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当代党员》2007,(12):75-75
一幢幢独具川东民居风格的农家小院掩映在花草树丛中,一条条宽阔平整的水泥公路连通到家家户户,一辆辆满载水果、鸭子和蔬菜的车辆奔驰不停……这是八角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
党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为了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我们经过调查认为,还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研究和重视。一是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难点问题:二是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规划问题;三是新农村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六种关系:四是关于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问题;五是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3.
武俊平  伊丽 《实践》2008,(6):49-50
在如火如荼的现代化和城市化浪潮冲击下,我国农村面临着衰退的危机。党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决策,是防止这种局面发生的明智之举。新农村建设包括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等诸多内容,而文化建设又贯穿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各个面。以内蒙古为例,为谁建设?谁来建设?建设什么样的文化?一句话,新农村新牧区文化建设以谁为主体,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对河南这个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人口大省意义尤为重大。围绕建没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做了大量丁作。目前,全省上下已形成一个关心、参与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热潮,农业和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良好趋势,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总体健康。但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也确实暴露出一些方向性、倾向性问题,主要表现在“急、偏、虚、冒”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其战斗堡垒作用的强弱,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这里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文章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紧迫性、必然性和可行性,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总抓手,是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必由之路,是巩固执政之基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事关“三农”问题的长远大计。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不仅要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作出努力,而且要在基层组织建设上下功夫,从领导模式、工作机制、活动载体等三个方面求得新的突破,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8.
倪丽 《奋斗》2007,(3):22-2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领导亿万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是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系统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提出,既为解决“三农”问题带来难得机遇,也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事关“三农”问题的长远大计。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不仅要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作出努力,而且要在基层组织建设上下功夫,从领导模式、工作机制、活动载体等三个方面求得新的突破,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站在新的起点上,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举措。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解决好认识问题,立足经济建设这个核心,突出规划先行,以解决农民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困难问题为突破口和切入点,积极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1.
马志勇 《奋斗》2007,(8):45-4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把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好、调动好、保护好,这是新形势下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是当前社会转型的重点,也是难点。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新农村建设战略。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民,怎样组织起来,建设新农村是当前的重点。因此,农民的组织能力建设,尤其是合作能力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要点。文章从农民合作的历史变迁梳理出农民合作遇到的困境,并分析其原因,最后建议建设新农村要注重农民的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合作能力,使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日前召开的省八次党代会上,徐光春同志在报告中强调:“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取得新突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建设目标,是河南加快“两大跨越”,实现中原崛起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和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富蕴县县委、政府就新农村建设做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但也碰到了难以化解的机制性障碍。为了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从机制上进行全方位设计,结合新农村建设碰到的瓶颈性障碍等实际问题,建立助推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快本地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认真分析当前农村存在的种种问题,高瞻远瞩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必须清醒地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必须注意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下列问题:1、农村的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问题 2、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多元化问题 3、行政主导与发挥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问题4、提高农民素质与培养新型农民问题5、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浅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认真分析当前农村存在的种种问题,高瞻远瞩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必须清醒地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必须注意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下列问题:1、农村的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问题2、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多元化问题3、行政主导与发挥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问题4、提高农民素质与培养新型农民问题5、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7.
唐靓 《党课》2008,(5):38-4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发展战略,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党员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是农村基层工作的中坚力量,其先进性作用的发挥对于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白雪秋 《新长征》2007,(4):25-2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解决目前“三农”工作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也是党重视“三农”问题一贯战略思想的最新体现。这一历史任务的提出,既立足于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实际,又直面我国农业还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的现实,总揽全局,高瞻远瞩。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加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也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部署。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促进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是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9.
作为欠发达地区的揭阳、要扎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跨越发展,就必须立足揭阳实际,解决好“三农”问题。文章分析了制约揭阳新农村建设的各种因素,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是先行条件,发展经济是首要任务,公共事业是切入重点,基层建设是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20.
郑文 《支部生活》2006,(11):17-17
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要着力抓住“六个关键”:一是推进产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牛产是中心,增加农民收入是核心。要抓住产业发展这个关键,通过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等措施,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二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重点。基础设施搞不好,农村面貌变不了。要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切实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问题。要加快推进农村电网改造,提高农村固定电话普及率和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要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三是推进体制机制建设,增强农村发展潜力。创新体制机制,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泉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