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政报》2011,(14):F0002-F0002,F0003,F0004
“十一五”期间,在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鄂托克旗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实践,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工业高端化、农牧业现代化、城镇特色化”为主攻方向,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大力改善民计民生,着力构建富裕、宜居、和谐的幸福鄂托克。  相似文献   

2.
张武 《思想工作》2007,(6):16-17
太仆寺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草原南端,是自治区距北京最近的旗县之一。全旗总面积3415平方公里,全旗总人口20.8万人,辖1乡4镇1苏木。近年来,太仆寺旗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坚持为农牧民增收服务,为全旗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以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为重点,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农牧业,把农牧业产业化作为实现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全旗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走上一条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良性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正青政办[2017]70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为提升我省农牧业科技创新水平,增强农牧种业综合生产能力,满足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需求,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推进现代农牧种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提升种业实力、保障供种安全为重点,以维护生物多样性为核心,以服务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为统领,以建设现代种业体系为主线,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目标,以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政报》2006,(9):I0004-I0004
“十五”期间,阿拉善左旗农牧局在旗委、旗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全面实施调整转移、农牧业集中发展战略。狠抓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全旗农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5年,全旗农牧业总产值达4.55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532元。农牧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十一五”农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提出的“8337”发展思路,加强我县“三农三牧”工作。近日,武川县委统战部组织农牧局和各乡镇分管统战的领导对如何推进新时期武川县的特色农牧业产业发展,提升综合效益,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牧业现代化等相关问题开展了调研。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政报》2010,(8):34-34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 今年我区春季雨水偏多.农牧业生产受低温影响。农作物适播期推迟,草原牧草返青延晚。进入6月以来。随着气温升高,农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加快,全区农牧业总体运行形势逐渐趋好。但6月中、下旬全区大部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到特少,且分布不均,农牧业旱情迅速发展,并呈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政报》2011,(14):21-26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农牧业厅《关于加快转变东部地区农牧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牧业的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政报》2008,(3):32-34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旗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精神,切实加强我区基层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基层农牧业科技推广工作,提高基层农牧业科技推广人员的服务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结合自治区苏木乡镇综合改革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9.
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进一步发挥内蒙古东部地区资源优势,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探索蒙东地区特色农牧业现代化道路,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农牧业厅《关于加快转变东部地区农牧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牧业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0.
王关区  刘小燕  文明  韩成福 《前沿》2013,(17):90-93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内蒙古农牧业发展承担着保障农牧民收入、保障国家和自治区的粮食安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等重大责任。内蒙古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有诸多问题值得关注,需要深入研究、逐步缓解。  相似文献   

11.
天莹 《前沿》2001,(12):43-47
近年来 ,农牧业自然灾害已成为制约农牧业稳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针对内蒙古农牧业自然灾害的现状 ,在分析归纳了农牧业自然灾害的自然经济特征的基础上 ,提出西部大开发中内蒙古农牧业减灾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一、以发展农村牧区经济为重点,扎实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以解决好“三农三牧”问题为核心,加快转变传统的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进一步加大农牧业投入力度,巩固农牧业的基础地位,建立工业反哺农牧业和财政支持农牧业的长效机制,积极发展生态农牧业,切实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农村牧区的繁荣和发展。继续加大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以牲畜的品种改良作为挖掘农牧业内部发展潜力的主线,把养殖奶牛和良种肉牛作为畜牧业的主导产业,加快建设规范化示范养殖小区,力争到2010年在全旗建起良种奶牛养殖小区25个、肉牛养…  相似文献   

13.
吴晶英 《前沿》2013,(17):83-89
剩余劳动力是内蒙古现阶段农村牧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不管是从发展农牧业经济的角度,还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讲,能够顺利转移农牧业剩余劳动力将会是促进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本文从内蒙古具体的区情出发,多角度探讨了内蒙古农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征及作用和影响,提出了富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农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政报》2008,(1):41-42
近年来,我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着力实施“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有效促进了农村牧区人口向城镇和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全区呈现出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外省区人员流入我区农村牧区从事第一产业生产的情况。外省区人员的流入,一方面对引进农牧业先进技术和农作物新品种,带动当地农牧民转变思想观念、改进生产生活方式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流人人口与当地农牧民争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等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区现代农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就规范管理外省区人员流入我区从事第一产业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政报》2010,(4):28-31
第一条为了规范农牧业机械事故处理.维护农牧业机械安全生产秩序,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牧业机械,是指用于农牧业生产及其产品初加工等相关活动的机械、设备。  相似文献   

16.
为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积极推进我区农村牧区经营体制创新,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和增加农牧民收入,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政报》2014,(10):F0004-F0004
2013年17月,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宣布正式成立。协会成立一年来,在自治区农物也厅的领导雌各界及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集结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全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政报》2014,(23):F0002-F0002
2014年,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以“8337”发展思路统揽全局,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依托“5112”工程,全面推进“2211”发展战略,驱动“两轮”(建材产业集群和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谋划“双翼”(煤化工基地和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基地),夯实现代农牧业基础,建好一座新城,以农牧业农村牧区全面深化改革为重点。以农工贸旅立体产业化发展、打造岭东强旗为主要任务,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建设实力阿荣、富裕阿荣、美丽阿荣、文明阿荣、和谐阿荣。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政报》2009,(1):23-26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旗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各有关企业、事业单位: 近年来,我区奶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产业规模、产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奶牛饲养量和乳制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首位。奶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对丰富城乡市场供给、改善群众饮食、优化农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伴随着奶业的超常规发展,各种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政报》2007,(3):44-45
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确保畜产品安全、增加农牧民收入的迫切需要。为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