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不能流转引发了诸多问题,根据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动因及解决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中所涉及问题之分析,应探索构建"以乡镇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宅基地所有权主体,居住功能与经济效益功能相结合.宅基地股份合作社为主要流转模式"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形势下,围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各种矛盾日益呈现,由此也产生了各种问题,尤其是在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及流转两个方面,矛盾日益突出.试图从现行法律的缺陷入手,阐述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一些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我国现实中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主要方式有出租、买卖、征收。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主要原因包括经济利益驱动、进城发展需要、休闲养老需求等方面。而目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中主要存在的法律规范滞后、审批管理不严、交易纠纷不断等问题,增加了依法管理的难度。应加强立法,规范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建立完善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建立农村宅基地有期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规范、有序的农村宅基地市场。  相似文献   

4.
孙双秀  王金贵 《学理论》2012,(30):142-144
宅基地使用权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用益物权,我国相关法律将宅基地使用权人限定为农村村民,这在实际上是限制宅基地使用权的自由流转。相关法律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人不得就其宅基地使用权单独转让、出租或者设定抵押。这种限制,一方面使农村的不动产难以进入市场进行交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农民的融资手段,继而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使得在城里购置了房产的农民无法转让闲置的空房,将会造成农民房屋的长期空闲,不符合物尽其用的原则。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允许农村村民对自有房屋及宅基地使用权设定典权,且不限定典权人的身份,以实现物尽其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物权法草案中,居住权首次被提出来之后,受到民法学者的关注。对居住权制度进行理论上的探讨更是层出不穷,对是否引入该种制度观点不一、争论激烈,最终于2007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中没有纳入居住权制度。十余年后的今天,是否引入这一制度成为当下解决的现实问题。笔者拟通过历史角度和现实角度两方面对现阶段居住权纳入物权法体系用益物权中进行可行性分析,希望为我国的法制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农产品有效供给与农地用益物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查最近几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食品价格在整个消费价格里增长非常快,已成为拉动CPI上涨的重要因素。由于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保护农地用益物权是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只有明晰农地产权,才能破解城乡分治的体制,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推动城市化快速而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付学先 《学理论》2012,(2):71-72
发展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应做好以下几点:进一步健全农村土地利用机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实施村民自治;做好转入户的风险防范工作;严惩土地流转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国各地出现了农村土地使用权的自发流转,存在流转登记制度不规范,农地流转中介组织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只有规范流转登记制度,健全中介组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保证农地使用权流转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探讨解决灾后重建宅基地使用权融资后续法律问题的路径和方法。研究方法:实证调查分析、规范分析。研究结果:成都市灾后重建突破了宅基地使用权融资的诸多限制,取得了不可否认的成绩,也存在合法性与司法困惑,存在法律隐患。研究结论:按国家政策精神,在保障农户居住,不违反保护耕地政策的视角下,成都市允许农户以节约的宅基地融资在法律、政策原则上是合法的,但需要在制度设计、创新程序和形式上予以完善,确保其在规范上合法。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在现行法与灾后重建政策下,不宜一概承认其效力,应区别处理;解决贷款纠纷务必着力于抵押之外,拓展非讼纠纷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0.
建设新农村视角下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关系出发,结合当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体系的基本特征,通过实证调查分析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物权化立法中农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 ,以期改变农地闲置、农地浪费与农地资源紧张的矛盾现象 ,使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促进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 ,加快农村法治化的进程。并认为法律应当明确规定农地使用权的出租、转承包等条款 ,同时指出农地使用权不应当继承。  相似文献   

12.
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第二轮土地家庭承包制的推行并没有使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走出困境,流转收益倒挂现象仍然屡见不鲜。农地经营的成本与收益分析表明,农地经营的净收益低下是农地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宅基地产权制度的演变分为农民拥有宅基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可交易、宅基地使用权禁止交易、禁止宅基地使用权向城镇居民出售四个阶段。当前,宅基地房自由公开交易对于推动农民工城市化、完善政府治理方式、实现宅基地使用权价格、健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重大。但是宅基地房要成为自由公开交易的商品,还受到户籍迁移制度、耕地制度、土地财政与社会保险覆盖面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要分类推进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与耕地使用权脱钩制度,确立宅基地房卖主与社保挂钩制度,改革住房交易的税收制度,建立农村住房交易信息系统与平台。  相似文献   

14.
为了避免数据要素市场的激励不足以及规制焦虑,有必要解构“数据要素收益”的规范意涵,明确收益性质、收益分配方式。对数据要素收益与数据本身价值不能等量齐观,应厘清数据要素收益的“用益”本质,构建数据要素收益分配的制度基础。“数据资源持有权”描述的是数据相关方保有利益的正当性基础,数据经由使用后,数据要素收益初次生成于数据使用者处。从保有利益的正当性以及价值贡献因素出发,可以构建数据主体与数据使用者、数据使用者与数据使用者之间的用益补偿规则。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利益平衡规则,以及弱者保护、三次分配等方面的公法规则,辅以消费者基金、平台自治、数据保险等配套制度,实现数据要素收益分配的制度正义。  相似文献   

15.
王雨 《学理论》2013,(19):105-106
赣榆处于苏鲁两省交界,东滨黄海的海州湾,是农业大县,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的落实,以及农村劳动力市场转移,赣榆县也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步伐。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加速实现家庭承包经营与现代农业的顺利对接,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深化农村改革的必要措施,是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6.
韦祎 《理论导刊》2007,(3):70-7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地权利体系中致为重要的一环,立法上对它的规范将直接关涉广大中国农民的切身利益。通过对贵州金沙县农村土地法律及相关问题的调查,可知村集体和政府在农村工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研究仍然有待深入;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法律规范缺失急需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11)
山区存在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殊性,与平原地区的土地流转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当前山区农村土地流转因自然地理条件、农户传统思想观念、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流转机制不健全等因素推行比较缓慢,面临着土地流转效率不高、规模经营程度低、土地流转工作开展困难、引导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建议采取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加强山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等措施有序推进山区农村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18.
现代城市正在向立体化方向发展,作为城市立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必不可少的.<物权法>虽确立了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立制度,但其设立尚存在主体不明、方式单一、登记制度不健全和权利冲突解决规则缺乏可操作性等缺陷.我国应当明确分层设立主体,严格落实商业性地下空间利用出让方式,建立统一科学的登记制度,健全权利冲突的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土地问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影响乡村振兴战略成败的关键问题。通过对江西省泰和县螺溪镇的土地流转实践调查发现,目前江西省的土地流转仍不够成熟,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和发展困境,如何解决这些发展问题是当前最为关键的土地问题。我们的结论和思考是:(1)基层党组织在土地流转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2)提高土地流转中农户家庭收入,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3)完善土地流转的配套保障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封铁英  熊建铭 《公共管理学报》2012,(1):33-43,123,124
面对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乡城流动、土地流转加速、土地养老功能弱化、农村养老需求增长的严峻局势和新农保试点扩面迅速推进的整体性战略规划,以公共政策评估和政策外部性理论为基础,从政策执行主体、政策服务对象的双重视角评估土地流转制度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执行状况和实施效果,通过对东、中、西部新农保试点地区的实态调查,分别获取基层政府工作人员、新农保经办机构人员、农村常住居民三类群体共2779份有效问卷,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和通径分析方法,进一步探寻改善政策效果的有效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一定程度存在职能缺位、越位,立法、财政、监管责任缺失等问题,而广大农民未能将土地流转潜在养老保障功能与新农保统筹考量,使政策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可通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增强农民土地流转意识、提升经办机构服务能力、有效整合养老政策等具体对策,进一步促进土地流转、提高新农保参保意愿、改善政策执行与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