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辩证地对待公众人物的隐私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光辉 《法学杂志》2006,27(3):63-65
公众人物作为社会大众中的一员,无可争议地享有隐私权。但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不能无条件地对抗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公众人物的隐私权要受到公共利益、公众知情权、权利人同意及公共场所等必要限制。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理念和成功的立法经验,合理解决公众人物隐私权和社会公众知情权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辩证地对待公众人物的隐私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人物是公民,是民法规定的民事主体中的自然人。公众人物作为社会大众中的一员,无可争议地享有隐私权。但公众人物有是特殊的社会成员其隐私权不能无条件地对抗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范围要受到公共利益、公众知情权、权利人同意及公共场所等必要限制.同时,不同类型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范围也应有所区别。本文就此问题作了概述,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公众人物隐私权限制与保护的法理分析与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人物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受公共利益和公众兴趣制约,公众人物隐私权应当有所限制,但不同类型公众人物所受限制不同。应通过立法完善进一步明确公众人物隐私权限制和保护的合理范围。公众人物隐私权与社会公众之间的知情权是一对相互冲突的权利,体现不同的价值追求,在立法中药找到二者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4.
黄卓娅 《法制与社会》2013,(29):174-175
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与大众知情权这两种重要的公民权利在社会生活中经常产生冲突并引发纠纷。本文首先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知情权等概念进行界定,进而分析两者冲突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力求两者在不可避免的冲突中保持动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李唯唯 《法制与社会》2011,(23):188-189
2008年"艳照门"引起的风波还未完全平息,又爆出了多起涉及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与限制的事件。类似的事件层出不穷,公众人物的私生活被暴露在公众的眼皮之下,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许多公众人物因此采取各种手段来保护自己及其家人的隐私,包括采用法律途径。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与大众的知情权到底要如何协调与平衡,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我国法律在这块仍是空白状态。因此,本文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与限制程度进行概述,并提出了一些立法、司法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邱婷 《法制与社会》2014,(22):255-256
隐私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格权,公众人物因其主体的特殊性,要受到公众知情权的约束,但其仍应享有隐私权。面对公众人物隐私权在公众知情权面前被剥离的现状,对公众人物隐私权进行合理界定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谈论公众人物是我们社会民众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之一,由于他们是公众人物会影响着公共利益或者民众的兴趣爱好,因此广大民众就会竭力得知他们的隐私,但是恰恰是在这一过程中民众的知情权和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产生了碰撞和冲突。本文在对公众人物的概念本身进行分析的前提下,借鉴国外相关事件是如何对处理隐私权和知情权冲突的做法,进而阐述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进行限制的必要性,以及民众在行使知情权时所应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应受到适当的限制是隐私权法的一项重要规则.为了社会公共利益、保护舆论监督权和公众的知情权、满足公众的兴趣以及在公众人物与社会公众之间进行利益平衡,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进行适当限制是必要的.但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并不意味着对其隐私权的剥夺.  相似文献   

9.
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区别于普通大众的隐私权,本文以道格拉斯婚礼照片事件为切入点,首先分别对"公众人物"、"隐私权"以及何谓公众人物的隐私权等概念进行了初步介绍,分析公众人物隐私权规制的缘由和内容,最后针对公众人物隐私权限制机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0.
公众人物是社会大众中的特殊群体,其隐私权受到公共利益和群体利益的制约,因此,公众人物需要适当地容忍一些对自己的隐私权造成的损害。但是,即便如此,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仍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1.
公众人物名誉权、隐私权限制的法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公众人物名誉权、隐私权与社会知情权、舆论监督权日显冲突,由此而来的名人官司日益增多,颇令新闻界困惑。在我国,公民名誉权、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相对完善,理论探讨成果颇多,但有关公众人物名誉权、隐私权限制的法律规范很不完善,甚至存在空白,司法界在处理日益增多的公众人物名誉、隐私侵权纠纷时缺乏法律依据和理论支持。因此,探讨公众人物名誉权、隐私权的保护与限制已显得十分必要而紧迫。  公众人物的法律界定及其名誉权、隐私权的特点  公众人物是在一定范围内为人们所广泛知晓和关注,并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  相似文献   

12.
公众人物名誉权问题的探讨,从理论上讲,即是探求名誉权、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舆论监督权之间的协调和平衡。本文从分析公众人物名誉权问题的背景入手,结合笔者对该问题的理解与认识,进一步阐释了公众人物的概念、分类,以及公众人物名誉权的特征,并引入名誉权与隐私权的关系探析,从而得出该问题的实质所在。文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公众人物名誉权的保护与制度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3.
贾素飞 《法制与社会》2013,(23):179-180
隐私权作为现代文明社会人理应享有的权利,是一种自然权利,是"天赋人权"。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将隐私权写进民法中,并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人格权来进行保护。而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经济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现代网络时代的进展,个人隐私的保护也越来越难以实现,尤其是公众人物的隐私权被非法侵犯的现象也与日俱增。如何在满足普通民众对公众人物的合理兴趣与了解和对公众人物的绝对隐私权保护之间达到平衡,将是本文的论述亮点。本文主要在运用法学价值分析方法来达到某种程度的利益平衡。以期能够一方面很好的保护现代社会中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另一方面在其与社会公共利益与满足大众合理要求冲突时对价值选择的做出提供一些借鉴意义。并呼吁我国对于隐私权应尽快推进立法进程,并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及其限制问题做出相关规定,以符合国际发展趋势与潮流,推进我国法治进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公众人物及其隐私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卧杰 《政法学刊》2009,26(3):46-52
公众人物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并且与社会公众利益有关从而为该时空范围内的人们所广泛知晓和关注的人物。其判断标准有两个:一是社会知名度,二是与社会公共利益相关。由隐私权的基本权利性质决定,公众人物作为社会大众中的一员享有隐私权是无可争议的,公众人物的隐私权理应受到相应的法律保护。并且,基于公众人物隐私权不同于普通公民隐私权的特性,应当加大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5.
徐艳茹 《研究生法学》2010,25(1):117-122
2009年的河南巨奖彩票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个事件的争议焦点在于是否应该公开中奖者的个人信息,由此引发了一场知情权与隐私权的较量。公法意义上的知情权的义务主体是政府或公共机构,而非个人;知情权对隐私权的侵犯须具有正当理由,而公众人物和虚拟的公共利益均不能成为对隐私权限制的正当理由。  相似文献   

16.
由于公众人物特殊的社会地位,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处于社会的密切关注之下,这必然会对其隐私权造成一定的限制。隐私权的扩张性与民主自由观念的流行使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与表达自由等公权利的冲突愈演愈烈。权利冲突的实质是价值选择的碰撞。公众人物的隐私权涵盖了对自由、尊严以及秩序价值的追求,而表达自由与知情权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社会的公共利益,在二者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采用利益衡量的原则,以此寻求个案的正义。  相似文献   

17.
2008年的"艳照门事件",使隐私权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有关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更是成为了热点问题。本文正是以该事件为切入点,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在理论上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几种主要学说的评析,得出公众人物的隐私权虽然与一般民众有不同之处,但是仍然需要法律的保护,而且对我国在此方面的立法和司法的现实情况进行了概括,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相关的法律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隐私权与知情权及二者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洛娜 《行政与法》2003,(12):82-83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隐私权和知情权及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必须重视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同时也要维护大众的知情权。个人隐私权是静态的消极权利,私权利,大众知情权是动态的积极权利,是公权利。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必须遵循公法优先和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公众人物名誉权、隐私权与社会知情权、舆论监督权日显冲突,由此而来的名人官司亦日益增多,颇令新闻舆论界困惑。在我国,有关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相对完善,理论探讨成果亦颇多,但有关公众人物名誉、隐私权限制的法律规范很不完善,甚至存在空白。司法界在处理日益增多的公众人物名誉、隐私侵权纠纷时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和理论支持,有的适用普通公民名誉权、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法规,有的借鉴国外有关理论和判例,从而导致这类纠纷实体裁判结果的不一致,最终给法律评价取向、舆论导向和社会道德价值评判带来不良影…  相似文献   

20.
李磊 《法制与社会》2013,(14):245-246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交流的深层化和频繁化,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日显尖锐。这种冲突主要表现在公共知情权与隐私权之间及个人信息知情权与隐私权之间的冲突。要协调二者的冲突,需要明确隐私权与知情权之间的界限,在立法中对隐私权进行直接保护,在我国宪法及其它法律中明确规定知情权,并对两权之间冲突的协调做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