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当前我国文化企业“走出去”步伐持续加快,国有领航、民营及中小文化企业成为“走出去”新的生力军,发达地区和城市文化企业“走出去”占比较大,发达国家依然是“走出去”首选目的国和地区,而新兴业态类文化企业“走出去”成为亮点,出口模式呈现多样化.同时,我国文化企业“走出去”存在诸多问题,如:“走出去”体制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走出去”渠道狭窄、平台薄弱;“走出去”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及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应对国际争端、适应国际规则的能力有待提升.加快推进我国文化企业“走出去”,要在突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建设文化企业对外贸易的涉外桥梁,提升文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建立和完善与文化企业“走出去”相关的政策、法制、人才等支持体系方面采取更加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企业成长壮大的必然趋势,深圳市将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方面,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培育出一批初具竞争优势的本土跨国经营企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3.
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在利 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 场方面有新的突破,是一项带有战略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重大举措,对我国融入世界经济新体系、实现国民经济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 “走出去”战略对我国 融入世界经济新体系。 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走出去”战略可拓宽资源配置空间。首先,中国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对外投资合作或独资开发矿产资源,不仅可以缓解国内资源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而且还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扩…  相似文献   

4.
最近,根据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开发资源和从事加工贸易取得的经验和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需要,江泽民总书记再次强调,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出去投资办厂,与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搞经济技术合作,这同西部大开发一样,也是关系中国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之举。目前国家倡导有步骤地“走出去”,表明中国对外开放水平发生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5.
《瞭望》2003,(27)
从国内的支持系统看,仍有一些影响企业“走出去”的障碍有待清除: ——金融服务难以满足企业需求。政府为支持企业扩展海外市场,推动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金融服务方面虽已经采取了若干举措,包括成立中国  相似文献   

6.
从“以廉取胜”到“以质取胜” 在国际竞争中塑造名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瞭望》2003,(27)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但相当长时期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是以经济援助的形式出现,包括劳务输出、工程承包等等。此后,有零星的民营或个体企业在一些国家进行小规模的投资。作为中国经济全球化战略重要内容而提出中国企业“走出去”,  相似文献   

7.
《求知》2009,(8):16-17
对外开放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走出去”可以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更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与经济合作,以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  相似文献   

8.
阎金明 《求知》2004,(3):35-36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都强调,要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并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赋予企业更大的境外经营管理自主权。可以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实力的明显增强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实现国际化经营,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显著特征。以海尔和中石化等大型企业为代表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步伐正逐步加快。标志着在经历了20多年的大规模引进和利用外资之后。中国企业正昂首走向世界。无论从国民经济总体实力不断增强的角度,还是从国民经济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角度看,中国企业更多地“走出去”,实现国际化经营并涌现出中国的跨国公司的趋势都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9.
回顾我国海外投资多年来的发 展历程,展望新世纪经济全 球化中的中国经济,我们认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起点是尽快制定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海外投资的中长期目标,并辅之以符合国际惯例的政策措施,有重点、有步骤地引导企业走出国门,全面实现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经济的国际化战略。逐步深化的“走出去”战略 有鉴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国力和企业发展水平,自1979年到1997年,我国政府对于开展海外投资的基本政策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量力而行,积极稳妥地办好海外投资。尽管此间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提出鼓励发…  相似文献   

10.
张殿军 《理论探索》2012,(6):10-13,24
中国"文化走出去"对于促进中国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建设文化大国、提升国家形象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虽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和成就,但是仍然面临着国际文化保护主义、地缘文化影响力有限等问题和挑战。中国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既要树立理性的文化"主体间性"理念,也要根据既有文化资源和比较优势,针对不同国家的文化身份和国际文化交往格局,实行有重点、有差异的文化策略。这样,中国文化在走出去的同时,才能走得稳、走得快、走得远。  相似文献   

11.
高凡 《侨园》2019,(Z1)
<正>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全面融入世界经济。辽宁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如何重振老工业基地的雄风,利用两个市场和两个资源走出去,已成为辽宁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乌干达辽沈工业园的董事长张皓利用国外生产要素齐备、成本低、竞争力强等优势,把国内的过剩产能转移到非洲,走出了一条在境外建立工业园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对外开放将进入新的阶段,要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对外开放的内涵,既要开放国内市场又要开拓国外市场,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起来。在“十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今年初到广东视察工作时指出,企业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国外资源,走出去,到海外投资办厂。并进一步强调,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之举。康佳集团从1979年中国第一家中港合资几十人的电子厂,发展成为以消费类电子为主业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1999年营业收入达到132亿元,销售彩电650万台,海外销售60余万台,国内彩电市场占有份额和海外销售均居全国第一。康佳集团的发展轨迹具有典型性,那就是“引进来”、“走出去”,引进国外经营理念、先进管理经验与技术,在具备全面参与国际竞…  相似文献   

14.
新的形势促使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联合,混合所有制企业将普遍存在;未来几年,我国一批非公有制企业将向科技型转型,并出现投资者的年轻化和高学历化、公司小型化、技术高级化、产业集群化;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契机,非公有制企业也应“走出去”。  相似文献   

15.
柯缇 《瞭望》2000,(15)
世纪之交,我国对外开放和经 济结构调整正处于重要的发 展时期,由过去20年以“引进来”为主,发展到目前中央倡导的有步骤地“走出去”,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正在发生质的飞跃。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保障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走出去”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 实现我国对外开放的双向性。无论在改革开放初期,还是在当今发展开放型经济过程中,对外开放历来都是双向的,尤其是在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际,更要强调“进出结合”的方针。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新世纪里,…  相似文献   

16.
境外上市趋利避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对待渐成趋势的国内优质企业赴境外上市在“走出去”战略推动下,近年来我国一大批业绩优良、规模较大的企业和一些金融机构陆续到境外上市,其在有效利用境外资本,优化企业管理机制的同时,也给国内资本市场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带来一定影响。因而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由于“引 进来”的开放战略的成功实 施,我国的综合国力空前壮大。当前,经济全球化大潮汹涌,中国企业在“引进来”的同时,也开始“走出去”跨国投资,从而为开放战略增添了新的内涵。前不久,中共中央党校与中共青岛市委联合举办了《“走出去”开放战略研讨会》。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张志新、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鲁志强、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吴伯明等有关部门领导及专家学者百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人士一致认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指日可待,这意味着我们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已难以用国内市…  相似文献   

18.
毛俊杰  王义  方培娟 《求知》2004,(2):12-14
党的十六大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随着我国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发展,许多企作  相似文献   

19.
《瞭望》2003,(27)
与众多在国际市场上纵横捭阖、呼风唤雨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国企业还处在摇篮里,已走出去的企业大部分还在“邯郸学步”中。但也应该看到,经多年苦心磨练,在部分优势产业领域涌现出一批企业,已基  相似文献   

20.
“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准城市化是我国加强城镇化建设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进行准城市化建设有利于调动乡村居民资金投资城镇化建设,加快乡村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小康建设效益;有利于实现农业产业化,繁荣农村经济;有利于提高我国乡村居民防卫现代战争的能力。但是准城市化建设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逐步推进,分步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