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后,苏联政府将近千名日本侵华战犯交由中国政府处理,这批战犯被关押于辽宁省抚顺战犯管理所.战犯管理所的工作人员根据中央有关改造方针,经过艰苦卓越的工作,终于使这些昔日顽固不化的战犯认罪、悔罪、反省、自新.1956年,中国政府将在押的大部分日本战犯"免予起诉,即行释放",仅对45名职务级别较高的战犯判处有期徒刑.归国后的战犯长期致力于和平友好的活动,为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陈列馆位于抚顺市顺城区宁远街43号,南临穿城而过的浑河,北靠挺拔秀美的高尔山。1936年,日本侵略者为镇压中国抗日志士和爱国主义者修建该座监狱,史称"抚顺典狱";1950年,根据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改称"抚顺战犯管理所"。后因其成功改造日本战犯、伪满战犯和蒋介石集团战犯而闻名世界。1986年,抚顺战犯管理所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标志和历史遗迹,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对外开放。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陈列馆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共分《改造日本战犯历史陈列》《改造末代皇帝专题展》、旧址重要历史遗迹三部分。这里先后关押改造日本战犯982名,伪满洲国政权战犯71名,  相似文献   

3.
正1950年7月至1951年春,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的近千名日本战犯拒不认罪,嚣张反抗。他们不仅不承认自己的"战犯"身份,而且还赤裸裸地表现出对中国政府及人民的蔑视,持续地对抗管教人员的管理和教育。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为保证这批日本战犯的安全,中央指示抚顺战犯管理所整体北迁,转移到当时的松江省哈尔滨市。战争局势的紧张,使得原本就不愿认罪的战犯更加嚣张。然而,随着前方战场志愿军捷报频传,这极大地刺激了日本战犯。他们一直认  相似文献   

4.
《党史博采》2014,(11):33-37
在辽宁抚顺的抚顺战犯管理所监区东侧,立着一座汉白玉碑:“向抗日殉难烈士谢罪碑”。 这座汉白玉碑是由曾经关押在此的日本战犯,在释放归国多年后的1988年,共同发起捐建的。碑上雕刻的日中两国文字写道。  相似文献   

5.
《党史纵横》2007,(8):62
抚顺战犯管理所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改造日本战犯及其他战犯的机构.1950年7月,战犯管理所收押了从前苏联政府移交给中国的969名日本侵华战犯和国内其他单位移交来的13名日本战犯.这982名战犯虽然只是日本侵华战争中的少数犯罪分子,但是他们所犯的罪恶却无可辩驳地暴露了日本侵华战争的性质.这些灭绝人性的战犯,在侵略中国期间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骇人罪行.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政府对战犯的成功改造,堪称世界传奇,令众多从事罪犯改造工作的国际人士津津乐道。其实,中国政府对战犯的成功改造是中国共产党所制定的一整套政策措施的必然结果,也是各级从事战犯改造工作的一线工作者创造性落实中央各项改造政策的必然结果。几年前,笔者有幸对相关当事人进行了口述史采访,其中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战犯自编自演文艺节目的故事不仅有趣,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展现了中国政府对战犯进行改造的高超艺术。  相似文献   

7.
40多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组建特别军事法庭在沈阳开庭,公开审判前他满洲国国务院总务厅长官武部六藏、前侵华日军第59师团中将师团长藤田茂等36名日本侵华战犯。这是一场举世瞩目的国际审判,虽为公开审理,但其中却有很多内幕和细节鲜为人知。日前,记者特别采访了抚顺战犯管理所警官张家安、赵兴文先生,并联合著文,使这段鲜为人知的往事得以公诸于众。苏联将羁押的日本战犯交给中国政府1945年8月9日,苏联政府照会日本政府,宣布两国进入战争状态。同日,百万苏联红军越过中苏边界线,分三路向侵占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  相似文献   

8.
正1950年,按照中苏政府协议,中国从苏联引渡900多名日本战犯。在这些战犯被关押进抚顺战犯管理所后不久,周恩来总理即对这些战犯饮食健康等问题做出指示,要求对这些日本战犯全部按照日本民族饮食习惯供给细粮;要做到不跑一个,不死一个,不打不骂,不侮辱人格,注重从思想上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改造。对这些当年在中国土地烧杀劫掠的日本战犯,不打不骂、看病治病也就罢了,凭什么全国  相似文献   

9.
正1950年7月,中国接收了苏联政府移交的969名日本侵华战犯,将其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为让这批战犯从思想上认识自身的加害责任,最终认罪与反省,从1951年春开始,管理所对他们进行学习改造。在先期学习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等一系列理论知识基础上,1952年初开始学习《毛泽东选集》中的战略理论。众多日本战犯在回忆中讲述了学习《实践论》《矛盾论》《新民主  相似文献   

10.
孔德生 《党史博采》2002,(11):13-14
毛泽东与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在1961年前从未谋面,也没有直接的交往,但他们在很早以前就彼此知道对方了。 新中国成立后,溥仪作为伪“满洲国”的战犯被从苏联引渡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对如何正确地处理战犯问题,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十分重视,尤其是对像溥仪这样的曾经在历史上在世界上有过重大影响的特殊战犯。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道:我们连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对日本战犯的审理,是抗日战争胜利后轰动世界的一件大事。中国政府把审理与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侦察、核准日本战犯犯罪事实的同时,启迪了日本战犯的思想认识,促使他们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为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审理日本战犯的过程中,中国政府贯穿了公正、严肃和法制的精神,宽大处理日本战犯,使新中国对日本战犯的审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审理,既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伤天害理的滔天罪行,伸张了人类正义;又把一些战争罪犯改造成为坚决反对战争、力主中日友好的骨干力量;同时把新中国竭诚和平和革命人道主义的精神传播到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12.
40多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组建特别军事法庭在沈阳开庭,公开审判前伪满洲国国务院总务厅长官武部六藏、前侵华日军第59师团中将师团长藤田茂等36名日本侵华战犯.这是一场举世瞩目的国际审判,虽为公开审理,但其中却有很多内幕和细节鲜为人知.日前,记者特别采访了抚顺战犯管理所警官张家安、赵兴文先生,并联合著文,使这段鲜为人知的往事得以公诸于众.  相似文献   

13.
王心文 《世纪风采》2010,(11):33-3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波茨坦公告精神,各战胜国可对被俘战犯自行审判。但由于内战,中国没有条件和能力对日本战犯进行关押审讯,苏联便将在中国俘获的日本战犯押送到西伯利亚,进行监禁和强制劳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在同斯大林会见时,提出将关押在西伯利亚的日本战犯移交给中国,由作为主权国家的中国自行审判。此提议在1950年得到苏联的同意。  相似文献   

14.
太原沈阳审判是新中国首次钟对日本战犯的公开审判.此次审判确立了45名日本战犯,审判机构的设置、审判程序的实施及判决结果结的确定,都是依照我国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同时也完全符合国际法准则和国际惯例.着眼中日关系的大局和战犯的实际情况,中国政府对战犯予以了宽大处理.审判结果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太原沈阳审判是新中国首次针对日本战犯的公开审判。此次审判确立了45名日本战犯,审判机构的设置、审判程序的实施及判决结果的确定,都是依照我国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同时也完全符合国际法准则和国际惯例。着眼中日关系的大局和战犯的实际情况,中国政府对战犯予以了宽大处理。审判结果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在联合国的框架内 ,基于国际法准则 ,反法西斯联盟各国先后对日本战犯进行了审判和处理 ,这是惩罚犯罪、伸张正义、明确战争责任、恢复人类尊严的必要措施。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政府对于日本战犯采取了法律与道德相结合、惩办与教育相结合的处理方法 ,给日本战犯以人道主义的待遇 ,在思想工作的基础上 ,使日本战犯逐渐认识到发动和进行侵略战争的罪责。这一以人道主义为基础、以“惩罚不惩人”为方针 ,以教育改造为方式 ,以宽大处理为特征的对日本战犯的处理政策 ,达到了惩恶扬善的目的 ,取得了巨大效果 ;为重建中日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 ,为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事业奠定了必要基础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54年1月,刚过完春节,审讯日本战犯东北工作团的土作人员离开北京,来到了辽宁省抚顺市战犯管理所,开始了对战犯的审讯工作。  相似文献   

18.
1950年7月,苏联将969名"极端凶恶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根本不可改造的"日本战犯移交给新中国政府。在没有经验借鉴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以留住肉体、改造灵魂、变恶敌为长久反战挚友为目的,采取惩罚和人道教化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创造了让战犯心甘情愿认罪、魔鬼幡然悔悟的奇迹。  相似文献   

19.
1946午5月至1948年11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对28名日本战犯进行了审判,史称“东京审判”。那么,这些被告是怎样最终选定的?  相似文献   

20.
正1950年7月,苏联将969名"极端凶恶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根本不可改造的"日本战犯移交给新中国政府。在没有经验借鉴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以留住肉体、改造灵魂、变恶敌为长久反战挚友为目的,采取惩罚和人道教化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创造了让战犯心甘情愿认罪、魔鬼幡然悔悟的奇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