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建国 《党建》2011,(9):40-41
40年前,当时我还是一个刚入伍的战士,在青海遇到一位红军长征时流落在草原的红军老妈妈。她17岁跟随红军长征,在部队行进到青海草原时部队被白匪打散,她逃离虎口流落到草原,嫁给了当地牧民。虽经历了几十年的草原生活,但她始终没有忘记组织,没有忘记她的红军丈夫。她把红军丈夫临别交给她的珍贵资料装在一个牛皮囊里,  相似文献   

2.
1942年春节前夕,廖梦醒和丈夫李少石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从香港乘船偷渡到澳门他们在澳门住了几个月之后,同年5月,廖梦醒接到周恩来从重庆拍来的电报,嘱她和女儿陪同叶挺夫人李秀文及其女儿到重庆去;李少石则留在港澳工作。廖梦醒匆匆准备行装,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她心爱的丈夫,带着她的女儿李湄以及叶挺夫人李秀文和她的女儿杨眉,立即踏上艰难的跋涉之路:经由肇庆、桂林、贵阳、独山,至同年8月3日清晨才抵达重庆。他们先在山城郊区一个小旅馆里稍事休息。随行的叶挺的梅副官和周公馆取得了联系后,周恩来派车把他们接到了…  相似文献   

3.
记者见到曾学蓉时,她的脸上一埴洋溢着笑容,丝毫看不出她所背负的家庭重担:丈夫自2005年患病后只能依靠轮椅代步,仅凭她和未成年的儿子两人撑起一个家,是当地出了名的困难家庭。从2010年起,社区工作人员就数次上门请她做社工,直到今年8月曾学蓉才得空到社区工作。  相似文献   

4.
“他杀了和他偷情两年的舞女?!”丈夫的背叛令她痛不欲生。然而,凶案发生当天,丈夫明明和她在—起,凶手不是丈夫!  相似文献   

5.
种爱     
她病了13年,丈夫疼了她4700多天,爱了她4700多天,13年是丈夫用坚实的肩膀挑着生活重担,用善良宽厚的情怀拥着残疾的她走过来的。其中的滋味只有她知道,内疚和幸福在她心里交织。丈夫在她心里种的那朵倾注浓浓爱的花儿。美丽得让所有的人欣羡和惊叹。  相似文献   

6.
李维娜 《党建文汇》2006,(11):24-24
“那天同去的我家吉薰有没有什么消息?”不久前,在江西省瑞金市叶坪光荣院,一位112岁、双目失明的老人,听说我们是“从上面来的”,就禁不住向我们打听她丈夫的下落。这位老人叫陈发姑,70多年前,她的丈夫参加红军北上抗日去了;70多年后,她还在等待着他的消息。  相似文献   

7.
鲜花与猪肘     
鲜·花·与·猪·肘赵惟琴鲜花与猪肘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将二者相提并论,是缘于一次与朋友的交谈。一日与朋友闲聊,朋友谈到她与丈夫结婚十周年之际她和丈夫商量如何纪念一番。朋友说,现在时兴高雅,她打算给丈夫送一个花篮,谁知丈夫听后一脸的不悦。丈夫说...  相似文献   

8.
布迪·德维的家位于海拔3000多米的印度西北边陲喜马偕尔邦马朗村。她今年70岁,是一个丈夫依然在世的“寡妇”。14岁时,她和一个比自己小两岁的男孩结婚;与此同时,她又被许配给丈夫的弟弟。半个多世纪后,其中的一个丈夫已经病逝,剩下的那个跟她相依为命。  相似文献   

9.
1993年,方胜从南京市商业中专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南京中央商场做营业员。 1997年,由于商场经营不善,方胜下了岗。不久,她的丈夫也下了岗。这对年轻夫妇在家里长吁短叹,不知未来的路在何方?要强的她意识到“等”和“靠”都无法解决问题,只有凭自己的力量站起来,才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0.
正心怀教育梦想,她带着丈夫、女儿一同援藏,不畏艰苦,敬业奉献。一家三口如同高原上的格桑花,越是艰苦,越是开得灿烂。一个37岁的女教师,因为教育梦想,从平原来到高原,从条件优越的成都市双庆小学,到环境艰苦的藏区寄宿制学校,与她同行的,还有丈夫和10岁的女儿。援藏两年来,为了这些可爱的孩子,她总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经受了考验,也得到了锤炼,为民族教育事业发  相似文献   

11.
吴清和 《党史博览》2008,(11):26-27
朱青,1924年出生于上海,早年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1942年参加新四军,当过新四军军长陈毅的英文翻译。上海解放后担任市长陈毅的秘书。1953年进入外交部,历任亚洲司边界处处长、专员,第一亚洲司副司长等职。1981年至1984年任中国驻日内瓦总领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派出的第一位女总领事。1984年至1987年她的丈夫田进任中国驻瑞士大使,她随丈夫到中国驻瑞士大使馆任参赞。1994年11月,她在出席一次外交活动时突然发病倒下,医治无效去世。  相似文献   

12.
错误的选择     
“我说啥也想不到会到这里来……”这是任俐于2000年3月26日接受讯问时,泪水涟涟,从心底发出的一句喟叹。是啊,不仅是她,就连她的家人、同事、朋友,甚至周围所有的人,谁又能想到她会成为一名杀人犯呢但她确实成了一名杀人犯,她亲手杀死了她的丈夫。是毒品害了他,也害了她。人们在诅咒毒品的同时,也责怪任俐在关键时刻没有依靠组织、依靠法律、依靠同事,而是自己固执地做了一件追悔莫及的蠢事。任俐是1982年接父亲班到宝鸡机务段上班的,1986年到临潼铁路成人中专上学,1988年毕业并于年底结婚。1990年当…  相似文献   

13.
快乐地工作     
《当代党员》2011,(1):1-1
她18岁开始经商,挣下了两间门面,丈夫是镇领导,儿子上大学,日子过得很滋润。 接到党组织邀请她回社区竞选总支书记的召唤,她立即辞去月薪4000多元的工作。当上社区总支书记后,她每天工作到深夜,把社区6000多居民团煞成一家人,什么事儿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相似文献   

14.
不知不觉间,她写着文字,就写出一点名堂了,声誉逐渐大了,可是,与丈夫的距离也越来越大了。丈夫木讷,平时很少说话,只是看着她不停地写字,也退稿,没有一点表示。  相似文献   

15.
四川成都的她现年61岁,出生在一个干部家庭。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一家工艺美术厂工作。几年后,生产效益不好的工厂濒临倒闭。她看到娱乐业的生意最为吃香,在征得家人的同意后,她离开工厂,和丈夫一起白手起家,开了一家歌舞厅,做起了娱乐业的生意。由于她吃苦耐...  相似文献   

16.
《党员文摘》2006,(10):18-20
2002年9月中旬的一个上午,正在江西省南昌市某商业银行营业所上班的卢瑛忽然接到交警的电话,要她速到广厦建筑公司附近的320国道去。卢瑛心里闪过不祥的念头.因为丈夫孙怀远就在那家公司上班,她立即打的赶去。  相似文献   

17.
王瑜 《党建文汇》2011,(10):36-36
崔女士将自己所有的一套房屋借给儿子王某当做婚房,结果“啃老”儿子婚后却一直拒绝搬走,导致崔女士居无定所。无奈之下她将亲生儿子起诉到法院要求讨回房屋。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法院当庭判决儿子王某和儿媳腾退房屋。崔女士说,王某从初中毕业后就一直闲散在家,后来因为结婚无房,她和丈夫便将位于密云县鼓楼东区的一套楼房借给王某做新房使用。  相似文献   

18.
1992年,刘述珍和丈夫陈跃辉从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来到了人烟稀少、环境恶劣的边远团场,从一个年轻的姑娘到中年妇女,20年的戍边生涯,锻炼了她坚强的毅力,造就了她无怨无悔的戍边情,在二师三十六团五连扎下了根。她抓住团场种植结构调整的大好政策,从信息咨询开始,大胆种植,大胆实践,精心管理,一步步将理想变成现实,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圆了致富梦。2005年,刘述珍和丈夫陈跃辉承包了40亩连队  相似文献   

19.
李女士刚结婚那会儿,用自己的木料制作了一个酒柜,送给了公公刘老汉。李女士的丈夫经常和李女士吵架。李女士在丈夫那儿受了委屈,便向刘老汉诉苦,希望他管教儿子。可刘老汉不管教儿子,还总是向着儿子说话。一次,李女士被气急了,她抄起身边的铁锨,将她送给公公的那个酒柜砸坏了。刘老汉把儿媳告到法庭,要求李女士赔偿。  相似文献   

20.
张杰 《党建文汇》2002,(10):27-27
赵丽蓉自己没有文化,可是,她一生中嫁的两个丈夫都是大学毕业生,而且是亲生兄弟。赵丽蓉生前从不愿意披露此事,这次也是经过她的儿子们同意后,笔者才写了这件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