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阶层是我国新的社会力量,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党把新社会阶层的社会政治属性定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但他们当中建设者觉悟水平参差不齐,大体分为4个层次或类型。新社会阶层的建设者思想政治意识及其正确的价值取向,难以在新阶层广大群众中自发地产生和健康发展,需要党的积极帮助、教育和引导。适应新阶层工作的需要,要创新工作体制和机制,创建服务型工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论点点击     
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属性刘纯明在《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9期撰文阐述了新阶层的政治属性,其中提到:1、经济属性:非公有制人士。6个新阶层尽管在财产状况、文化层次、社会地位、社会职业等方面有所区别,但都不属于过去人们常说的“体制内”人士,而是非公有制经济的“体制外”人士,带有比较明显的“社会人”和“自由人”色彩。由于他们不享受“体制内”的各种福利,必然就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谋求生存和发展,进而日趋融入市场领域和民间社会。可以说,新阶层人士和非公有制经济、市场经济是相伴相生的。2、阶层属性:非工农群众。我…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从本质特征上看,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社会而非一元社会,是一个公民社会而非臣民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而非人治社会。如果用“社会分层”理论来分析,和谐社会应有三大标志:其一,合理的阶层流动机制,而非封闭阻隔机制;其二,公平正义的阶层分配机制,而非贫富悬殊的不公机制;其三,互惠互利的阶层利益机制,而非利益的互损机制。鉴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必须形成一个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  相似文献   

4.
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新整合形成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本文在科学分析我国当前社会成员的构成结构和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正确认识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的新变化、新分化、新组合、新矛盾,正确处理各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需要政府加以引导和调控,要通过国家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创新,即国家有关部门应创新和制定恰当的经济社会配套政策,推进户籍、就业、人事、社会保障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法律制度等改革,同时调整城乡、区域和就业结构,切实解决社会公平问题,解决贫富差距和贫困问题。使现行的社会阶层结构由中下级阶层偏大的“洋葱头”型向社会中间阶层占大多数的“橄榄”型转变,引导培育形成一个合理的开放的社会结构,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新的社会阶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重要力量。统战工作要针对性地面对“三区”,依托党派、团体等力量、延伸社会新阶层的统战工作。坚持团结、服务、帮助和引导的工作方法,创建和丰富适合社会新阶层特点的工作载体。  相似文献   

6.
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之后的必然产物,是社会发展中的“活跃分子”和坚实力量,新阶层的出现既对社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带来了一些不确定因素.加强新阶层统战工作,探索新阶层统战工作机制,既有利于新阶层的健康发展,也是对党的统一战线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从政治的角度审视社会新阶层产生的原因及其特性,作出适合我国国情和政治发展规律与特点的政治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现阶段社会新阶层产生的原因探析。现阶段社会新阶层的出现既是现代化变革所必然产生的社会现象,又是我国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进行探索和反思,并进行社会改革的产物,具有历史的…  相似文献   

8.
统一战线是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各个阶级、阶层、政党、群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结成的政治联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文章在关注阶层、党派、团体三大领域的同时,认为应充分重视“新中间阶层”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独特作用;论证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政治和谐运作的机制;强调了设计适合市民社会特点的民间团体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同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出新的思考,开展新的谋划, 进行新的调整,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之后的必然产物,是社会发展中的“活跃分子”和坚实力量,新阶层的出现既对社会发展有积极地推动作用,也带来了一些不确定因素。加强新阶层统战工作,探索新阶层统战工作机制,既有利于新阶层的健康发展,也是对党的统一战线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价值选择和理想目标,同时社会和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新阶层作为特殊的社会阶层,其政治参与呈现功利性较强,水平低,参与渠道狭窄等特点。社会新阶层合理有序的政治参与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艾。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着重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创造性地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新论断;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强调“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这些新观点、新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构理论的新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论新的社会阶层及统战工作面临的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而出现的社会新阶层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社会新阶层的共同特征及其对我国社会发展和党的统一战线的影响,并就当前统战工作如何应对社会结构的新变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关键任务,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嫁接而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首创和独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所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根据二十大提出的“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理论要求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要求,必须清楚地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并根据新时代新要求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从而夯实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4.
社会阶层分化对党的执政基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变迁要求我们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工作中转变理念,从“在阶级对抗中找同盟”的思维转变到“在阶层和谐中求共赢”的思维。中国目前社会各阶层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争夺生产资料占有权的阶级关系,作为阶层而存在的各社会群体,都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阶层分化导致执政基础更加复杂,表现在:原来的两大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内部的同质性特征越来越弱,异质性越来越强,分化倾向越来越明显;阶层位序排列与传统的阶级位序排列有比较大的差异,一些阶层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有些错位;阶层分化中的阶层利益冲突初步显现,阶层的心理隔阂初现端倪。应对阶层分化,巩固执政基础,必须掌握阶层分化态势,控制阶层分化中的利益冲突,通过制度改革保障阶层边界的开放性,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防止产生阶层心理对抗,构建阶层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方辉振 《理论前沿》2003,(10):26-28
十六大报告在阐述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时提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水平。”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中等收入者的含义中等收入者,在国际上叫“社会中间人群”或社会中间阶层,它不是某个阶层的代称,而是几个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名称。按照国际学术界的分类,社会中间阶层主要由两大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所谓老社会中间阶层,包括中小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和富裕的自耕农;另一部分是所谓新社会中间阶层,主要包括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工人阶级内部阶层的发展变化及其深刻影响和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二十五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社会已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工人阶级内部阶层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结果。一方面 ,必须科学地评价这种阶层分化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进步作用 ;另一方面 ,也应清醒认识到 ,这种阶层分化 ,对于维护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和统一 ,对于缩小贫富差别和保持社会稳定 ,对于保持工人阶级的主人翁责任感 ,乃至加强和推进工会工作 ,都带来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7.
理论前沿     
如何认识中国社会新结构宋林飞在《江海学刊》2005年第1期撰文指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既受政府引导、市场推动, 又是社会结构转型的结果。相对于过去的二元社会结构,我国日趋多元化的社会结构可称为“新社会结构”。其中,知识阶层、私有阶层、管理阶层都是新兴社会阶层,他们和工人阶层一样都呈扩张态势,只有农民阶层的规模在不断缩小。新兴社会群体的阶层化、基本阶层的局部弱势化、先富群体的政治化、中等收入者群体的扩大化,是新社会结构的主要发展趋势。新社会结构的运行机制,表现为人力资本日趋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在这种社会转型与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过去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固定格局被打破,涌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即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列举的六个阶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个体户阶层、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阶层、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阶层、自由职业人员阶层.这些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对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继承毛泽东、邓小平阶级阶层理论,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出发,对我国社会转型期阶级阶层状况进行了科学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对和谐阶层关系构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体制转轨时期“道德失范”、“道德滑坡”等不良社会现象,己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重建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体系。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实事求是地对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体系进行重新定位,进而分析马克恩主义的道德科学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体系在社会主义新伦理道德体系中的地位,认为社会主义新伦理道德体系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科学,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体系中的合理因素是一个有益的补充成分。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社会主义新伦理道德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对象,提出“道德进阶”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