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丰雷 《法治纵横》2011,(20):47-48
他没有多少钱,却救助了1092人,成为了“大众恩人”;他没有多大的本事,却让许多“穷途末路”的人们找到了生的希望;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用三轮车撑起了爱心之家。  相似文献   

2.
李开周 《政府法制》2012,(20):31-31
南北朝时候,有个叫裴昭明的人,在桂林当市长(始安太守),三年任满,回京交差。他的老板齐武帝问他:“现在你手上有几套房?”裴昭明说:“报告皇上,一套也没有。”齐武帝不信,派人去调查,果然是一套都没有。齐武帝很感慨,对其他官员说:“裴昭明做几年市长,竟然没给自己弄一套房子,像这样的清官,恐怕是很难找到第二个了。你们去查查历史,看过去有没有这样的好干部?”  相似文献   

3.
施艳 《检察风云》2011,(20):32-33
他是我所办职务犯罪案件中年龄最小的犯罪嫌疑人,案发时才25岁。在他身上,没有刑事犯罪分子的那些“戾气”和“怨恨”。与一些老奸巨猾的贪官相比,他没有很深的心机,给人的印象内向腼腆,言语不多。  相似文献   

4.
论职务,他只是基层司法所的一名所长;论工作,他没有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事迹。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平凡的人,被推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闫代表大会代表。他在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28年,“心装百姓事、胸怀为民情”是他的人生格言。在工作中,他“断”的是家务事,论的是人情理,体现的是满腔爱民情。面对人民群众的需求,他选择...  相似文献   

5.
法律权威是法律得以施行的必要前提。没有权威的法律苍白得像一张纸。列宁曾经深刻指出:“宪法是一张写满人民权利的纸。”宪法如果没有权威人民的权利就是一纸空文。纸是一阵风可以吹掉的、一把火可以烧掉的。在文化大革命中,一张纸写的大字报就可能剥夺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甚至国家主席的基本权利。当年刘少奇面对看管他的人手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高声叫喊:“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不能剥夺我的权利。”但是,这份曾被他称为“工具”的宪法已经成了废纸,他甚至无法保护他作为一位公民的权利。有的人不仅公民的权利被剥夺,甚至连做人的权利都没有,只能做“牛鬼蛇神”,打翻在地还要再踏上一只脚,叫你永世不得翻身。这时候的纸质法律已在狂热的烈火中化为灰烬。  相似文献   

6.
《检察风云》2010,(15):69-69
踏入20世纪,一种“到此一游”的涂鸦在欧美各地流行起来。这种涂鸦的内容像是有一个人爬上墙偷看,人们只看见他的眼和鼻。其下有一句“到此一游”或“什么?没有某物?”的字句。  相似文献   

7.
最坚固之处最薄弱:苹果公司创新的后乔布斯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布斯离开了。作为一个人的个体而言。他的离开只是一个生命的消失,但对于“苹果”的“拥趸”、业界以及投资者而言,他的离开是一个符号的消失,一个代表着“创新”的符号。从乔布斯重新回到苹果公司后推出的IMAC到IPAD,他给人们带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惊喜。虽然有人争论说,乔布斯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者。他没有为苹果的产品写一段代码,苹  相似文献   

8.
《政府法制》2012,(6):50-51
说起王安石,凡是上过中学的人没有不知道的。语文课学过他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用法之巧妙,自古以来被人广为称道。历史课也会提到王安石,讲的是他的变法改革。中国历史上,变法不少,但哪次也没有王安石变法惹起的争议多,  相似文献   

9.
《法律与生活》2011,(1):9-9
2010年岁末,360悄然更换了标识,那个外形棱角分明的“盾牌”变成了一个360度的“圆球”。 360“圆润”了,但周鸿伟没有变,特立独行,每每出语惊人的他,已经让人习惯了中国有这样一位“好战”的互联网企业家。  相似文献   

10.
丁启阵 《政府法制》2012,(35):29-29
圣人也是人,遇到生气的事,讨厌的人也会破口大骂。孔圣人骂人的话语,就被《论语》忠实地记载了下来。孔子骂得最多的一个词,是“小人”,例如“小人长戚戚”(《述而》),“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等等。孔子最有名的骂人话,是在一次骂学生时脱口而出的,那便是“朽木、粪土之墙”。一天,孔子看见弟子宰予大白天睡觉,没有用功学习,于是大骂他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其至认为宰予都已经废物到了不值得他老人家责骂的程度。宰予是孔子高足,孔子骂他,实际上是对他寄予期望。  相似文献   

11.
陆俊赢了。困扰了他将近1年的官司终于在1999年新赛季开始之前有了答案。海淀法院的一纸判决为他洗清了不白之冤,还他以“金哨”的本来面目。结果并未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虽然陆俊最终没有得到索赔的100万元,而只是“区区”万余元,但这也许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12.
2013年7月9日,德国《明镜》周刊刊登该刊旅游编辑斯戴凡·奥尔特的亲历文章,题为《旅馆的中国人警告》。据奥尔特称,他最近在德国巴伐利亚一家酒店办理入住手续时,当面收到一张“中国人警告”,上面写道,“其他客人请不要受到中国人吧嗒吧嗒地吃东西声和打嗝声影响,因为这是中国吃文化的一部分”,“如果想静悄悄地吃早餐,请在8点以后来”。与此同时,奥尔特在文中称,第二天早上6点半,他来到餐厅,看到中国游客用勺子拍打小面包,拿了椒盐脆饼后又放回去,蹩脚的英语让人很难理解,也没有对服务员说“请”和“谢谢”。一位厨房员工偷偷地对一名德国客人说:“他们走时,我会很高兴。”  相似文献   

13.
《法律与生活》2010,(4):6-8
这个痛失父亲的孩子说,父亲一生穷苦、“被人欺负”,没有文化是一个重要原因。“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对他自己意味深重。  相似文献   

14.
《法庭内外》2011,(3):58-58
法官: 我因与丈夫感情破裂而诉请离婚,但丈夫却有意刁难,死活就是不同意。为将我搞臭,让我没脸见人,他竟然一再在网络游戏上发布言论,骂我是“妓女”“婊子”“人见人睡”,租住的地方是“鸡窝”,还公布了我的真实姓名、详细住址和电话,使我的工作、生活、精神受到很大影响。我要求他停止侵害,消除影响,他却说法院没有判决离婚之前,我还是他妻子,  相似文献   

15.
死人复活     
何进 《江淮法治》2010,(20):33-33
前一时期,一个在外漂泊了约二十年的人回家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回家居然成了轰动全国的新闻。原来。在他当年离家之后,公安机关认为他被另一个人杀害了。于是就把那个人抓了起来。最终那个根本没有杀人的人被判犯有故意杀人罪而锒铛入狱.而他也在法律上被认定为已经被杀害。所以,他的正常回家,因为司法机关刑讯逼供所制造的冤假错案,而成了神奇的“死人复活”。  相似文献   

16.
最近,据一位律师介绍,他在出庭为一名被指控经济犯罪的被告人进行辩护时,法庭上“控辩双方”极不对等:控方其有六人,其中四名公诉人(都是检察院的处长)、电脑记录、维修管理各一人;辩方除被告人外,就是这位律师和他的助手共—人。闭庭后,这位律师感慨地说,简直是在搞“人海战术”! 据悉,这类在法庭上力量如此悬殊的控辩双方的审判在司法实践中并非个别。 “这种作法并不违法”,法律界人士如此评价──因为至今没有任何一个法条对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时“公诉人”出庭的人数作限制性的规定,既然如此,为了加强“支持公诉”的…  相似文献   

17.
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电脑天才,因为没有学历,求职屡屡受挫。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他苦心孤诣,决心研制出别人防不了的电脑病毒。他成功了,由他制作的“熊猫烧香”病毒令病毒专家无计可施,并且成为了2006年中国电脑病毒的“毒王”。然而,“熊猫烧香”病毒将互联网搅了个天翻地覆。导致全国上百万个人用户,网吧及企业局域网用户遭受感染和破坏,最终惊动了公安部。根据统一部署,鄂.浙.鲁.桂、津,粤。川,闽。云。新,豫等地警方通力合作,一张大网悄然张开——  相似文献   

18.
黑丁  钦鹏  莉红 《法庭内外》2008,(9):20-23
北京某公司经理萧峰在网上认识并爱上一名自称是“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女生李丽娜”的网友,仅仅3个月时间,在既没有见过本人也没有看过视频,甚至连电话都没有打过的情况下,萧峰先后25次汇去“包养情人”的“诚意金”101万元。2007年8月21日,当报警后的萧峰见到这位让他朝思暮想的“李丽娜”时,出现在他面前的“美女”顿时让他傻了眼:一个身材只有1.65米的无业盲流站在他眼前,这个蓬头垢面、相貌丑陋的小伙子陈联长,就是让他意乱情迷的“名牌大学美女大学生李丽娜”。  相似文献   

19.
徐向前在黄埔军校读书的时候,有一次校长蒋介石找他到办公室谈话。徐向前生陆腼腆,不爱说话,蒋介石问一句他答一句,没有更多的话,再加上一口难懂的山西口音,使蒋介石听起来很费劲,又见徐向前的背不直,人长得也不太“威武”。  相似文献   

20.
《法制与经济》2009,(19):30-32
“林文正到家时,已是满身大汗。他是一名退休工程师,住在一幢没有电梯的住宅楼的五层,而他所在的城市南京被认为是中国四大火炉之一,到了夏季就闷热难耐。但林文正仍然只把家里的空调温度设定在26摄氏度。”英国《金融时报》不久前一篇有关中国人二氧化碳排放的文章中这样介绍一家普通中国人的“排放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