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马克思和列宁在与种种非马克思主义的论战中,从各个侧面阐述了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光辉思想。如果我们不善于从论战问题中把握其正面思想,只见论战问题不见阐述的正面思想,就不可能真正掌握马克思和列宁这些伟大著作中的共产主义社会阶段思想,甚至得到所谓马克思“无阶段论”思想和列宁“三阶段论”思想的错误结论。坚毅的“三阶段论”则是其中一例。(见《求实》1990年第2期) 理论界对马克思、列宁的共产主义社会两阶段思想存在的不同看法,其中一个原因是出自于对原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当代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论证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规律中,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轮廓即什么是社会主义作过科学的预测。关于这方面的基本思想包括:未来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和未来新社会的本质等。马克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核心概念逐步渗透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过程及其在汉语中语言实现过程的文化史、概念史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接受及其社会文化功能的研究来说,是基础性的工作,在此意义上,"共产主义"这个术语是最为基础和关键性的,而《共产党宣言》是最早被翻译,并且版本最多、流传最广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汉语语境马克思主义传播和接受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不论是"共产主义"这个术语还是《共产党宣言》在汉语语境中的传入、翻译,日语的中介化都为汉语翻译和接受奠定了语义学和语用学基础。在新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重新考察"共产主义"术语源流,对当代思想范畴与话语体系分析和建构,以及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在长期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加以凝炼而成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组织大学生系统地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项有力举措。当前,高校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现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深刻把握培养大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兴趣与能力的重大价值,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培养大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兴趣与能力的有效路径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5.
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共产党人的最高(或最终)奋斗目标;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这是共产党人的坚强精神支柱。质言之,共产主义之于共产党人,实乃生命所系。然而,什么是共产主义?怎样正确认识和理解共产主义?这并不是广大共产党员十分清楚和明白的问题。无疑,这个问题,对全党来说,对每个党员来说,都必须解决,而且解决得愈早愈好,愈快愈好。应该高兴和庆幸的是,江泽民“七一”重要讲话关于共产主义的论述,为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最科学、最权威的教材。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的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每个共产党员入党的时候,心目中就悬着为现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和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样两个明确的目标,而不顾那些共产主义敌人的无知的和卑劣的敌视、污蔑、谩骂或讥笑;对于这些,我们必须给以坚决的排击。  相似文献   

7.
革命转变时期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外的独立的社会形态,更不是这两种社会形态的其他表现形式,而是介于两种社会形态之间的过渡性的历史发展阶段。它既遗留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不平等的生产资料分配等部分弊端,也具备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无产阶级专政、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等基本特征。只要革命转变时期的这些特征存在,这个社会就不能说是发展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用革命转变时期概念阐释了一种积极的、辩证的历史观,表达了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必然胜利的坚定信念,为其后继者批判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提供了锐利的理论武器。这一思想表明,捍卫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科学性、革命性的不是文本信条,而是与时俱进的革命实践。  相似文献   

8.
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即研读经典著作的现实基础;是新形势下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思想理论基础;是精准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宝库,是理论创新的理论前提;以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是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研读著作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9.
王小静  高晓霞 《唯实》2022,(4):21-26
被誉为"共产主义出生证"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最早传入中国,同时也是流传最广、接受度最高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宣言》在中国译介、出版和传播的历程见证了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不断深化,同时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汉译的传播轨迹.在《宣言》的众多译本中,中央编译局译本是目前国内流传最广的译本.然而,当前...  相似文献   

10.
<正>坚定共产主义最高理想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笔者想围绕这一主题讲四个"为什么"。一、为什么要强化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党内和全社会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是经宪法和法律确定的任务。然而一段时期以来,抹黑、丑化,甚至公然诋毁、妖魔化共产主义的言论时有出现。一些共产党员、包括一些党员干部对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郑重地论述了共产党人的信仰问题,强调指出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  相似文献   

12.
李延明 《探索》2013,(1):175-179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联系紧密.没有共产主义学说,就没有五形态论.对五形态论的否定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共产主义的否定,另一部分是对前四种形态的局部否定.尽管不是所有民族都经历了奴隶占有制阶段,但奴隶占有制位于原始社会与封建社会之间是不容置疑的.马克思主义的封建社会概念尽管使用了属于社会上层建筑范畴的“封建”一词,但是它所要表达的却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就此而言,中国是存在封建社会阶段的.中国封建社会与欧洲封建社会的区别,是具体样式的区别,而不是有无封建社会的区别.在人类社会汇流的过程中,由于各群体的相互作用,使其中一些群体没有充分经历所有的发展阶段,并不表明社会形态的衔接顺序没有规律,不能证明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形态衔接顺序的观点站不住脚.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是一种科学的预测.当前,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尚未超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商品交换关系所能容纳的限度,因而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那种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还没有出现.但是,已经出现的种种迹象表明,人类社会正在向共产主义前进,而不是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相似文献   

13.
人的价值和共产主义人生观是历史唯物主义中的重要内容。过去对这部分内容讲得较少,现在之所以重视起来,强调这方面的学习:第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共产主义新人;第二,资产阶级思想家在人的问题上散布了种种错误观点,对这些观点的批判,也要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因此,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和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基本观点,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45年4月23日,人们期待已久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隆重开幕。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中讲了这样一段话:“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的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每个共产党员入党的时候,心目中就悬着为现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和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样两个明确的目标,而不顾那些共产主义敌人的无知的和卑劣的敌视、污蔑、谩骂或讥笑;对于这些,我们必须给以坚决的排击。对于那些善意的怀疑者,则不是给以排击而是给以善意的和耐心的解释。所有这些,都是异常清楚、异常确定和毫不含糊的。”  相似文献   

15.
理想信念的缺失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决不能等闲视之。我们要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把理想信念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就谈不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利于从源头上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有利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运用。因此,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它对于人们形成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从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出发,利用摩尔根《古代社会》的科学成就和大量的历史材料,以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作为出发点,来考察人类的进步、历史的变迁,制度的更替,  相似文献   

17.
坚定性与现实性的统一──邓小平理想信念的突出特征田晨,曹旭东邓小平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所有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一样,在对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的追求上执著坚定、锲而不舍。而在这一问题上他所表现出的突出特征还有:坚定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我们的信念理...  相似文献   

18.
一、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党章规定:“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是党的性质的内在要求。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要经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它的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一是它的高级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必要准备,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大大发展,政治、文化巨大进步,人民思想觉悟极大提高,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无疑这是人类历史上最理想、最进步、最美好的社会制度。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最终目的,就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八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称《讲话》)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信仰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任何时候都丝毫不能动摇的。”这就告诉我们,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当前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理想和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共产党人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和信念,就是依据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对社会历史所作的正确解释,即为它所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而确立起来的。基于…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郑重地论述了共产党人的信仰问题,强调指出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要求全党同志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