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观点上,认为证明责任就是举证责任,或称证明义务。诉讼史上最初提出举证责任,是在古代弹劾式诉讼中。它是指当事人对自己的诉讼主张,有向法院举出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如果负举证责任的当事人不举证,必然受到不利于己的裁判。法官是消极的裁判者,仅就当事人所主张的事实及提出的证据进行审判。如罗马法就明确地提出了“谁主张,谁证明”的举证原则。由于当时国家未设立执行控诉职能的专门机关,诉讼由原告人提起,因而举证责任主要由控诉人承担。在某些情况下,被告人也负有举证责任,如被控盗窃者辩称物品系在市场购得,就须提供买得该物的证据;被请求履行债务的被告,主张债务已消灭者,应证明已清偿或使债务消失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担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刑事诉讼制度的许多方面,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担的基本规律,揭示我国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担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立法建议。 举证责任在诉讼史上最初等同于证明责任。总原则如:“谁主张,谁就要举证。”因而又称为举证责任。这一原则在当时包含两条原则:一是提出诉讼主张的一方必须提出证据,否认方没有举证责任;二是诉讼双方都提不出证据时,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败诉。由于罗马时期民刑诉讼合体,因而此原则适用于刑事诉讼法。以后证明责任的提法传入我国,翻…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 ,我国法学界对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的定义 ,其与“举证责任”的区分以及刑事诉讼不同阶段中证明责任、举证责任的分担等问题颇有争议。可以从分析“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两者间的关联性着手 ,探讨公诉人在庭审中完成证明责任的举证要略。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证明责任概念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证明责任是实现刑事诉讼目的和功能的重要一环。鉴于目前学界对刑事证明责任相关问题的纷争,笔者认为纷争的主要症结在于对刑事证明责任概念的内涵的不同把握上。笔者在考察域外刑事证明责任理论和概念及现阶段我国刑事证明责任概念纷争的基础上,通过对举证责任与证明责任关系、我国目前刑事诉讼模式、审判架构、犯罪构成特质诉讼机能的分析,结合对刑事证明责任“负担说”的法律性质的论证,认为我国刑事证明责任与大陆法系国家刑事证明责任的以“刑事证明责任具有以事实真伪不明的不利后果分配的客观责任为基点,映射主观证明责任的双层次性”的本质是一致的。从而最终得出当前我国刑事证明责任的概念,以期建立刑事证明责任责任理论研究的逻辑演绎的同一律。  相似文献   

5.
刑事简易程序是在普通程序的基础上对诉讼程序进行简化,刑事诉讼构造是指刑事程序法律规范所确立的并由一定的诉讼目的所决定的控诉、辩护、裁判三方的诉讼地位和相互关系.在我国简易程序中由于控诉方空缺,破坏了诉讼中的控辩平衡.通过改革庭前程序、建立证据开示制度以及加强被告人权利保障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无罪推定原则的引入必然引发刑事证据制度的重大变革。在举证责任上,无罪推定原则要求控诉方承担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在证明标准上,无罪推定原则要求刑事诉讼中的证明须排除合理怀疑,并实行疑罪从无规则;此外,无罪推定原则还要求排除非法证据的证明力。  相似文献   

7.
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与刑事诉讼的构造、模式密切相关,是刑事诉讼的基本问题之一,但就其具体制度构建而言学术界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美、德两国分别作为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代表国家,通过对其被害人制度的新发展一美国的“刑事被害人权利运动”和德国的“附带诉讼制度”加以介绍和分析,无疑将对我国现行被害人制度研究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刑事证明责任的关键问题在于责任分配问题.文章对刑事诉讼中的侦查机关、检察机关、自诉人、被告人等诉讼主体应当承担的证明责任及其证明要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应当承担部分证明责任,但它不是证明自己有罪的责任,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始终由控方承担,而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实质上是一种证明其可能被控犯罪的某些要素不存在的责任.认为证明责任应当完全由控方承担,被告人不负证明责任,这一观点是片面的,也与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不相符合.  相似文献   

10.
"幽灵抗辩"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为减轻或者免除其刑事责任而提出的无罪或罪轻的辩解,在司法实践中,如何从证据上对其抗辩进行排除是一大难题。在大陆法系职权主义的诉讼模式,被告人不承担举证责任,侦查机关要搜集证明被告人主客观方面的相关证据,难度很大。我国应借鉴英美法中的"积极抗辩"制度,思考侦查机关和检察机关如何履行好举证责任,从而通过举证来排除被告人的辩解。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是诉讼主体运用证据证明自己诉讼主张成立所要达到的衡量准则,由于诉讼主体的多样性、诉讼阶段的递进性,决定了证明标准的多样性。但诉讼总要在一定条件下结束,_因而各种诉讼主张又必须服从有权终止诉讼的机关的主张,因而诉讼中的证明标准又有一个统一、甚至服从的问题。一、证明标准的多样性诉讼主体的多样性,决定了证明标准的多样性。刑事诉讼是由多元诉讼主体参与共同进行的活动,各种诉讼主体都有各自的诉讼主张。就控诉方而言,在诉讼过程中,它的诉讼主张很明确,即指控犯罪,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问题是近几年来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遵循无罪推定原则,在刑事诉讼中证明一个人有罪由公诉机关和自诉人承担证明责任,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责任,这是原则性的规定,除此之外还存在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特殊规则,包括证明责任的倒置和证明责任的转移问题,同时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在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原则上应由司法机关承担,但随着诉讼的进展,在特定的条件下,局部的证明责任将由司法机关移转至被控有罪的被告人承担.证明责任转移的规定适用于被告人辩解其不在犯罪现场或不具有作案时间等八种情况.  相似文献   

14.
从侦查模式谈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侦查模式的选择 ,直接关系到不同国家侦查程序中各种具体规定的精神实质和刑事诉讼价值取向 ,其可以清晰地勾画出各国刑事诉讼法中侦查权与人权之间关系的确定。就英美法系而言 ,其是当事人主义诉讼观支持下的弹劾式侦查模式 ,就大陆法系而言 ,其是职权主义诉讼观所支持的审问式侦查模式 ,我国侦查程序类似于纠问式侦查模式 ,也即选择了两方组合的结果模式。我国侦查模式中存在的缺陷是与“重结果 ,轻程序”的程序价值观密切相连的。构建科学侦查模式 ,完善我国侦查程序中人权保障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证明责任如何在控诉方和被告人之间进行配置,是刑事证明责任制度的核心问题。刑事证明责任原则上由控诉方来承担,但特定情形中,被告人也承担一定程度的证明责任。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始终在控诉方,通常情况下,被告人只需对控诉方有罪指控的证据体系提出存在合理怀疑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以1979年《刑事诉讼法》为基础建构的刑事诉讼模式,具有典型的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特征:在刑事诉讼中,侦查、控诉机关的权力强大。侦查手段广泛、多样。使用灵活,限制极少;被告人在  相似文献   

17.
在刑事诉讼中,适用推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控方的举证责任,适当降低证明标准,有利于诉讼的进行和举证责任的合理分配。无罪推定作为一项基本刑事诉讼原则,并不是证据规则意义上的推定,推定的适用并不违反无罪推定原则。为了实现公平举证以及促进诉讼效率,应当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构建完善的推定规则。  相似文献   

18.
关于刑事被告人应否承担证明责任及应承担什么样的证明责任,我国学界一直未能达成共识,并由此导致了司法实践的诸多问题。司法实践证明,正确分配刑事程序中的举证责任,明确规定辩护方对少数具有能力证明的辩护理由承担举证责任,不仅有利于减轻侦、控机关的诉讼负担,而且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实,防止罪及无辜,从而实现控制犯罪与保障被告人权利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在刑事诉讼中,举证权利是与举证责任相伴生的,目前的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都强调了举证责任,而未论及举证权利.举证权利属于控诉权、辩护权、审判权中的内容.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律规范中,应建立完备的举证权的制度.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刑事诉讼中.辩护通常被视为与控诉、审判并列的一项基本职能。然而,对其运行机制尤其是审判阶段的辩护运行方式,学界至今仍缺乏深入研究。为此,笔者拟从比较的角度对辩护运行机制展开全面、深入的探讨,以求教于同仁。一比较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国家刑事诉讼中辩护运行机制,不难发现它们推行着两种虽有相似但更多不同的辩护运行机制,其异同之处尤以下述方面为甚。(一)辩护内容。两大法系国家的共同点是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均须从事实和法律两个角度对控诉方的指控予以反驳.论证对被告人有利的主张。但是,两大法系国家对辩向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