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嘉庚是南洋著名的华侨领袖,他在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团"回国前,一直视国民党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但在抵达重庆后,他所看到的国民党的贪污腐化、消极抗日和专制统治引起了他对抗战前景和未来中国发展前途的极大忧虑。经过延安之行,陈嘉庚看到了中共领导人的生活简朴、平易近人以及延安所建立的廉洁政治,他对于中共的认识从国民党的种种歪曲污蔑中摆脱出来,思想发生重大的变化。在对国共两党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陈嘉庚得出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论断。  相似文献   

2.
《陈嘉庚传》记述了这样一个感人故事:1941年陈嘉庚到了延安,毛泽东用自己种的菜招待陈嘉庚,只是特地上了一味鸡汤,整顿饭算下来也就1.5元。毛泽东说:“我没有钱买鸡,这只鸡是邻居老大娘知道我有远客,送给我的。”陈嘉庚想起在重庆蒋介石花800银元宴请他,意味深长地说:“得天下者,共产党也!”历史证实了陈嘉庚的预言,也证实了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而享乐主义着实要不得。  相似文献   

3.
今年10月21日,是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120周年诞辰。此时,我们更加缅怀这位优秀的炎黄子孙,这位一代伟人。我们要学习与发扬陈嘉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新贡献。 陈嘉庚先生倾资办学.爱乡爱国的光辉业迹已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陈嘉庚先生是位负有  相似文献   

4.
按照约瑟夫·奈的观点,当今国家的竞争,除了硬实力之外,还有一种吸引人的软实力。根据学者的阐述,文化是软实力重要载体。陈嘉庚作为福建籍华侨的代表,其所体现的拼搏进取、爱国爱家、重视教育及崇商的精神特质,既是源自福建地域文化,又结合了东南亚在地文化,是一种中西为用的精神文化。他自身所表现出的爱国爱家的特征,经过综合与总结,是可以上升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本文即是在总结陈嘉庚精神特质的基础上,就如何将陈嘉庚精神如何植入文化软实力,以及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陈嘉庚精神又对中国软实力建设有何积极效用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著名爱国华侨首领陈嘉庚在抗日战争期间,积极组织南洋华侨团结起来共赴国难。不仅从物力财力上支援祖国,而且还号召和率领团队回国慰劳抗战军民和为国服务。陈嘉庚带领华侨不仅从经济上对祖国做出巨大贡献,而且在政治上对祖国抗战进行大力支持。揭露国民党假抗战阴谋,团结共产党铸造坚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陈嘉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后人认真研究和学习。  相似文献   

6.
南洋实业家、华侨领袖陈嘉庚,曾给南京国民政府以巨大资助,因为他看到南京政府举着孙中山三民主义大旗,又得到国际上一些重要国家认可。抗战爆发后,陈嘉庚领导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南侨总会)募捐巨款支持祖国抗战,据统计,1939年国民政府军费为18亿元,其中华侨汇款则达11亿元,其中南洋华侨捐款占华侨捐款总数的70%多,这对战时财政经济的支持,起了巨大的作用,使为财源不足而苦恼的蒋介石愁眉舒展,可想蒋介石对陈嘉庚该是何等敬重。然而,陈嘉庚对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却了解甚少,他所听到的都是共产党如何“共产共妻”、“杀人放火”等等。  相似文献   

7.
陈嘉庚是儒商的代表,他在经商生涯中,以“尽国民天职”的儒家境界经商南洋,以“仁信勤俭”的儒家德行规范商业行为,以“自强不息”的儒家精神面对商途坎坷,始终如一以儒家伦理原则作为自己行商做事的准则。陈嘉庚的一生对新时代的新的社会阶层和商界人士具有以下启示:一是具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担当境界;二是抱有兼济天下、回报社会的为民情怀;三是锤炼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坚韧意志;四是继承诚实守信、勤劳简朴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校办学国际化日益频繁、深入,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不一、定位不够清晰、师资队伍薄弱、资金支持不足、管理经验缺乏等问题日渐凸显.为持续推进福建高校办学国际化发展向纵深发展,本文对国内高校特别是福建高校的国际化办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提升办学国际化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以夯实高校基础,突出“五缘”特色、陈嘉庚精神以凝聚“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华侨,以及福建高校如何分工协作、纵横多元组合等建议,为“一带一路”大背景下福建高校办学国际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政治稳定为政治现代化提供保障,政治现代化的实现为政治稳定扫清了障碍,邓小平从政治权威、政治结构、政治参与三方面把握了与政治稳定的一致性,正确处理了政治现代化与政治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西方学者从个人政治学习、政治文化传承、政治教化及政治发展等角度对政治社会化进行了界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治现实;但是很多定义方法忽视了政府在政治社会化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忽视至少是淡化了政治社会化的能动性、目的性及其政治本质.本文正是从弥补上述缺陷的目的出发,从政府在政治社会化的地位角度对政治社会化进行全新界定.通过对西方学者对政治社会化定义的比较和分析,指出其合理及其局限性,进而得出政府主导作用下的政治社会化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