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炎陵县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充分利用炎陵县红色文化遗产对炎陵县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开发炎陵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应注重的策略是:提高思想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保护,建立科学的保护体系;整合区域的相关旅游资源,将革命文物与山水风光、历史文化有机结合;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注重求特、求新;开发区域内外旅游线路,形成内外循环;要突出特色,突出个性,突出文化,加大区域旅游营销力度;培养区域旅游人才队伍,提高旅游人才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红色旅游的浪潮已席卷全国,作为红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陕西应如何响应,跟上全国的步伐是我省面临的紧要课题。依据陕西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思考和制定陕西红色旅游的发展思路与保障措施,对打造陕西新的旅游王牌产品具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红色旅游需走出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活动。红色旅游是旅游大家庭中的新生代,在我国,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红色旅游逐渐升温,红色旅游开发成为旅游开发的新亮点。各地争相发展,红色旅游一时成为旅游开发者们的热门话题,红色旅游项目纷纷上马。但如何实现红色旅游健康发展,走良性发展之路。笔者认为应注意走出几个误区。一、认识上要走出资源…  相似文献   

4.
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兴起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消费需求的客观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革命老区实现旅游惠民、兴旅富民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分析红色旅游和绿色生态旅游内涵及两者之间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福建发展红色旅游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深入探讨了福建省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旅游融合性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提出促进福建省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旅游融合性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色主题旅游,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四川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融合发展潜力大,但在开发模式、市场化程度、专业人才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在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旅游环境利好和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等情况下,面对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红色旅游资源整合难度大的挑战,四川红色旅游应创新融合发展模式,深化内涵式发展,加大对人才和投资主体的支持力度,拓宽红色旅游宣传推广渠道等,真正实现四川红色旅游发展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黎平"红色旅游"与侗族生态民族文化旅游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着力打造红色旅游产业既能够为黎平县跨越式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可以为其它县(市)发展红色旅游经济提供范例。黎平红色旅游开发对推动全州"红色旅游联盟"的形成与发展,促进我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南海文化遗产需要以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为基础,以遗产展示、文化传承、观念认同为核心,以旅游开发利用加强合作为重要载体。通过概述南海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分析其保护现状与不足,文章提出了南海文化遗产保护路径的文化旅游视角,并提出南海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红色旅游顺应时代的发展在革命老区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开展红色旅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当下时代发展的需求,是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的一项系统工程,对当今社会乃至今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不仅是事关国家乃至世界文化生态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而且也是民族复兴、文化转型乃至社会转型的先决条件。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独具特色。加大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推动陕西社会经济发展,实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抗战文化遗产作为桂林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桂林文化产业开发的重要资源宝库,其旅游开发与保护是内在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梳理桂林抗战文化遗产资源,构建抗战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型定量对桂林抗战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实证研究,这对桂林抗战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与保护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贵州红色旅游发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建立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及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群众开展学习、参观旅游的主体性旅游活动。作为革命老区的贵州,其红色旅游较之于全国各地,应更具特色与风格,这主要突出在以长征文化为代表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2.
武夷山具有在红色旅游景区开展体育旅游的各项条件,有助于对旅游者进行革命传统励志教育和适应性能力训练。在探讨红色旅游、体育旅游及其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武夷山红色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不利因素,提出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革命遗址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国革命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不竭的精神动力。文章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对该市革命遗址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在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管理体制不畅、经费投资不足、遗址损毁严重、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要加强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不仅需要顶层设计和理顺关系,还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和宣传力度,特别是挖掘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也是保护革命遗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历史文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是建设民族文化强市的内在要求,更是促进市民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的要求。当前,传承南宁历史文脉面临市民缺乏文化自觉,中心城区历史格局日渐模糊,历史建筑保护现状堪忧,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保护、开发利用不够等主要问题,传承历史文脉,增强南宁文化自信,应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加快南宁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以历史文化遗存为基础,打造古镇古村落生态文化旅游区;以壮民族文化为核心,全面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基础,构建民俗文化园区;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是陕西省的龙头产业之一,佛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是陕西省整个旅游资源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发展陕西旅游业,必须大力发掘佛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必须在开发利用佛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时坚持做到五个突出,即突出佛道教文化的历史特点;突出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协调和谐的园林化特点;突出佛道教文化积极方面的内涵;突出佛道教文化中民族团结、国际交流的特点;突出佛道教文化艺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西部,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拥有极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中央要求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的机遇下,如何开发、保护、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深远的意义。开发利用信阳市红色文化应从六个方面入手:加强三市旅游合作,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提高整体旅游竞争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旅游进入问题;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优化组合,突出重点,推出精品,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大别山地区红色旅游的知名度;结合丰富的绿色资源,打造信阳市红绿结合的旅游景观。  相似文献   

17.
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表现形式丰富、艺术价值高,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乐山在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重申报轻保护发展、线路设计内容较为单一、部分地方存在旅游产品同质化、缺少高素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等问题。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为非遗保护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突出乡村非遗旅游重点区域打造,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大力开展"互联网+非遗旅游",促进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8.
文化遗产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和历史传承的重要载体,在现代化与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对文化遗产进行整体、全面的数字化保护已是大势所趋。文章拟在系统地分析南宁市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重要意义和基础条件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对南宁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文化遗产是在一定的历史和自然环境下产生的,具有空间、时间及文化属性“三位一体”的特征。河南作为文化遗产大省,文化遗产数量多、分布广、价值大、影响深,在整体性传承利用和保护展示方面具有极大的地缘和文脉优势,其中以黄河轴带为线,擘画出区域整体文化遗产块状连片开发布局的新格局,划定核心区以及东、南、西、北四周的延展区,并确定主题文化保护展示利用区。以河南特色文化遗产为基础,整合相关重要遗产,打造线性产品,共同构建统一的线性有机发展整体,可以提升河南文化遗产的标识作用。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化遗产是文脉延续的载体、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举措,推进城市发展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以北京中轴线和云南翁丁古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反案例做对比,思考如何有效化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统筹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之路必须遵循的原则,从而更好地统筹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