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腐败成因探究柏良泽若干年前,当人们觉得使用“不正之风”一词已不足以恰如其份地概括一种社会现象时,有人开始使用“腐败”一词。当时曾引起不小的争议。如今“腐败”一词已被广泛使用,而且腐败也不再是一种个别的社会现象,它不仅发生在党政机关,而且发生在各行各业...  相似文献   

2.
“中外合语”洋装到牙齿?彭泗清中外合资,是当代中国最热门的词汇之一,无人不晓。“中外合语”,则是本人新编的一个词,指的是一些人说中文时将外语的语词、语调和语气夹杂进来的现象。这在今天的广播电视、小说文章和日常交谈中都可碰到,而且有越来越时髦的势头。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与实践》2004,(2):12-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十六大提出在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青年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4.
丁成荣 《研究与交流》2002,(6):28-28,26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该时代的流行用语,这些流行用语,有的只能在市民生活中广泛使用,有的只能在国家生活中广泛使用,既能够在市民生活中广泛使用,又能够在国家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并不多。当今中国,既能够在市民生活中广泛使用,又能够在国家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词语,大概要算“与时俱进”一词了。电视、报纸、广播、领导讲话、市民交谈,“与时俱进”总是与你俱在。  相似文献   

5.
和爱军 《创造》2001,(12):37-38
“与时俱进”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新世纪之初,江泽民总书记赋予了它时代精神和实践发展的价值。客观事物发生变化,自身也要适时开拓、创新,而不能停留在老一套上,否则将被时代所淘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需要任何工作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党的各项事业开展好。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全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因此,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变化之时,我们更应该与时俱进,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思想不仅是党在新世纪加强自身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新世纪中国现代化顺利推进并如期实现的伟大纲领和强大思想武器:它赋予党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使中国现代化有了永远坚强的领导核心;它丰富了党的先进性的内涵,使中国现代化全面、协调发展有了政治保障;它从根本上突出了中国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使其有了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7.
井禹潮 《前沿》2014,(15):205-206
“卡塔西斯”是亚里士多德对悲剧进行定义时使用的一个名词。学界历来对这个词的翻译众说纷纭。本文从亚里士多德悲剧论的角度出发,以追索其内部逻辑为方法,就“卡塔西斯”一词的不同翻译和理解进行分析、评价,试图论证解释“卡塔西斯”的最好方式就是其本身。它并非如前人所论是过程性的词汇,而是经过“陶冶”“宣泄”“涤除”或“净化”后达到的境界。它是对人类悲剧情感的状态性描述。  相似文献   

8.
“跑官”一词不知起源于何时,无从考证。随着阶级社会的出现,“跑官”现象或隐或现便应运而生。这些年,各级党委政府为扼制“跑官”风的蔓延,虽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努力,但“跑官”现象并没有销声匿迹,在个别地区甚至有炙手可热的情况。今年是地方领导班子的换届年。笔者由此想起了那些”三头六臂”的“跑官”,想到了早已被人们深恶痛绝的“跑官”风,自然也就横生出众多的感慨和思考。“跑官”现象的产生,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首先是政坛磁力的逆向牵引。政坛是人世间至关重要的一座帅台,操纵着历史的航船。为了走上政坛,历史…  相似文献   

9.
《干部人事月报》2010,(4):95-95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经理人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作为资深的企业教练,作者对此也深有体会。虽然“企业教练”这个词被中国企业使用了多年,但至今都还没有被明确地规范,甚至还存在一些误读。那么“企业教练”的职能究竟有哪些?他又应该在企业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10.
近二、三年来,在我们的报刊杂志上乃至日常生活话语体系中,“与时俱进”这个概念使用率非常高,这是一种好现象,因为它表明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已经成为改革开放时代人们思维方式的主旋律,表明了人们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认同。什么是“与时俱进”?从字面上似乎不难理解,而从内涵上却有深入探究的必要。我感到在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背景下所突现的“与时俱进”,不能简单地视为一个中性的时间概念或者一个普通的形容词,它蕴含着丰满和深刻的内涵。首先,“与时俱进”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认为…  相似文献   

11.
林峰 《今日浙江》2010,(13):62-62
“小人”一词流传甚为久远,古时专指社会地位卑贱或奴仆者为“小人”,现今则已成为一个特定涵义的词语,一般用于“无德者”的代称,它与“君子”相对应。“小人”由其心理特征所决定,与他是否富贵贫贱或学识多少无关,因此,“小人”存在于社会各个阶层当中。“小人”气量小、心胸狭窄.爱患红眼病,嫉妒心强,或阳奉阴违。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的一个基本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以前通常使用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只有一字之差。准确理解和把握“法治”和“法制”这两个词,是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精神的基础,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一、“法治”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中国的新发展“法治”被党的十五大确立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13.
克蓝 《今日海南》2013,(7):25-25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式过马路”这个词在互联网迅速火爆起来。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是对我国的很多城市都有普遍存在的行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凋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中央电视台曾在河北石家庄的商业圈调查采访发现,在1个小时内有约600人闯红灯过马路。路口的红绿灯几乎形同虚设。而随着这个新兴词汇被越来越多人讨论和关注,北京、浙江等省市也开始逐步地重视对闯红灯现象的监管,并出台相关的处罚规定。  相似文献   

14.
一、“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  1霸权主义  “霸权”一词最早见之于希腊文,用以指古希腊的一些大的城邦对其他城邦的控制。中国春秋时期所出现的群雄争霸斗争也称为霸业和霸道,后来,“霸权”一词被引用于国际关系学。“霸权主义” 是指一个国家凭借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优势,在全世界或个别地区破坏、控制他国主权,谋求统治地位,妄图在世界上称王称霸的政策。在世界舞台上,美国的形象并不光彩,被第三世界国家公认为是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国家。  美国的霸权心态形成有历史的因素,也有文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齐人 《春秋》2009,(4):52-53
最早提出“中华民族”这个词汇的是梁启超。与此相伴产生的,就是“中国”这一现代国家概念。中华民族、中国概念的提出,既标志着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过渡,同时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结合的产物。“中国”这一词汇虽然在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但是,它并不完全是现代的国家概念。中国以外的地方,最初将中国称为“支那”,  相似文献   

16.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中国社会已进入了一个深刻的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三个代表”应时代的呼唤而问世,它为我们探索新世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新规律,进而实现有效的社会控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一) “三个代表”坚持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首先提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综合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它要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为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开拓更加自由安全发展的空间。它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进而促进国家的稳定和繁荣。然而,目前社会治安的形势不容乐观。总的来看,刑事案件总量上升,危害增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非法索取钱财为特征的爆炸、杀人、抢劫、绑架、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三个代表”的灵魂与生命力所在就是社会实践,具体表现在为满足社会实践需要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具有新的内涵,“与时俱进”。“三个代表”的理论归宿仍然是社会实践,“三个代表”的重点是在社会实践中落实。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5·31”重要讲话,通篇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江泽民总书记“5·31”重要讲话既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也是指导民主党派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对于民主党派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参政党作用,建设适应新世纪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中国农工民主党是以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具有政治联盟特点,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19.
“老百姓”一词是富于中国特色的政治话语。它在法学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流行是一个值得法学理论界深思的现象。“老百姓”话语从本质上来说完全不同于基于现代法治理论的公民概念。它具有集体性、对立性和道德话语的本质,是中国传统皇权社会的德性政治的体现。对待“老百姓”话语应当采取现实主义的态度,认真分析其得以广泛流行的原因,为中国民众思想和行为方式从传统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转型做出适于中国的政策反思和调整。  相似文献   

20.
说“批判”     
写下这个题目就有些犹豫。因为“批评”这个词还可通行,在报刊上还能见到,如“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三讲”教育中要“认真听取批评”,“要开展文艺批评”等等。而对“批判”一词则讳莫如深,绝少提到,否则就有“文革”、“大批判”之嫌。最近报载,一位文艺家说:“批评和被批评是完全正常的现象,千万别误把批评当批判。”可见,这里是把“批评”和“批判”看作两回事的。 “批评”和“批判”,在语感上似乎有些差别,但意思也没有什么根本不同。在英、德、俄等外文中,“批评”和“批判”都是一个词,没有什么两样。如果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