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黄三畅 《新湘评论》2014,(19):51-53
建于清代的观澜书院坐落于武冈州高沙镇(今洞口高沙镇云峰村)蓼水南岸,观澜书院之得名,缘于书院前的高沙八景之一的"观澜涌月"和始建于明代的观澜桥。书院左右和后面是林木葱郁的云峰环拱,环境清静优美,实在是个读书求学的好地方。清代,武冈书院众多,较为人称道的有鳌山书院、观澜书院、紫阳书院、襟江书院、峡江书院、青云书院等九所,观澜书院是其中之突出代表。  相似文献   

2.
江西是书院大省,从唐朝书院萌芽时候开始,江西的书院无论从时间还是数量上都领先全国。江西最早也是全国首批具有教育功能的书院是桂岩书院,属于幸氏家族书院。江西家族书院以完善的制度建设和较大的社会影响促进了中国书院的发展成熟,在书院发展的早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长河中,古代书院曾经对社会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蕴含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铁岭银冈书院是东北地区清代建院最早的书院,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东北地区的文化历史中发挥了教书育人、传承文化经典等学术贡献。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铁岭银行书院在当代发挥的作用呈现式微态势,存在着书院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不够、缺乏传承国学文化的学术氛围、书院文化的德育价值尚待开发以及研究书院文化的科研人才紧缺等发展问题。鉴于此,从凸显书院的东北地域特色、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己任、挖掘书院精神的德育价值以及推动书院的内涵式发展四个方面探索铁岭银冈书院发展的转型路径,这对于促进书院的文化建设以及推进中国古代书院的复兴具有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万宇  徐雁平 《唯实》2014,(5):84-86
<正>中国书院是一种历时近千年的独特教育机构,始于藏书之所,之后自然成为读书之处。在士人们聚而读书,相互质疑问难,释疑解难的过程中,讲学之风勃兴,读书讲学、教授课徒,逐渐发展成为书院。清人有言:"交友以自大其身,造士以求自身之不朽。"交友造士的适宜场所首推书院。两宋时期见诸于史载的书院有203所,可谓书院的始兴时期。自宋以后,历元、明、清三朝,书院不断得到发展。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廷明谕"改书院为学堂"。在近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制度完备、影响深远的中国书院  相似文献   

5.
《党课》2009,(10):119-119
这几年,在中国的东西南北,书院这种古老的教育形态再次兴起。在山东,山东省作协主席张炜创办了“万松浦书院”,另外还有“尼山圣源书院”;在陕西,有陕西作协主席陈忠实领头的“白鹿书院”;在天津,市文联主席冯骥才开办了“北洋书院”;在贵州,学者蒋庆创办了“阳明精舍”;在江苏,南怀瑾的“太湖大学堂”更是声名远扬:而在长沙,唯一绵延至今的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另三个为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的讲坛热度同样是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6.
1962年6月15日,周恩来和邓颖超在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中共辽宁省委第一书记黄火青、沈阳市委书记焦若愚等陪同下,乘火车由沈阳出发,去辽北铁岭县视察.“总理临来前回想少年在铁岭时的情景,激动得一夜没睡好觉”.在车厢里,邓大姐笑着对宋、黄等人说:“他登的第一座山是铁岭的龙首山,他进入的第一所学校是铁岭的银冈书院,他早想来铁岭,这是他的第二故乡嘛!”邓大姐说的是实情.那还是半个世纪前,1910年春,12岁的周恩来跟随他在铁岭税捐局任职的伯父周贻谦来到了铁岭,在银冈书院读书约半年之久.铁岭城内的银冈书院为清初湖广道御使郝浴谪居银州时创建,历经郝公父子几代人建设,已成为规模较大,藏书较多,引入西方教育较早的东北地区著名的文化教育场  相似文献   

7.
岳麓书院、石鼓书院、渌江书院、濂溪书院、安陵书院、石山书院……一座座书院,如闪烁的繁星,点亮湖南历史长河的苍穹;如星星之火,燃起湖湘文化的熊熊大火。在这绵延千年的书院,我们仿佛能听见张栻、朱熹开坛会讲,弦歌历经千年而不绝;仿佛能看见近代以来,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8.
焦淑娟 《世纪桥》2007,(4):99-100
书院在我国历史上存在达一千年之久,书院的存在和发展打破了单纯的官办教育系统,开启了书院教育与官学相并行发展的双轨教育体制,这是以前的社会所没有的。官学的衰落和科举的腐败是书院发达的直接原因,但是在封建社会高度专制的制度下,书院兴起和发展的原因就不仅仅在此。本文试图探讨在我国古代封建专制制度下,书院这一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这一相对自由的教学组织形式仍能存在并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杨少波 《湘潮》2011,(2):16-17
2010年4月24日,解放军第二炮兵政委张海阳上将一行来到湖南通道,参观长征"通道转兵"会议纪念地恭城书院。  相似文献   

10.
宁夏的书院     
吴忠礼 《共产党人》2006,(14):45-46
书院的办学方式是儒学教育的发展,但仍然属于儒学教育的范畴。宁夏的书院,明代以前不详,现能查到的资料表明,明朝正德年间宁夏开始试办书院。明清两代,宁夏书院从小到大,由少到多,不断壮大。明朝宁夏著名的书院有养正书院(更名揆文书院)和朔方书院。  相似文献   

11.
现代书院制作为高校学生管理改革的新手段,陆续在各类高校实施。制定适合高职院校的运行有序、管理有方、培养有功的书院制实施方案,是高职院校进行书院制改革的前提。文章从书院的功能定位、育人目标出发,对高职院校现代书院制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2.
书院制育人模式的探索与改革顺应现代大学生教育管理改革的趋势,是大学开展学生教育管理的一种创新举措。目前,高校采用书院制育人模式日益增多,书院制的发展类型日趋多元,执行书院制建设的高校发展规模与水平各有差异。但是,作为一种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模式,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书院制建设过程中学生管理、党团建设等角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对于书院制建设的指标体系与发展策略,尚未形成全面的研究结果。因此,结合书院制的发展现状与建设类型,分析书院制建设指标,探索可执行的发展策略成为研究的前瞻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铁岭新城位于铁岭市银州城区西南8公里处,与沈阳市区仅距30公里,规划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铁岭新城"亮相"上海世博会后,一时间声名鹊起,不仅让国人对铁岭刮目相看,更让世界认识了铁岭。今年5月29日上午,北方水城——2010年上海世博会"铁岭日"活动在欢快的乐曲声中拉开帷幕,铁岭新城以独特的建设理念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世界各地参观者的目光,在上海世博会刮起了强劲的"铁岭风"。  相似文献   

14.
班集体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平台和组织载体。随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书院制"已经成为学生管理模式的一种新形式。分析传统管理模式下高校班集体存在的问题与书院制模式下高校班集体建设的独特优势,探索书院制模式下高校班集体的建设思路,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钟桦  陈泽伟 《新湘评论》2014,(13):53-55
走进益阳箴言书院,望着残缺不全的书院旧址,人们总会把它与清太子太保、兵部侍郎、湖北巡抚胡林翼联系起来,因为这所书院不仅主要是由胡林翼出资修建,而且从书院的命名到办学宗旨的确定和教学内容的设定,都是他亲自确定的。箴言书院倾注了胡林翼晚年太多的心血。  相似文献   

16.
熊洪斌 《当代贵州》2012,(36):38-39
笔山书院孕育一代人才,书院弟子中,经由笔山书院,以公私费用出国留学者,在清末民初达30多人,是全省之冠。  相似文献   

17.
《湘潮》2007,(9)
书院的发展在清代达到了农业时代的顶峰。本文主要阐述了清代宜宾书院的发展情况和对宜宾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党的建设》2010,(10):44-44
书院始创于唐代。开元六年(718年)设丽正修书院,十三年改称集贤殿书院,置学士,掌校勘经籍、征集遗书、辨明典章、备顾问应对。大顺中江州陈氏立东佳书堂,亦称义门书院,供子弟修学。贞元中,李渤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南唐时,就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称为庐山国学。宋初改称白鹿洞书院,为当时四大书院之一。宋代由于政府支持鼓励,书院大兴。元代全国有书院二百多所,路、州、府皆有,开始成为科举预习场所。明代由于书院在讲学中多议朝政,屡遭禁毁。清代书院发展至数千所,多以应举为目的。废科举后,大多改为学堂。  相似文献   

19.
黄晓军 《学习导报》2014,(17):52-53
矗立在距离凤凰古城22公里的吉信镇的三潭书院,是中国苗族地区最大的书院。书院建院至今,历经百年沧桑依然风韵犹存,像一本厚重的历史文化古书,伴着潺潺的万溶江水,书写着朴实的凤凰人对传统的继承、对文化的吞吐、对未来的憧憬。造福桑梓修书院同治十一年(1872),时任贵东兵备道的吴自发,从无处发放的阵亡将士薪饷中拨出白银8万两运送回籍,要地方父老按镇远道府绘制的蓝图,  相似文献   

20.
柯征 《唯实》2014,(11)
高校师生关系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国内众多高校纷纷借鉴我国古代书院的办学理念以及国外住宿学院制的管理模式,逐步探索现代书院制办学经验以构建高校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明确现代书院制下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目标,多渠道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