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权力和权威、潜规则、隐权力、隐匿权威等相关概念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勾连和嵌入。在现象学意义上,它们有着不同的特征和运行机理。在权力利益实现时,它们是一种"敌对的合作"关系。在权力运行中存在所谓"权力悖论",即权威、隐权力等的存在是权力运行的关键,又是权力消解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5)
"权力"概念无疑是政治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其概念范畴的复杂性是学术界所公认的。对"权力"这个概念究竟应该如何理解,迄今仍是众说纷纭,难以一致。本文通过对权力、权利、权威等表述相近的词汇从不同方面以及不同角度进行详细甄别,厘清并加深对权力本身的理解和认识,继续深化对权力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刘书祥 《求知》2014,(10):7-9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维护宪法权威作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首要任务,明确提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提出:"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法治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树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  相似文献   

4.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权威与云南地方实力派的关系,大致经历了观望中的"模糊"、相对融洽、猜忌与防备、"斗而不破"到最终的分道扬镳等五个阶段。作为地方民族依附型的云南地方实力派,其与国民政府中央的关系是民族国家构筑过程中,中央权威与地方主义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云南地方实力派与中央的对立意识一定程度上系中央政治权威影响的结果。在民国民族国家构筑的过程中,地方实力派与中央权威政治视野的转换存在着同质异向关系,表面与中央政治权威存在冲突,但根本政治目标也是民族国家。地方实力派的存在是民国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在转变过程中权力分配失衡的体现,他们的存在及其在地方的实践,也是民族国家构筑过程中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民间智库"在特性上具有"非官方性",却又最终服务于政府决策。"民间智库"在组织形式上,分成作为"法人实体"的和作为松散群(个)体的两种。"民间智库"的概念可以界定为:来源于民间智力的,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某方面有专研的;为政府或客户提供决策服务的,或获得法人实体地位,或自由松散组合的"智力来源"。  相似文献   

6.
正"群众"概念在古今东西的不同语境中含义完全不同。在中国古代,它对应于"民"或"臣民"的称呼,用以指代绝对服从于君主专制权威及其官僚体系的普通百姓,它强调的核心意见是"服从",较少贬低和轻慢,基本属于中性的称谓;而在西方,一直以来主流的舆论和哲学意见都将群众视为一群无个性、无影响、无智慧、无姓名、无面孔的"群氓",属于贬义的称谓(西方习惯于用公民概念表达普  相似文献   

7.
政治稳定是国家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动乱、暴力、冲突、政治失序问题必然严重影响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基于亨廷顿对处于现代化进程中国家的政治秩序的研究,结合当前许多发展中国家政治失序的实际状况考查,转型国家现代化的"秩序困境"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权威实现秩序、权威解厄困境"是转型国家政治发展的现实逻辑。转型国家要保持政治稳定,需要构建合法有效的政府权威、高度制度化的政治制度权威、强大的执政党权威。稳定是中国最大的政治,保持政治稳定要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的权威。  相似文献   

8.
"主流话语权威"不是依靠外力强制的"硬性"权威,而是一种建立在情感认同基础之上的"软性"权威。微时代背景下高校主流话语权威的塑造既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以时代的和辩证的眼光来全面审视微时代高校主流话语权威塑造的现实境遇,通过找准主流话语主体角色定位,重构话语主体权威;确立主流话语内容主导地位,保障话语内容权威;转换主流话语传播固有渠道,实现话语传播权威等多种对策,实现微时代高校主流话语权威的塑造。  相似文献   

9.
保障司法权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权威(Judicial Author-ity)本身并不是一个法律概念,而是一个社会和政治概念,是指司法机关通过公正司法活动(审判、监督和执行)严格执行宪法和法律,形成命令和服从关系,具有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司法的权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权威的司法体制。所谓权威的司法体制是指司法机关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司法体制独立、统一、公正,司法机关依法独立统一行使司法权,其它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对司法机关的权威地位提供制度性的尊重和维护。第二,权威的司法运行机制。就是司法运行的主体自主、动力充足、程序…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12)
主要讨论康德哲学中的"疆场""地域"和"领域"的概念,康德试图用它们来阐明理性的两种认识能力及其先天概念的应用范围。根据康德思辨理性的先天概念即自然的诸概念,也就是知性的诸范畴;同时,实践理性的先天概念就是自由的概念。这些先天概念的领域都局限于可能经验的对象。但是,自然的诸概念的领域是作为认知对象的显象,自由概念的领域是理性存在者在经验世界中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