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傲慢之心。比如,我们在大街上看到有一些乞丐,当他们看到一些豪华的车子经过,会不屑地说:“哼!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有几个臭钱吗?”即使身处社会底层的乞丐都会有一种掩饰不住的傲慢之心,那么我们自己呢?我们这一路走来,伴随着鲜花和掌声,处处都听到别人的肯定和赞叹;我们的傲慢之心是不是也在不断地滋长而自己却毫无察觉呢?中国的“礼”就是通过各种礼节来折服一个人的傲慢之心。  相似文献   

2.
满足不满足     
有句古话:“知足常乐”。语出《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它历来被视为一种人生精义。当代一位作家写道:“一个快乐主义者首先得有知足的修养, 就是古训所谓的, 知足常乐。” 近读俄国契诃夫, 发觉他也极奉“知足常乐论”。他说, 人生中总有许多不愉快的事情, 怎么才能在苦恼和愁闷的时候也感到幸福呢?这就是要“善于满足现状”。他甚至要你想到:“事情原来可能更糟呢。”比如, 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 你应当高兴“挺好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又比如要是你住得较远, 你想到命…  相似文献   

3.
此城与彼城     
广州那次他来见我的时候,我正走出公司大楼,我们在花坛旁相视而笑,互相打量分别三年后各自的模样。他胖了一点。摸出一根烟,问我:“可以抽吗?”我说随便。他眼睛里的光华如同魔幻的小手抓住我的目光,一向如此,八年来没有改变,我们认识八年了。他说:“秦青抽烟吗?”我说:“不,他不抽烟也不喝酒。”秦青是我老公。他吐一口烟,嘿嘿一乐:“瞧,幸亏没嫁给我,嫁给我有什么好?”他连这调侃的性子都没有改。我心中有不可名状的柔情,不得不压抑的柔情,我说:“走吧,请你吃饭,叫上秦青。”我们三个是大学同学。他停下来,说:“…  相似文献   

4.
远离都市的合肥科学岛上处处鸟语花香,我贪婪地呼吸着这里的新鲜空气,陶醉着,不知不觉中已经来到了固体物理研究所的楼下,一抬头,看到一位穿着乳白色马甲、带着棒球帽、个子高高的长正对着我笑:“是小胡吗?”我猜测着问:“是朱先生吗?”他又笑了:“走,我们到楼上去谈。”  相似文献   

5.
现在香港社工界都如火如荼地讨论这十年问夜青问题与深宵外展服务之间的关系。但这些讨论只属于社工专业范畴,却未曾从哲学层面进行反思。例如:夜青,他们是怎样成为自己的?夜青是如何成为童党的一部分的?夜青是“成年人曰间就业社会”想象出来的他者吗?本文旨在借用法国哲人福柯的思想哲学,重新检视香港青少年深宵外展服务的发展,以窥探在汲汲营营的服务背后以上这些没有回答而又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肖军忠 《半月谈》2004,(19):5-65
雅典奥运会期间,年幼的儿子也成了一个“奥运迷”,每当中国队又有金牌“进账”的时候,他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一番。然而,儿子一天忽然发了一问:“我们中国的‘武林高手’都哪儿去了?如果让他们去跳高、跑步、踢足球不是很好吗?肯定能拿好多金牌!”  相似文献   

7.
“拿钱后也许扫雪都不要我” 我刚超速10公里,就被警察拦住。出示证件,下车,酒精测试,在完成例行的一套程序后,他不无同情地说,我必须跟他走一趟。我立即小声地说:“1000欧元。就现在,然后我们各奔东西。”他脸色变了,吃惊地问:“1000欧元?”“对,没人知道,这相当于您一半的工资,不是吗?”  相似文献   

8.
尽孝与幸福     
尚伟 《时事报告》2012,(11):45-45
不久前,央视推出的两档节目“幸福是什么”、“最美重阳情”,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对“幸福是什么”的回答,反映出当下中国百姓对幸福的多元体验和认知。以“尊老、敬老、爱老”为主题的“最美重阳情”,则唤起了全社会对老年人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反思。这两个话题,都与民生关系密切。而这二者之间,同样有着内在的关联。对“幸福是什么”的回答,可谓生动而丰富:平静而闲适的生活、学业或事业的进展,年轻人倾情热恋的浪漫、老夫妻白头偕老的温馨……然而,透过各种答案,我们会发现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偶尔回家时留恋着舌尖上儿时的味道,却没有亲手为父母做一餐饭菜;四处周游时行囊里满是捕鲜猎奇的收藏,却不曾搀着父母一同旅行;滔滔不绝地煲电话粥时,却想不起给父母一个问候……面对这些现象,我们或许应该追问:幸福的你,尽孝了吗?  相似文献   

9.
现在如果有人问:北京人都在干什么?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又是什么?人们肯定会说,那还用问吗?肯定都在做着与奥运有关的事情.谈论的也是与奥运相关的话题。可奥运之后,它能给北京留下哪些永远抹不去的“印迹”呢?  相似文献   

10.
小幽默     
可报在猪饲料上某农场用公款招待上级大吃大喝。宴毕,办公室主任为下账犯愁了,请示场长说:“场长,上次请客报的是牛饲料账,这次的账怎么下呢?”“报在猪饲料上嘛。这个还用问。”(俞传美荐)要面子老王特要面子。不久前他儿子犯罪进了公安局,邻居关切地问他:“你儿子犯了什么事?”老王说:“因为提前采购商品。”邻居说:“那不犯法呀?”老王说:“可他急着采购,所以商场还没开门,他就撬门进去了……”(灵枝荐)光着膀子森林里有两棵树,一棵树上住着两只小鸟,一棵树上住着一只老鹰。一天,一只小鸟对另一只小鸟说:“你敢去…  相似文献   

11.
开心一刻     
《人民公安》2012,(19):55-55
不忍心看周末,老婆挥汗如雨地干着家务,而老公却悠闲地半躺在床上看电视。老婆抱怨说:“你就能忍心看我一个人在这里苦干?”老公同情地说:“那我回里屋睡一会儿,”度日如年有一位到城里打工的青年给远在农村的父母写信,告知自己在城里度日如年。老父亲看完信后高兴地说:“这小子在城里混得还挺好.过日子就像过年一样。”老母亲却不放心地问:“那为什么还要我们寄200块钱给他呢?”“你真老土.他天天过年能不花钱吗?”老父亲不耐烦地开导老伴儿说.  相似文献   

12.
人物画大师范曾先生从不轻易褒许同行,他曾自称“几根衣纹,足以睥睨古人”。一次,当他在看了同为人物画家的白伯骅的画作后,却大为称誉,曰:“伯  相似文献   

13.
3月1日,面对记者,13岁的段小乐两眼溢满了泪水,泣不成声地哭诉道:“即使我拿了超市6根火腿肠,老板也不应该在我脸上写‘小偷’啊!”超市老板孔德杰似乎更觉委屈,气得语不成句:“真是天大的冤枉啊!他偷了我们超市的东西,公安局反而对我们开出了拘留证,这不是在纵容、培养孩子做贼吗?”  相似文献   

14.
开心岛     
一贯自信电视女播音员考尼·琼很少出差错,但有一次随总统尼克松去前苏联访问期间却出了一个洋相。“您对于俄语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吗?”一个遇见她的记者问。“完全没有。”她自信地答道。“很好。”记者接着说:“那为什么您要站在男厕所里呢?”立刻抛出一个做投机生意的人,正在房中盘算证券价值时,他夫人忽然自楼梯失足滑下来,钟点工忙跑来告诉他:“先生,夫人跌下去了。”他大声叫道:“跌了吗?立刻抛出!”我正在看某市的交通标语又臭又长。这一天,又有一个司机在标语下面出了车祸。“你难道没有看到那块醒目的标语吗?”警察…  相似文献   

15.
私心     
《后汉书·第五伦传》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人问第五伦“您有私心吗?”他回答说:“老朋友有求于我,送给我千里马,我虽然没有接受,始终也没有介绍他担任什么官职,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吏时,我心里总不能忘了他。我哥哥的儿子生病时,我会一夜多次探望,看过后又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生病时,即使我不去探望,也整夜不能眠。这样看来,能说我毫无私心吗?”这也是成语“一夜十起”的出处。  相似文献   

16.
去年八月的一天上午,我正在整理婚姻登记档案一对青年男女走进民政局社救股的办公室.我以为又是来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便随口问:“你们想办结婚登记吗?”没有人回答,我抬头一瞅,两人的表情不像是来办结婚登记的,而且看着挺面熟.好象太久前他门才办的结婚登记。正在我疑惑之时.女的怯怯地说话了:“你们这里办离婚登记吗?”我说:“如果男女双方同意,并且没有财产纠纷,子女抚养也没问题.就是说协议离婚.我们对以办理。”女的说:“”那就给我们办、吧!”我说:“你们捎户口本、身份证来了吗?”他们说捎来了。我看了看户口本…  相似文献   

17.
以“父债子还”为名到我们家强拉东西对吗?编辑同志:我们兄弟三人都已成家,并且同我父亲分开多年。我父亲脾气倔强,有事从来不和我们商量。他在前年做生意亏了本,欠外债2万多元,于去年被迫离家出走,父亲的债主就找我们兄弟三人要帐,说什么“父债子还”。他们从社...  相似文献   

18.
有勇有智会如何□黄土报载:某地3名赤手空拳的民警与持枪歹徒搏斗,结果两死一伤,歹徒却伺机潜逃。这样的报道,报刊杂志中常可看见。说实话,在为公安民警英勇无畏行为深深感动的同时,我们能够没有一点惋惜吗?如果他们稍许用点“智”,一方面与敌周旋,一方面另择他...  相似文献   

19.
一柳永是北宋词坛高手,武夷山是他的出生地。到武夷山不去见见柳永,肯定会留下遗憾。热情的东道主似乎把这里的山山水水都照顾到了,却没有安排去看看“柳永”。于是,在拜谒“朱熹”的路上,我和同行的唐瑜先生便匆匆拐了一个弯,来到了“柳永纪念馆”。这是一尊大理石雕像:风尘仆仆的柳永刚刚步出家门。柳永要去哪里?他一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不是曾自谓“流浪词人”吗?难道那尘世的风风雨雨并未使他疲惫,依然眷恋着家外的万千风景吗?二武夷山碧水丹山,人杰地灵,曾孕育生成了许多动人的传说和故事。历代达官来这里印下过足迹,…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幸福?幸福没有标准。我的一个研究生专门研究“老年幸福度”。老年怎么才能幸福呢?照理说,老年幸福不用研究,钱多肯定幸福;房子大、地位高很幸福。可是他做出的研究结果正相反。有个名大学的名教授,生活最痛苦,名大学的名教授,夫妻俩怎么会很痛苦呢?原来他们的两个孩子是硕士、博士后都在美国。老教授有一天下楼梯,滑了一下,股骨骨折了。老太太身体不好,不能帮老头翻身。雇个小保姆,又做不好,时间长了老教授长出褥疮,尿不出来,要插导尿管。一个个亲人都在美国,老人这里是孤苦伶仃,冷雨敲窗、青灯对壁,除了老太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