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时事聚焦     
《瞭望》2006,(15)
中国(2006年4月1日-4月7日) 胡锦涛:中日和则两利,斗则俱损。1 日消息,国家主席胡锦涛3月31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日本日中友好七团体负责人时指出,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胡锦涛:持之以恒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1日,胡锦涛在参加首都义务  相似文献   

2.
2008年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首次提出,两岸双方应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求同存异,搁置争议,共创双赢",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5月28日,胡锦涛  相似文献   

3.
房桦 《党政论坛》2008,(13):13-14
和平发展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台政策的核心思想。早在2005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就与来访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共同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首次提出了两岸和平发展的主张。2006年4月,胡锦涛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时再度表示,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和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2007年10月召开的党十七大更是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这表明,和平发展已正式成为我们党指导今后大陆对台工作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4.
王公龙 《党政论坛》2008,(13):40-42
2008年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首次提出,两岸双方应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求同存异,搁置争议,共创双赢”,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5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会谈时再度表示,希望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6月1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和海基会代表团一行时再度强调.只要双方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  相似文献   

5.
时政要览     
《求知》2007,(5):1-1
2007年3月2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07年4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看望了方永刚教授。2007年4月9日至10日,全国纠风工作会议召开。2007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2007年4月29日,《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发布。2007年4月17日,环渤海省市深化合作座谈会在津召开。  相似文献   

6.
时事聚焦     
《瞭望》2005,(29)
中国(7月9日-7月15日) 胡锦涛会见赖斯。10日胡锦涛主席会见了美国国务卿赖斯。胡锦涛说,希望美方更加明确地支持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促进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并表示愿同包括美方在内的有关各方保持密切沟通与合作,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主席将于9月3日至9日对澳大利亚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是胡锦涛自2003年以来再次对澳进行国事访问。4年前,胡锦涛主席访澳时发表《携手共创中澳全面合作关系的美好未来》的演讲,提出共创中澳全面合作关系的四项主张,揭开了中澳关系的新篇章,推动了两国关系进入快速、全面发展的新时期。4年来两国关系的新进展令人振奋。  相似文献   

8.
田一枫 《求知》2010,(9):37-37
<正>4月12日,应邀出席核安全峰会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华盛顿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这也是双方的第四次会见。尽管这次会见带有某种"非正式"性质,是在会议期间的一种"安排",但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9.
和平发展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台政策的核心思想。早在2005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就与来访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共同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首次提出了两岸和平发展的主张。  相似文献   

10.
中日双方同意在政治、经济、安全、社会、文化等领域促进各层次交流与合作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于10月8日正式访华,胡锦涛主席、吴邦国委员长和温家宝总理分别与他举行了会见和会谈。外界评价中日两国领导人的这次对话,结束了中日长达5年的不正常关系,成为两国关系“新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1.
学习文库     
《民主》2005,(5)
胡锦涛和连战正式会谈胡锦涛提出发展两岸关系四点主张,两党达成三点共同体认。四点主张:第一,建立政治上的互信,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第二,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第三,开展平等协商,加强沟通,扩大共识。第四, 鼓励两岸民众加强交往,增进了解,融合亲情。共同体认: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 是两党的共同主张;促进两岸同胞的交流与往来,共同  相似文献   

12.
杨晓红 《民主》2005,(5):47-47
胡锦涛提出发展两岸关系四点主张,两党达成三点共同体认。四点主张:第一,建立政治上的互信,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第二,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第三,开展平等协商,加强沟通,扩大共识。第四,鼓励两岸民众加强交往,增进了解,融合亲情。  相似文献   

13.
小泉访美为“后小泉时代”的日美关系及同盟铺路美国总统布什6月29日同来访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举行会谈并出席了联合记者招待会。小泉在讲话中多次提到日美同盟,强调日美同盟已经超出了两国的范畴,是“世界范围内的同盟”。布什和小泉在会谈结束后签署的联合文件中更是抛出了“21世纪的新日美同盟”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建构主义的国际关系心理学出发,分析中日关系从小泉时代到福田康夫时代的发展变化,运用层次分析法探讨了从决策层到民间阶层乃至国家间关系的心理动因,重点剖析了小泉顽固参拜靖国神社所导致的错误知觉生成机制及其后果,以及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建立引发的心理互动。  相似文献   

15.
一月·侨情     
《侨园》2012,(5):5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会见第六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第六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4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大会为期三天。来自世界各地110个国家和地区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约570名华侨华人社团负责人出席大会。开幕式前,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国务院副总理李克  相似文献   

16.
国家副主席胡锦涛访港今年6月29日至7月1日,国家副主席胡锦涛访港。6月29日胡锦涛参观了香港联合交易所,会见了港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界代表。30日会见新华社香港分社、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驻港部队及主要中资企业负责人、特区政府主要官员、行政会议成员、立法和司法机构负责人等。7月1日胡锦涛出席升旗礼及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揭幕仪式。香港再次跻身全球投资热点之列国际管理顾问公司发表的最新外来直接投资信心指数报告显示,香港已再次跻身全球25个最受欢迎的投资地点之列。排名由6个月前上一次调查中的第40…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新中国同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4月下旬, 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摩洛哥、尼日利亚、肯尼亚等三个非洲国家, 其间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主张。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中非关系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巩固,经受住了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形成了患难与共、平等互利、真诚友好、全面合作的新型国家关系。在1955  相似文献   

18.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一曲传统中国民歌《茉莉花》,在万里之遥的肯尼亚唱起。当地时间4月29日上午9点20分,正在肯尼亚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下榻饭店亲切会见了内罗毕孔子学院全体师生,并在现场与师生一同合唱《茉莉花》。当年轻的肯尼亚女学生问:“胡主席,我们刚才唱的《茉莉花》唱得好吗?”胡锦涛亲切地说:“你们唱的《茉莉花》唱得好,唱得有中国味。你们知道吗,你们唱的这首《茉莉花》,就是我“好家乡的民歌。”胡锦涛祖籍安徽绩溪,自小生长在江苏泰州。《茉莉花》的民歌素材在全国各地有几十种不同版本。河北的高亢,青海…  相似文献   

19.
《瞭望》1984,(19)
国内及对外关系23日△新华社报道,赵紫阳总理最近在山东胜利油田、河南中原油田考察时指出,我国石油工业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24日△中国、奥地利两国政府科技合作协定在北京签订。24日△赵紫阳总理会见加拿大议会代表团时说,中国对外开放还要进一步扩大。26日△美国总统里根抵京,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李先念主席会见并宴请里根。二十七日,赵紫阳总理同里根就重大国际问题和双边关系举行两轮会谈。赵总理指出,影响中美关系持久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92,(16)
中国 李鹏会见亚太安全问题研讨会代表 李鹏总理4月6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中、美、日、俄“关于亚太安全问题”四边研讨会的代表。李鹏在会见中强调,中国处理国家关系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他说,中国愿为东北亚、乃至整个亚洲和全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