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一)法律援助,是指在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和协调下,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制度。(二)司法部设立法律援助中心,指导和协调全国的法律援助工作。(三)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在本地区法律援助中心的统一协调下,实施法律援助。(四)具备以下条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申请法律援助:1有充分理由证明为保障自己合法权益需要帮助;2.确因经济困难,无能力或无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公民经济困难标准由各地参照…  相似文献   

2.
一、法律援助的经济困难标准经济困难标准是公民获得法律援助最重要和决定性的条件。而我国的《法律援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未对“经济困难标准”作出规定,只是第十三条第一款作了“原则性、授权性”的规定:“本条例所称公民经济困难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  相似文献   

3.
关于构建“应援尽援”法律援助体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法律援助制度主要实行的是最低保障和特例援助的体制,即生活在县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公民、并且其法律服务事项必须在法律法规限定的援助范围之内才能获得法律援助。该体制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法律援助的门槛太高,使一些确需法律服务的困难公民不能得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经济困难条件,作为公民是否能够获得法律援助的必要条件,并且是最为关键的条件,一直是法律援助制度的议论焦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在什么情况下符合经济困难标准、如何证明其符合经济困难条件,是法律援助经济困难制度的两大课题。法律援助申请人经济状况审查的程序,对于公民能否及时、便捷获得法律援助至关重要,关乎困难公民切实利益;其审查结果将直接决定是否给予法律援助,从而决定财政支出的数额。  相似文献   

5.
刘秋菊 《中国司法》2010,(11):71-73
法律援助事项范围、经济困难标准和办案补贴标准的科学制定与动态调整是促进法律援助工作发展的三驾马车,是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促进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人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基本要求。司法部《关于建立法律援助“三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的指导性意见》要求各地积极推动建立科学的“三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并提出了总体要求和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6.
《法治纵横》2013,(13):62-62
5.对经济困难有什么具体要求?法律援助条件中的经济困难标准,是指申请人及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人均收入(如果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纠纷,则指申请人的个人收入)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经济困难标准。  相似文献   

7.
《中国公证》2013,(9):62-63
记者从安徽省司法厅获悉,8月26日至30日,安徽各地将免费为70周岁以上老人办理遗嘱公证。年龄在70周岁以上的老人,神志清楚、表达清晰,遗嘱处分的财产无争议无纠纷,都可以自愿报名申请。安徽要求各地公证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免费办理,不符合受理条件的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对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或者失业保险金的人员、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人员等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将按法律援助程序办理遗嘱公证。  相似文献   

8.
庞清涛 《江淮法治》2009,(11):51-51
所谓“夹心层”,是指那些收入高于经济困难标准但仍然没有能力或者暂时无法支付法律服务费的一类人群。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公民经济困难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法律援助事业的需要规定。  相似文献   

9.
法律援助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或者人民法院指定辩护案件的当事人免费提供法律服务的一种制度。作为政府责任,法律援助的施行是有一定条件的,因此,法律援助机构在收到法律援助申请后必须依法进行审查,这其中就包括经济困难状况的审查。经济状况是否困难成为获得法律援助的必要条件,这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但由于经济困难状况难以明确认定,审查时往往缺乏操作性,而且经济状况困难的要求又与“降低门槛、扩大范围”的法律援助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冲突,致使法律援助机构在审查经济困难状况时会出现几种不同的审查情形。  相似文献   

10.
法律援助是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帮助,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司法救济制度①。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加上对法律援助的财政投入也比较有限,不可能让每一个"经济能力不佳②”的公民都可以获准法律援助。目前,我国将“经济困难”作为能否进入法律援助程序的决定性条件之一,作为申请人享有法律援助还是自行购买法律服务产品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11.
高贞 《中国司法》2008,(2):78-82
法律援助审查,就是法律援助机构在接受公民法律援助申请后,依法对申请人提交的有关证件和相关证明材料进行经济困难条件和案情条件审核或调查,对申请人是否符合法律援助条件作出判断的行为和过程。法律援助审查是法律援助工作程序中的关键环节,其结果直接决定申请人是否获得法律援助。规范法律援助机构的审查行为,对于正确实施《法律援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保证符合条件的公民都能获得法律援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条例》和各省法律援助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各地实践,就法律援助审查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杨泳 《中国司法》2004,(6):64-71
一、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概述 (一)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的概念 一般来说,法律援助是国家对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或不能完全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公民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收费的法律帮助,以维护其法律赋予的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司法救济保障制度。公民申请法律援助,要同时符合两方面的条件,一是经济条件,即经济困难,无力承担法律服务费用;二是案情条件,即申请的事项在政府规定的范围之内。申请人的经济状况是获得法律援助和从法律服务市场上自行购买法律服务的区分点,所以,经济状况为“经济困难”是法律  相似文献   

13.
康刚文 《中国司法》2009,(6):109-109
贵州省遵义市司法局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一、进一步加大法律援助宣传力度,组织由法律援助流动宣传、回访工作组(队),深入村(居、寨)、社区开展法律援助宣传回访活动。二、进一步完善农民工法律援助网络,做好“农民工维权”援助网络的延伸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丛卉 《中国司法》2006,(1):78-81
经济困难证明和经济困难标准在法律援助的范畴内是一对相互联系的概念。如果说经济困难标准从实体方面划定了法律援助的对象范围、确定了政府应当承担法律援助责任的程度,那么经济困难证明则从程序上保障了符合经济困难标准的公民获得法律援助和政府按照预先设定的标准承担法律  相似文献   

15.
王伟奇 《时代法学》2008,6(2):103-107
西方国家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保障公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权(生存权):一是将其规定为宪法权利,同时辅之以具体立法;二是虽然不探讨其宪法权利的属性,但通过宪法程序和具体立法来给予双重保障。我国不但在宪法中肯定该权利,而且通过立法赋予了公民法律上的请求权。在国际法规范中,对该权利的倡导主要是通过不具有强行性的规范来指引和监督。  相似文献   

16.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在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它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保证我国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发挥着重要作用。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我国,在不断完善城市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应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尤其是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实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实践、探索与前景(上)宫晓冰,高贞法律援助制度,是政府为经济困难的公民和某些特定当事人免费或减费提供法律服务、以保证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法律制度。它是国家保障司法人权和司法公正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司法》2007,(5):110-110
2月7日,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举行了“居委会法律援助工作联系点”启动仪式。居委会法律援助工作联系点的工作由居委会党总支(支部)书记负责,联络员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联系点的主要职责是:(1)掌握本小区经济困难家庭的基础情况,熟悉法律援助的有关规定。(2)利用本社区法律服务资源定期组织法律咨询,向居民宣传法律知识及法律援助有关规定。(3)接待居民来访,调解民间纠纷,防止矛盾激化。(4)为本小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居民提供经济困难证明,并指导申请人填写法律援助申请表。  相似文献   

19.
樊治强 《中国律师》2011,(1):48-48,49
“把法律援助案件当作精品来做”.这是浙江国翱律师事务所俞肃平律师在接受法律援助案件时的态度。俞肃平认为,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些公民却因为经济困难,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己没有能力去求得法律帮助,  相似文献   

20.
法律援助是在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和协调下,公证、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收费,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对社会困难或弱势群体实行法律援助,是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保障公民享有平等、公正的法律保护的要求。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合法权益遭受不法侵害或面临灾难事件时,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期许、对救济的渴望显得尤为强烈。法律服务中的公证以其自身的职能在为公众提供着一些援助,通过法律援助履行着它的社会责任,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