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永泉 《新东方》2008,(11):20-24
一、日本政治大国的现行标准 政治大国是与经济大国、军事大国相对应的概念,其意是指在全球或地区具有较高政治地位和较大政治影响力的国家。在当今世界,人们一般把占据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在国际事务中有较大影响力的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五个国家称为政治大国。然而,这五个政治大国就其在国际政治中地位、作用和影响而言,也并非完全相同,而是存在着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2.
《时事资料手册》2009,(1):12-15
在国际关系中,大国关系最为引人关注。出于各自利益的考量,大国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分歧。2009年,中国、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有何看点?我们集纳相关资料,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同舟共进》2011,(4):3
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有关中国大国地位的讨论蔚为风潮。然而,世界上公认的大国,需要国内外一致的认可——真正的大国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纪录片《大国崛起》在央视播出,它以宏大的主题、丰富的史料、壮美的画面以及富有思辩性的解说,展示了自15世纪以来相继登上世界舞台中心的九个大国的发展历程,引发了我们对大国崛起之路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近代国际体系建立以来,大国始终占有独特的地位。特定历史时期大国的战略走向及其相互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当今大国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走向合作、协调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形势的发展越来越把世界各大国拉到了一起,大国之间不应是敌人和对手,而应是合作共赢的伙伴。各大国唯有合作、协调,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方能应对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正在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将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增进大国协调共创和谐世界的伟业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赵建华 《前进》2010,(12):55-56
前些时,我阅读了唐晋所著的《大国崛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这本装桢精美、视角新颖、选材大气的图书,令人读过之后感触颇深。《大国崛起》这部“史诗之作”时间跨度横亘500余年,空间包括这500年里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国(苏联)、美国等九个大国。  相似文献   

7.
《人民政坛》2012,(4):44-45
徐显明2012年3月11日在《法制日报》上撰文《走向大国的中国法治》认为,中国大国化进程的实现,必依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法治化为据。实现法治创新,是中国走向大国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华法系的创造性转型则可能是实现中国大国化地位的最终标志。  相似文献   

8.
看世界形势,离不开对大国的分析。国际上有这样一句顺口溜:“美国病了,欧洲老了,日本熊了,中国醒了。”西方大国看中国,五味杂陈,又羡慕、又嫉妒,对华政策也更有两面性。 美国病了——国内问题缠身 经历过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这个庞然大物病得不轻,有些气喘吁吁。在它身上压着三座大山:失业困扰、楼市低迷、债务高企。最头疼的是失业的人太多,一直在9%左右徘徊,也就是说,有大约,1390万人口失业。失业人多,生活水平就会下降。口袋里的钱少了,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节目的播出,“大国崛起”近来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它标志着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急切地需要获取相关的知识,以便判断中国在自己的大国之路上走了多远。  相似文献   

10.
童有好 《桂海论丛》2001,17(2):58-61
大国经济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大国经济与经济大国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 ,大国经济的国内市场对大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来就是一个大国,这没有什么可争议的,上下五千年,纵横八千里,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我们的自然禀赋、人口规模、社会结构,乃至意识形态、人文风情,等等,都注定了我国是一个大国。但是,大国不等于强国,更不等于优良的法治之国。  相似文献   

12.
汪娟  李玉双 《求索》2012,(7):78-79
随着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等大国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大国经济现象",探讨大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已成为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针对大国经济的特点,总结出大国在财政政策方面的一些特征:协调区域经济平衡发展、重视内需对国内经济的拉动、加强财政预算的管理、加强财政政策的国际性协调等。  相似文献   

13.
吴晓求 《传承》2011,(3):77-79
中国今天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大国,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加快了作为全球经济大国的步伐。但是,我们的经济在密度方面还落后,密度较低,正表明我们这个国家有潜力。这样一个经济大国必须要有与之匹配的金融体系,为此,要制定一个大国金融战略。中国经济崛起有金融的崛起才可能持续,建立一个能吸纳全球资源的开放性金融平台日益迫切。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崛起进程中负有特殊的国际责任。但是,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中国在承担大国责任时必须非常谨慎,必须从中国的根本利益出发,同时要结合世界的共同利益。中国的大国责任应当更多地体现在贡献"软实力"上。承担大国责任不仅要关注世界共同利益,还要关注世界共同价值。加强同西方大国的协调,是中国承担好大国责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段时期“,大国崛起”话题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屈辱与落后之后,中国人再次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中国作为大国的形象越来越清晰。“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我们追寻的不只是国家的强盛,更是中国人在世界民族之林的身份与尊严。因此,历史上大国的兴衰取决于什么因素、会形成什么样的周边关系、如何取得原有大国的认同?在大国发展过程中,我们应持怎样的心态、怎样继承与创新中华文明、怎样吸取大国发展的成败得失、选择一条怎样的发展之路等问题需要厘清。本刊年…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料手册》2000,(2):74-74
我国矿产勘查5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已跻身于世界矿业大国的行列。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尽管各国的社会性质各异,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及国家利益目标不尽相同,但都在致力于增强包括国防力量在内的综合国力,以谋求新世纪的战略主动。在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仍然保持高强度的军事投入,以维护其军事上的超强地位。这些大国,在积极发展综合国力的同时,不断增强国防实力,以便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处于更  相似文献   

18.
潘卫东 《理论月刊》2003,2(1):32-34
邓小平的大国风范思想是邓小平国家形象理论的重要内容,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邓小平大国风范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树立大国形象、体现大国风范应坚持的原则,以及邓小平大国风范思想的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对邓小平的大国风范思想进行了深刻分析。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播出了12集纪录片《大国崛起》,并成为社会各界的热议话题。这部纪录片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根本原因就在于,该片通过对五百年来9个西方大国崛起及其兴衷史的梳理与反思,向人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制度文明的建设与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关键。从而为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提供了一面照亮未来的镜子。  相似文献   

20.
随着"金砖四国"等大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大国经济现象"已日益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选取国家幅员、人口规模、资源藏量、国内市场四个条件对大国概念进行了界定。据此分析了大国的基本特征,认为大国的经济特征主要体现在国民经济体系的相对完整性与独立性、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经济发展的相对稳定性等方面。并从人口基础、自然基础、经济基础三个方面构建了大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