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如何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是中国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问题的正确认识,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中国共产党关于资本主义问题的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汪杰 《党史文苑》2008,(9):22-23
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领导中国革命争建设的过程中,经过对中国现实的深邃思考,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用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对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景荣 《探索》2011,(3):4-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标志中国共产党人研究现实社会主义的思想方法的根本转变。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和坚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会蜕变为资本主义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发展的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搞好自身建设,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4.
刘雪明  吴丽丽 《求实》2000,1(9):35-37
张闻天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国共产党相当长一段时期的主要领导人。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对后来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的国家资本主义问题发表了许多切合实际的真知灼见,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主张,对中国共产党国家资本主义学说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研究张闻天关于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思想及政策主张,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从革命时期到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始终存在着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回顾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认识和把握历程,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胡绳以很大的精力关注和研究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发表了一系列很有理论深度的论文。本文仅就其中的几个问题作些简要述评。一、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问题上应反对民粹主义,正确予以处理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对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用民粹主义的思想还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处理,是中国革命诸多问题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胡绳列举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这个问题上几种有影响的看法。一种看法是,中国可以从农业国家跳过资本主义(跳过工业化)直接到达社会主…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开拓、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领导者、开创者和建构者,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和传统的社会主义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自身的基本特征和制度优势,比如作为我国根本政  相似文献   

8.
刘建武 《党史博采》2005,(6):129-131
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关系,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发展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上,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一条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和平相处的新阶段.在新时期,深化邓小平“两制关系“理论研究,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系,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焕新 《党史文苑》2006,1(7):17-19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创立了包括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个方面理论.笔者认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这一理论的中心内容之一,也是最有理论创新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并把握中国社会规律的结果,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并把握中国社会规律的结果.在当前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只要正确认识并把握中国社会的规律,就一定会建设成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改革的成功,将会引发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高潮.社会主义的胜利和资本主义的灭亡都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与列宁新经济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独秀对列宁新经济政策作了较全面的阐述,他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它的实质是允许私人自由买卖和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受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影响,陈独秀提出了"二次革命论",认为民主革命胜利后,要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发展,然后再实行社会主义.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二次革命论"的实质所在.陈独秀不仅在中国共产党内最早对列宁新经济政策进行了全面论述,而且在党内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经过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在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处理上曾经历了曲折,逐步趋于科学。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问题上,毛泽东继承了他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正确主  相似文献   

13.
徐琛 《实事求是》2007,195(2):18-21
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社会逾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由新民主主义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中国人民对社会公正的不懈追求在这一历史选择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充分考察、对比、认识资本主义不公正丑恶本质和社会主义的公正本质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有利条件,理性地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4.
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经过对中国现实的深邃思考,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用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对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认识几经变化。这些认识上变化的内在根源,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对于私人资本主义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及其转变所产生的。当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私人资本主义具有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就能够正确对待私人资本主义;反之,则不然。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社会经济中的私人资本主义因素,是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6.
邓演达与毛泽东国家资本主义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主张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以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邓演达在20世纪30年代初也提出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进行国民经济建设的思想.把两者进行比较研究,既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又有助于理解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追求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7.
徐祖荣  杨丹丹 《求实》2005,3(9):35-38
“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结论。毛泽东对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利用资本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但在实践中没有一以贯之;邓小平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大胆实践,形成了一整套“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实践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江泽民结合新时代的特征,发展了邓小平改革开放的理论,使“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最充分地适应我们的时代"是恩格斯说过的话.当前我们正处于私有、公有并存的社会时期,社会主义社会也是公有、私有并存的社会.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与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可以适应同样水平的生产力.上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大变动的事实说明,一个国家可以从资本主义转为社会主义,也可以从社会主义转为资本主义.充分认识当代世界时代问题,从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六大后我党所面对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要利用资本主义,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马克思在论及俄国的社会发展时曾明确指出:俄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它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①.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附诸实践,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过程中,认为:"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俄国给我们留下来的一切东西."②强调必须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所创造的一切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阶段,都从理论上阐述过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社会主义刚刚建立的"前十年",中共领导者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利用资本主义的极富见地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利用资本主义理论.下面就这一时期分阶段论述之.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全球化进程中与时俱进,研究当代资本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因此,必须在“资”强“社”弱的战略态势下,在研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比较中,对怎样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