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征时代我们父亲周光坦作为李先念同志的战友和部下曾经与先念同志并肩浴血战斗过。1927年篾匠周光坦与木匠李先念都参加了黄麻暴动。根据史料记载,先念同志担任红四方面军11师33团政治委员时,我父亲周光坦任12师38团政治委员;后来先念同志担任红11师政治委员时,我的父亲担任过11师政治部主任;  相似文献   

2.
正"葬我于朝鲜兮,望我祖国,祖国不能见兮,唯有悲泣。葬我于异国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念我儿妻。"这是清明节时,康明给父亲康致中及其牺牲战友的祭词。这是一位六旬老人一生的期盼和梦想,期盼长眠在朝鲜三八线的父亲能够魂归故里,与寡守60年的母亲合葬。  相似文献   

3.
周总理和朱老总都是新中国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在我党、我军享有崇高的威望。1927年7月,在汉口筹划建立中国共产党自己的武装的过程中,我父亲真正认识周总理。与朱老总相识,是在1918年1月在川中联合抗袁、共同护国护法的斗争中。我父亲多次夸他们为大德大才之人,并把他们当做终身战友和知己。他们一起拥护毛泽东、一起与张国焘斗争、一起呕心沥血建立新中国。  相似文献   

4.
蓝天忠魂     
正2017年春节期间,我为东北抗日航空英烈寻亲而在东北航空历史纪念馆收集资料时,偶然发现一个让我异常激动的线索——抗日航空英烈阎雷战友张安汶的儿子张邦雷。几经努力,我终于打听到了家在南京的张邦雷的电话。4月7日,我同张邦雷通了电话,并互加了微信。从他给我发来的资料中,我知道了张邦雷父亲张安汶先生与阎雷烈士交往与战友情谊。缅怀英烈名"邦雷"1943年农历5月29日,一个婴儿降  相似文献   

5.
《党建》2016,(6)
正父亲是一名共产党员。父亲爱念"老理儿"。他说:"这是老百姓的规矩,要是啥都不讲究,天不怕地不怕,想干啥就干啥,是要遭老天报应的。"父亲的一个战友在县土地局工作,很多人想通过父亲疏通关系。父亲板着脸,来者一概拒之。父亲说:"人家是公家的干部,不是为我当的官。我不图啥好处,也不管这些事。"不贪名利,生活简单,这是父亲的养生"理儿"。  相似文献   

6.
<正>在九一八事变以后,我的父亲冯仲云和东北人民一起与日寇进行了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在此期间,他担任过中共满洲省委秘书长、省委巡视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第六军政治部主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政委、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书记、苏联红军八十八旅(中国教导旅)情报科科长等职务。在我小时候,常常听父亲讲起他的战友杨靖宇、罗登贤等人。每每忆  相似文献   

7.
正值此蔡协民烈士牺牲85周年之际,谨撰此文以纪念这位我虽未谋面,却永远活在我心中的革命前辈。一蔡协民烈士与我的父亲邓子恢在福建从事革命斗争时多有合作,战友之情颇深。其实真正说来他俩共事的时间并不太长,然一见如故、惺惺相惜、荣辱与共,共同的革命志向和相似的革命经历使他  相似文献   

8.
《湘潮》2015,(6)
<正>父亲滕代远在延安曾经兼任首任军事工业局局长。1937年12月,父亲胜利完成接救西路军战友任务后,偕同李先念、程世才、李天焕、郭天民、曾传六、宋侃夫、王子纲等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市)乘飞机到兰州。与中央驻兰州的代表谢觉哉、八路军代表彭加伦接洽后,冒雪乘汽车,携带武器、弹药等军用物资,途经西安的八路军办事处,在林伯渠等人协助下回到了久别的延安。不久,他见到毛泽东。父亲在《我的回忆》(未发  相似文献   

9.
李维政 《世纪桥》2009,(16):39-41
我珍藏着一张发了黄的二寸黑白照片,照片中的人宽宽的额头,四方脸庞,眼镜后面一双有神的眼睛正慈祥地瞅着你。 这照片上的人,就是我父亲的亲密战友——冯仲云伯父,照片是1966年9月他当面送给我的。  相似文献   

10.
1941 年6月22 日,德国法西斯对苏联发动闪电战,德军迅速向苏联首都莫斯科推进。当时我的伯父毛岸英和父亲毛岸青,正在伊万诺沃市的国际儿童院。  相似文献   

11.
正每次,走过石河子市游憩广场的军垦雕像前,我总会停下脚步。望着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军垦雕像。思绪像穿透了那些尘封的岁月,耳畔也响起父亲爱唱的那首《送你一束沙枣花》,伴着熟悉的旋律,我的眼前仿佛又浮现出风沙中父亲和战友们开荒造田的身影。上世纪50年代,石河子尘土飞扬的土路上,走来一队队兵团的军垦战士,他们唱着歌跟随王震将军来到这里,其中就有我的父亲。当时的石河子,只有20多户人家,散  相似文献   

12.
<正>90年前那个不平凡的夏天,我父亲贺龙和许多日后成为他亲密战友的伯伯叔叔们,在中国何去何从的危急时刻,从四面八方汇聚南昌,毅然举行武装暴动,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而在这个改变自身命运、更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历史节点,还不是中共党员的我父亲,却站在了党领导下的南昌起义总指挥的位置上。许多年后我想明白了,是坚信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的劳动  相似文献   

13.
西花厅见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花厅见闻彭伟光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曾把周恩来总理一家和我们一家联结在一起。我的父亲彭干臣在周总理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时,是军校一期学生。1927年,父亲又随周总理参加了南昌起义,任卫戍司令。周总理在上海党中央担任中央军委主席时,父亲作为军事委员协...  相似文献   

14.
落入纳粹的魔掌我14岁才来延安见到了父亲,不久,就由父亲送到莫斯科国际儿童院学习,当时改名赤英。后来,因我”身体不好,6月被送到苏联南方夏令营疗养。料不到的是,德国法西斯6月22日向苏联发动了战争,侵略的铁蹄踏上苏联的国土,我们疗养的地方首当其冲成了沦陷区。顷刻间,远离祖国的我又失去了革命的“家”。疗养院的孩子里,只有两个是中国孩子:我和张闻天的儿子。他仗着男孩胆大,趁黑夜逃出了疗养院,想跑回莫斯科,可被无情的炮火炸死在途中,那年他才12岁。这是我后来离开德国集中营,回到苏联才知道的。没有多久,我们10多…  相似文献   

15.
<正>我的父亲李兆麟曾在东北战场为驱逐日寇顽强战斗了14年,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将领。父亲生于1910年11月2日,原名李超兰,进行抗日救国地下工作时化名李烈生,在参加抗联后化名张寿篯。父亲志向高远,面对国土沦丧、政府无为的严酷现实,一腔热血的他曾在书箱上镌刻下"运思出奇,横扫千军"八个大字,表达收回祖国河山的雄心壮志。父亲的战友冯仲云将军曾经撰文评价他:"寿篯在北满享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长征     
父亲李斌是1935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14岁跟随贺龙长征.我从小就听父亲讲他那些长征故事,几乎到了耳熟能详的程度. 父亲1921年出生于湖南澧县.他十几岁时,因生活所迫,跑到湖北公安县给地主放牛.1935年初,他跑回家乡参加了红二军团,被分到四师十二团一营二连一排三班.战友们都叫他李伢子.  相似文献   

17.
父亲珍藏着一本特殊的毕业证,虽然只是质地粗糙、印刷简陋的一页黄纸,可父亲每当拿起它总是爱不释手——那是延安《红军卫生学校》的毕业证。只有多年未见的老战友来访时他才拿出来,和战友们一起回忆那一段段激动人心的岁月,说起那些与毕业证有关的历史故事。  相似文献   

18.
1944年11月7日,正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全面胜利的时候,世界著名的反法西斯英雄、苏联谍报员里哈尔德·左尔格却被日本法西斯押赴刑场,英勇地牺牲了.里哈尔德·左尔格,1895年生于南高加索.他的祖父弗里德利赫·左尔格是马克思的战友,曾与恩格斯一起参加过巴黎起义,后流放国外、左尔格父亲也是德国人,同俄国铁路工人的女儿结婚后生下了左尔格.左尔格决心走其祖父的革命道路,为共产主义事业,为解放全人类奋斗终生.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55岁的吕永海,依然记得他4岁时那年一个晚上,父亲和几个战友去地里浇水,临出门时,他看见父亲手中除着铁锨外,还在腰间系了根长木棍。当时他不知道这根棍子是做什么用的,到他快10岁的时候,父亲才告诉他:木棍横捆在腰上,可以防止掉进洞穴里,是救命棍。1991年,66岁的父亲在临终前对他说,"孩子,我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留给你,这根拦腰棍你  相似文献   

20.
有关《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的历史文章 ,我是在北京一家杂志的连载中读到的 ,其史料相当一部分来自俄罗斯解秘的苏联档案。我过去觉得文章里头未知的史料不少 ,很有用。最近读了刘统先生一篇文章 ,才知道我过去没有细推敲。刘统先生在文章中讲到 ,解秘的苏联档案中关于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武器来源的材料完全不对。这一点提醒了我 ,我们以后使用苏联解秘档案要小心 ,要多方查证 ,不然会上当。解秘的苏联档案中说 ,194 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出兵中国东北的苏联红军向中国东北民主联军 (即后来的东北野战军 ,后又改为中国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