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伏晓 《淮海论坛》2012,(4):22-24,21
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深化干部人事改革的重要方面。干部任用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初始环节,也是决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对提高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公信度和准确性,解决好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等突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进一步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当前各级组织部门急需解决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课题。  相似文献   

2.
沈小平 《前进》2008,(6):42-44
针对当前干部任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这一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要求,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于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从源头上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在阐述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时强调。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鼓励多种渠道推荐干部,广开举贤荐能之路。拓宽党政干部选拔来源,把多方面优秀人才集中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这对扩大选人用人民主、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举措。  相似文献   

4.
谭用发 《今日浙江》2008,(19):34-35
“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是党的十七大针对干部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出的一剂良方。目前,在此项工作的开展中,有不少同志因认知上的缺失,还不同程度地存有一些心理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工作,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源头和防止及纠正吏治腐败的"第一关口"。必须正视和解决在提名权力、提名程序和提名主体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处理好党管干部原则与群众路线、领导干部提名与群众提名、提名权力与提名责任三个方面的重要关系,从规范领导干部个人提名、规范提名主体和规范提名运作程序三个主要环节入手,建立健全配套制度措施,保证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工作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6.
杜松岩 《现代领导》2008,(11):22-22
选任干部事关党的兴衰,影响事业成败。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观点、新要求,也是我们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在认识和实践上的一个新飞跃。“公信度”,其实质内容也就是公众的信任度。实践证明.在干部选任的工作中.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取得公众的信任.这是民主政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张军 《今日浙江》2010,(12):22-24
“为政之要,在于得人。” 在全国率先开展“双推双考”形式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最早将党委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制度引入干部任用初始提名程序,较早将生活圈、社交圈“两圈”纳入干部考察范围……近年来,浙江高度重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针,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全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管理监督机制和退出机制,许多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8.
《公民导刊》2011,(10):2-2
选拔任用一名干部,当时是怎么动议的,谁提名,推荐得票情况如何,谁去考察的,考察和测评情况如何,会议讨论的情况又是怎样的……所有这些原始材料都将一一整理归档。上海近日全面推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记实制度,加强全程监督,为责任追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建立起成熟完善的军队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我军很有必要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借鉴吸收现代人才测评理论技术,以不断提高军队干部选拔任用质量。  相似文献   

10.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过程的科学与民主程度,关乎干部选拔任用的质量,影响党的信誉和形象.目前干部选拔初始提名制度存在选拔视野窄、民主程度低、程序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督等问题,文章提出从加强完善公开预提名制度,实现党内提名制度规范化等方面来进行改进,明确标准、主体、程序、责任等,提高干部选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陈振亮 《前进》2010,(10):38-39
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容易产生问题的环节。在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的直接指导下,从2008年起,我们坚持把规范、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进行了积极的研究探索,初步建立健全了主体清晰、  相似文献   

12.
王立平 《群众》2008,(10):61-6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并提出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八字方针“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建立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机制,既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客观要求。因此,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应该更加自觉地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拓宽民主渠道,改进参与方式,进一步落实广大党员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相似文献   

13.
祖言 《今日浙江》2012,(16):46-46
省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了加大竞争性选拔力度、改进与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等18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任务,为做好今后一个时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呈现出四个发展趋势,即从面上推进向“核心部位突破”转变、从扩大民主向民主的科学化转变、从方法创新向制度机制创新转变、从基层实践推动向上下联动转变。推进新时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把握“6个更加注重”。  相似文献   

14.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是关系到党的事业成败的一个关键问题。实践证明,为政之要,在于用人。而要选准人,选好人,除了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完善有效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制度。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曾在全国学习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电  相似文献   

15.
湖南湘潭“火箭提拔”的27岁副县长徐韬刚被提名免职,湖南耒阳80后女副市长、广东揭阳27岁副县长又进入公众视野,受到舆论质疑。接连出现的“火箭提拔”事件,尤其是有关地方先回绝质疑、后纠正错误的行为,给干部选拔任用特别是“破格”任用青年干部工作造成不利影响。事件发生在个别地方,暴露出的却是干部选拔任用中值得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16.
丰俊功 《人民论坛》2014,(10):49-51
政府公共性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开放性的基础,市场化改革与政治民主化是其推动力,公共职位稀缺与公众从政巨大需求之间的冲突推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细节标准、程序和方法的开放性。应注重开放性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框架设计、注重选拔任用制度的制度分权设计导向、精细化干部提名和动议权的制度设计以及保障社会职业发展利益和扩大社会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指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这既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一般为“民主推荐、组织考察、上级任命或民主选举”。这种源于战争年代,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组织考察任命”形式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和机制,曾经发挥过很好的作用。建国以后,这种传统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了它潜在的种种弊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传统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应结合新的实际加以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黄必贵 《当代广西》2010,(19):23-23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是各级党委(党组)选好用好干部的制度保障。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关键是要坚持选拔任用干部的原则和标准、程序和方法,进一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  相似文献   

20.
刘明钢 《理论月刊》2003,2(7):62-63
毛泽东奠定了党的干部选用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框架;邓小平为新时期干部选用制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江泽民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进一步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并将其规范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科学用人思想的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