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官本位"与"民本位"政治文化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官本位”与“民本位”说到底都是政治文化意识。政治文化是理解个人和群体的“官本位”与“民本位”意识的关键。从政治文化学的理论视角研究“官本位”与“民本位”,具有深层次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宏伟  宋瑞恒 《学理论》2012,(19):61-62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始于两周,延续至明清,历经千年,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它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无论是对人性的培养,抑或是公共政治意识的养成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对我国现代政治体制、政治文化以及宣传导向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但是,传承五千年的传统政治文化,对当前的影响存有两面性,我们要传承传统政治文化的积极一面,摒弃消极方向,促使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使之与我国现代政治文化有机契合。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前的腐败,表面看是由社会转型期经济的无序、政治的不规范、法律的不健全所导致,表象背后实则是文化的困境使然。所有的腐败行为从文化的视角都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官本位和特权意识对法律制度的僭越:人治传统对抗法治文明。“官本位”是我们根深蒂同的传统观念,它主张权力至上,其外在表征是权大于法或以权代法。“官本位”遵循的原则是权力意志,  相似文献   

4.
黄美妹 《学理论》2009,(5):85-86
对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劣性进行了理性分析,表现在重视义务轻权利;“官本位”传统以及由此衍生的腐败之风;“人治”作风浓重,使“法治”举步维艰。为适应现代社会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中国行政文化的价值取向应该是民主行政、依法行政,在此基础上对构建当代中国行政文化的路径选择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公民意识的发展,既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也是其发展的必然。由于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治文化建设,客观评价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兼收并蓄地利用好、发展好、实现好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由此独辟公民意识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发展中的蹊径。  相似文献   

6.
李霞 《理论参考》2009,(11):45-46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周”社会理想、民本思想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到了促进作用.而宗法等级观念、由官本位思想衍生的官僚主义、小农经济文化心态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到了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现阶段,我国的官员问责制已经有所发展,但官本位、家长本位、潜规则等政治亚文化仍然制约着官员问责制的有效运行。从政治文化角度来看,大力加强与政府官员问责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主导政治文化建设,是推动政府官员问责制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影响农民参与基层民主建设的文化心理障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民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做出了伟大贡献 ,但他们表现出的文化心理障碍也比较突出 ,这些障碍主要有十个方面 :宗族意识和乡土观念 ,礼俗重于法制的“关系学”概念 ,根深蒂固的“臣民”文化传统 ,无争无为思想 ,知足怕变思想 ,权力崇拜与畏惧心理、清高自许的落后美德观 ,官本位思想 ,小生产者心态 ,从众主义心态等。对这些文化心理障碍进行分析研究 ,对于提高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质量以及深化政治体制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全球化中的中国政治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给中国政治发展带来了双重影响,如何迎接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政治文化,理性认识我国政治文化的现状,发挥其优越性,在对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超越中构建既立足实际,又前瞻未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政治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中国转型时期政治文化对政治稳定的二重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文化是政治稳定的社会心理纽带,它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调控着政治系统的运作和发展。转型时型,我国社会政治文化伴随并适应整个社会转型而发生着一系列深刻变革:政治价值观实现着由“政治挂帅”向“政治为经济服务”的历史性转变,公民民主参与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主流政治文化内部分层趋势扩大,文化冲突凸现。所有这些最终使得政治文化成为一把“双刃剑”,从正反两个方面影响着社会的政治认同、政治权威和公民政治行为,对政治稳定起着二重作用。为此,必须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实现政治文化对政治稳定的良性促动  相似文献   

11.
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明是人类运用国家权力配置自身利益的进步状态,主要包括思想认识、心理意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的提升和制度、机制、程序、规则等的完善两大部分。其中,政治文化是政治文明的灵魂,也是判定政治文明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重要尺度。忽视甚至离开了政治文化的政治文明,必将在实践中萎缩、退化,直至被人类社会政治发展进程所淘汰。  相似文献   

12.
13.
政治文化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是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它主要包括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过程等政治现象以及自身在政治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态度和价值倾向。政治文化对一个社会的政治有重要影响 ,政治系统也影响政治文化的形成 ,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分析政治文化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互动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小康社会的政治生态与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乃康 《理论导刊》2003,(11):26-28
政治文明与社会生态之间系统平衡永远处于变动中,这种变动首先来自于环境系统,环境系统的变化要求政治文明系统做出相应调整,从而实现政治生态的平衡。小康社会政治生态处于更替变动时期,要实现政治生态的系统平衡,一是要构建宪政基础;二是要比较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Boeckelman  Keith 《Publius》1991,21(2):49-62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prominent issue for stategovernments. Nevertheless, states vary in the economic policiesthey choose. Two general approaches to the issue are discussed:the maintenance/attraction strategy and the creation strategy.Factor analysis allows us to gauge state effort on these twocriteria.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s that political culture isan important factor in predicting which approach a state chooses,with traditionalistic states favoring the maintenance/attractionstrategy, and moralistic states favoring the creation alternative.Other predictors of state policy choices include the conditionof the economy and 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Also discussedis the interaction of political culture with other relevantvariables in shaping state policies.  相似文献   

16.
法治传统是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中的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认真梳理这一特征的历史脉络,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领会法治精神的精髓.  相似文献   

17.
Policy-Making and Political Culture in Sweden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8.
19.
It is both a truth and a truism that Chinese politics cannot be understood without reference to Chinese culture (a truth and truism that would apply to any other society as well). But within the academic discipline of political science political culture has lost status over the past generation as no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empirical political theory. The usual candidate for replacement is rational choice theory. But properly understood, political culture is compatible with rational choice, inasmuch as there is no single standard of rationality, but, rather, it will vary from society to society and era to era. Considerations of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are necessary to provide content to rational choice theory, since without consideration of culture context rational choice threatens to reduce to a set of colorless banalities.
Peter R. Moody Jr.Email:

Peter Moody   is Professor of Political Sc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in South Bend, Indiana. Moody specializes in Chinese politics. His more recent book is Conservative Thought in Contemporary China (2007). He is editor of China Documents Annual and book review editor of Review of Politics. He has written on Chinese politics, Asian international affairs,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and theory of political parties.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政治文化革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建设,而且必须认真进行政治文化的革新。为此,必须清除我国封建政治文化残余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消极影响,吸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化的有益成果,努力建构适合中国国情、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新型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