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圆券改革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国民党为挽救自己崩溃的财政金融体系而进行的一次自救行为,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继废两改元,法币改革后的第三次币制改革,当然也是在大陆的最后一次改革。  相似文献   

2.
晓农 《党史博采》2003,(2):40-42
藏身虎穴 人民解放军攻占国民党在东南沿海赖以最后扼守的福建省会福州之际--1949年8月下旬,逃至台湾的国民党当局,任命吴石为"国防部参谋次长".签发这一任命的国防部长白崇禧,包括国民党"总裁"蒋介石等人,他们就是睡扁枕头做梦也决然意想不到,这个被委以重任的中将参谋次长,竟然是中共安插在国民党军内核心层的高级谍工,中共华东局给他的代号是"密使一号".  相似文献   

3.
1939年10月,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卫处新来了一位三十岁左右、左手残疾的侦察员,名为陈泊,又叫布鲁.陈泊从内部提供的情报中获悉,西安国民党中统机关将派遣一个特务进入边区,公开身份是《中央日报》记者,其任务是检查边区各县国民党党部执行"反共"政策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大革命失败后的一个较短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并没有立刻打出自己的旗帜,而是执行了一个"复兴左派国民党"的政策.党的这个政策源于共产国际和苏联关于中国共产党不退出国民党的指示,这一政策没能使党在大革命失败之初及时扭转颓势,并在实践中证明是行不通的.但是,这个政策也"并不是最主要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1945年7月14日上午,国民党军统局的刽子手们在息烽集中营附近的快活岭,进行了一场骇人听闻的集体大屠杀.被害者是7位年轻人,其中有一名巾帼英雄,她就是我党设在军统重庆电讯总台秘密支部的领导人、曾使蒋介石大为震惊的"军统电台案"的"要犯"--张露萍.  相似文献   

6.
正背景介绍1932年9月22日,《青年实话》第一卷第二十六期,推出一组表现苏区反击国民党第四次"围剿"的连环画。连环画共4幅,第二幅题为《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漫画表现藏在蒋介石背后的帝国主义,教唆几只国民党军的走狗,打起四次"围剿"的白旗,在帝国主义提供的飞机军舰帮助下,进攻苏区。  相似文献   

7.
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军闯进了苏区,疯狂地"围剿"红军游击队.国民党地方当局一方面实行保甲制,移民并村,村村都筑起碉堡;另一方面对群众发放"良民证"、"户口证",实行计口购粮,妄图把红军游击队困死饿死在大山中.  相似文献   

8.
孟良崮战役是在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时,也就是在国民党军战略进攻最高潮时发生的.对于山东战场和华东野战军来讲,这是一次"转折性战役".此后,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被粉碎,国民党军的战略进攻从此走向低潮,并随即走向战略防御.  相似文献   

9.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路后街31号(今恤孤院路3号)召开,进一步讨论国共合作问题。大会决定接受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政务办事"最多跑一次"工作规范》于日前正式发布实施,成为全国首个"最多跑一次"省级地方标准.《规范》明确和具体界定了"最多跑一次"的事项范围、内容等,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技术指南"、服务质量准则、工作要求,以及评价监督体系等.  相似文献   

11.
顾全大局推动北伐 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在两次东征讨伐陈炯明的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后,作为黄埔军校校长兼东征军总司令的蒋介石俨然成了广东革命政府的大功臣,一时间在国民党内的声誉和地位也骤然增长,使许多人对他另眼相看,将他视为国民党内的左派人物.  相似文献   

12.
国民党统治结束前,陈水扁已成为台湾在野党阵营中 声望最高、最有实力的人物。2000年3月18日,陈代表民 进党击败国民党候选人,当选为台湾当局领导人。上台后, 陈虽一度对其激进的"台独"主张有所收敛,但他从来就 没有放弃其"台独"思想。几年来,在"四不一没有"的 幌子下,他不断地运用执政资源大肆进行"渐进式台独"活 动。去年7月以来,伴随岛内外形势的变化,陈水扁在两 岸政策上的谈话日趋强硬,8月3日,陈水扁一改其伪善面 孔,悍然抛出海峡两岸"一边一国"论。陈水扁激进的"台 独"宣示,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公然 桃衅,必将对两岸关系造成严重的破坏,影响亚太地区的  相似文献   

13.
正背景介绍1932年12月25日,《革命与战争》第4期画报第2版刊登漫画《国民党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揭露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的新阴谋。画面上国民党捏着"三民主义"的鱼竿钓"七分政治"的鱼,身后是放在案板上"三分军事"的鱼。钓鱼的国民党人嘀咕:"这样的钩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后,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其中一些优秀的共产党员还在国民党内当了"官",以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两党的党内合作。毛泽东就是其中的一位。若论他当时在国民党的职务,要高于与他同在国民党内当差且成为他后来的政治对手蒋介石。随着政治局势的发展,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地位直线上升,远远超越了毛泽东。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观念认为:以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的形式促成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是第三国际一大功绩。有的同志甚至从分析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理论出发,混同形式与内容,断言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客观要求",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笔者不否认列宁在世时和逝世后,第三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后也曾有过一段轰轰烈烈的局面,但翻阅历史资料,笔者对上述论断却不能完全苟同。一、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是第三国际在斯大林把持下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产物史学界都知道,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是一个叫马林的荷兰人策划的。1921年4月,马林受第三国际和苏俄政府的派遣来到中国。他  相似文献   

16.
正孙中山之死的诸多疑问至今难以解释。孙中山必须"销声匿迹"孙中山必须"销声匿迹"是鲍罗廷在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给斯大林的秘密报告中提出的建议,其原因主要有三:一、苏联对华政策受到威胁。鲍罗廷要把国民党改造成能够牵制和对抗日本的力量,就必须让孙中山反  相似文献   

17.
突破对斯大林的"两个凡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理论界出现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大争论,背后有一个共同的"结",即斯大林.因为改革不到位、改革方向有问题,都以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为依据,所以对斯大林如何评价,极为重要.斯大林是一位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实践的探索者,又是一位社会主义理论最大的误导者,他在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最后是一个失败者.必须突破时斯大林的"两个凡是".  相似文献   

18.
3月22日,国民党重新夺回失去8年之久的台湾地区领导人位置,一洗前两次选举的颓势。从2000年"连萧配"的292万票,到2004年"连宋配"的644万票,再到这次"马萧配"765万多票的超高记录,8年过去了,国民党是怎样走过来的呢?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产生和逐步定型的,经历了从工农革命军军旗、中国工农红军军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军旗的历史演变过程. 工农革命军军旗:"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时,起义部队为了争取和团结国民党左派,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仍用国民革命军陆军旗帜.南昌起义后不久,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共湖南省委召开会议部署举行湘赣边秋收起义,会议决定要公开使用中国共产党的名义,正式亮出工农武装的旗帜来号召和发动起义.毛泽东代表中共湖南省委于8月20日在向中央报告中指出: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国民党旗子已成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的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  相似文献   

20.
操凤琴 《党建》2022,(1):58-59,55
1935年,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被国民党杀害。他从容赴死,但唯独想念远在苏联的14岁女儿瞿独伊。"我的好独伊……你要听先生的话,听妈妈的话,要和同学要好……乖乖的小独伊。"少年独伊,在莫斯科接到过一张明信片,签名是"好爸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