变,旋律丰富,具有异常动听的艺术魅力,让一代又一代京剧戏迷痴醉。程砚秋与很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着深厚的友谊,而最为世人称道的,则是他与贺龙的深情厚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