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村黑恶势力犯罪,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生活当中的一种特殊的病态现象.公安机关治理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对于维护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针对当前农村黑恶势力犯罪犯罪现状、犯罪特征,公安机关需采取有效措施对其予以预防、遏制和打击.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当前云南省黑恶势力犯罪的形式、手段和特点出现了新情况、新变化,局部地区黑恶势力犯罪已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社会经济秩序、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大突出问题,成为影响和阻碍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毒瘤"。从公安机关的角度出发,结合公安机关的侦查实践,着重研究、发现在侦办农村黑恶势力犯罪案件的问题和困难,探讨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的一些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黑恶势力组织"的犯罪模式昭示着黑恶势力组织已向新兴领域延伸的新态势。该类黑恶势力组织已突破传统黑恶势力组织形态与犯罪手段,其新特征与传统黑恶势力组织的典型特征存在较大出入,但数部法律与指导文件中规定:对网络黑恶势力组织套用传统黑恶势力组织的认定标准。该观点值得进一步商榷。网络黑恶势力组织刑法评价问题凸显了传统黑恶势力组织认评标准与解释论对于网络黑恶势力组织的不兼容现象,因此在深究网络黑恶势力组织的新特征之后,宜选择并确立对网络黑恶势力组织的刑法解释或立法的新立场,进而从犯罪主体、犯罪行为、危害性特征以及主观认知等具体问题进行匡正。  相似文献   

4.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福建农村涉黑涉恶犯罪存在黑恶势力渗透进部分农村基层政权、以谋取经济利益为最终目的、以软暴力甚至公司化运作为主要犯罪手段、违法犯罪人员受教育程度低、地缘和亲缘关系明显等特点。从"三治"视角看,乡村自治运行机制不完善为黑恶势力发展提供了可乘之机,乡村法治薄弱为黑恶势力蔓延提供了空间,传统乡村德治式微而黑恶犯罪亚文化猖獗,为农村黑恶势力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土壤。遏制农村涉黑涉恶势力,应加强党和政府对乡村自治的监管,建立务实管用的监督机制;建设乡村法治,强化农村社会面控制;挖掘乡村德治内涵,倡导乡风文明,弘扬社会道德新风尚。  相似文献   

5.
全国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正在向纵深推进,一些盘踞在农村为非作歹的黑恶势力犯罪团伙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在手段形态、活动领域等方面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凸显出向农村政治、经济领域渗透。研究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存在的困境,建立多维度治理机制,集中开展农村黑恶势力犯罪治理专项行动,落实地方党政责任,强化打击与治理合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近年来甘肃打击黑恶势力犯罪的情况为线索,分析、总结黑恶势力犯罪的状况和特点,指出了"打黑除恶"工作存在的问题,科学地预测了甘肃现阶段黑恶势力犯罪的发展趋势,并立足实际提出了加强"打黑除恶"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黑恶势力犯罪是新时期刑事犯罪最突出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黑恶势力犯罪表现较多的就是寻衅滋事、聚众斗殴和故意伤害案件(简称"三类"案件).因此,准确把握"三类"案件与黑恶势力之间的关联,确立对策措施,加大打击防范力度,对有效预防、控制和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黑恶势力犯罪是新时期刑事犯罪最突出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黑恶势力犯罪表现较多的就是寻衅滋事、聚众斗殴和故意伤害案件(简称"三类"案件).因此,准确把握"三类"案件与黑恶势力之间的关联,确立对策措施,加大打击防范力度,对有效预防、控制和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村犯罪的基本情况是侵财型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极为猖獗,黑恶势力犯罪在局部地区比较突出,杀人、伤害犯罪案件仍然偏多。但就对农村治安局势的危害而言,最值得关注的是黑恶势力犯罪、侵财型犯罪以及系列性的杀人、伤害犯罪和各种苗头性犯罪。有鉴于此,有关方面应以稳定农村社会治安局势为基本价值目标,做好对相应犯罪活动的控制和打击工作。  相似文献   

10.
由于黑恶势力犯罪的阵地控制活动层面众多,带有一定的保密性、伪装性,控制难度大。1.通过网络查控与特情侦查加强控制;2.加强公开管理;3.结合农村黑恶势力生成特点和演变规律进行控制;4.变"单元防控"为"系统防控";等。  相似文献   

11.
恶势力犯罪团伙是公然使用暴力、威胁等手段,大肆实施多种违法犯罪活动的纠合性违法犯罪组织或群体,属于犯罪团伙中较为典型的一类。恶势力犯罪团伙呈现出的特点主要有:犯罪主体多有前科劣迹。青少年所占比重较大;犯罪活动趋于多元化,暴力手段逐渐升级;农村恶势力猖獗,长期称霸一方;公然蔑视法律,严重威胁地方治安秩序等。封建帮派、宗族意识是恶势力团伙滋生、蔓延的历史根源,基层控制能力减弱为恶势力团伙提供了生存空间,打击不力致使恶势力犯罪团伙难以彻底根除。为有效打击恶势力犯罪团伙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社会综合控制能力;抓紧追逃工作,准确打击犯罪;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发动群众;加强协作配合,形成整体作战合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套路贷"作为一种分工明确、隐蔽性强、社会危害大的犯罪现象,被纳入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范围予以严厉打击。工作开展以来,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取得了看得见、感受得到的阶段性成效。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套路贷相关犯罪的打击也存在负面溢出效应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套路贷取代特定犯罪构成要件;因套路贷而被定性为涉黑涉恶,不当扩张处罚范围;因"套路贷"或"涉黑涉恶"标签而被过重处罚。对此,应在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和刑法的谦抑性原则的基础上,严格把握"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构成要件,并因案制宜地考虑可否以其他更适合的罪名进行认定,从而尽可能消除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做好农村治安工作 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改革进程中,我区农村治安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增多。治安热点与难点比较突出。暴力恐怖犯罪活动蠢蠢欲动。严重刑事案件时有发生。封建迷信和邪教活动比较猖獗。要严厉打击各类涉农违法犯罪。大力夯实农村治安防控基础。切实提高公安机关服务效能。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调查基层刑侦队伍现状 ,不难发现当前基层刑侦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 :警力数量偏小、警务保障偏弱、民警压力偏重、整体素质偏低。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须从合理配置警力、加大经费投入、缓解刑警压力、加强教育培训等四个方面着手 ,以提高基层刑侦队伍素质 ,加强基层刑侦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宗族势力、黑恶势力、邪教势力、封建迷信势力等灰色势力不断染指农村群体性事件。或是制造矛盾,或是出谋划策,或是红黑勾结,导致群体性事件利益冲突复杂化,矛盾冲突暴力化,行为对抗组织化。为此,必须建立新型的农村政治诉求机制,打击"灰黑"势力违法行为,提高基层政权公信力,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完善农村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等,以遏制"灰黑"势力介入农村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6.
在刑事法治视域中,刑法之“善”不但应当注重对秩序之维护,而且也应当注重对自由之保障;刑法之“恶”既要重视对犯罪人的生命、自由、财产和资格之限制或剥夺,也不能忽视对国家刑罚权的限制。然而,我国刑法之“善”与“恶”均具有偏重性。实现刑法之“善”与“恶”的均衡性要求在立法上应当:将更多的侵犯个人利益且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犯罪化;缩小侵犯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犯罪的死刑适用范围;加快罪刑法定原则之“司法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刑侦改革“晋江模式”的行政本质和最大特色 ,就是实行刑事侦查主体完整统一下的分权管理 ;其改革实践格外突出的风格和特色是 ,以“内涵发展”的思想策动改革创新 ,实现超常规的跳跃式发展 ;积极探求中外警务的“珠连璧合” ,顺应现代刑侦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8.
关于在我国《刑法》中增设袭警罪的法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暴力袭警案件频发,目前我国对袭警犯罪刑事立法的滞后已经成为滋长社会不法势力和不法分子嚣张气焰的重要根源。袭警这一危害国家安全、挑战国家公权力的行为,不仅是对警察生命的威胁,对司法资源的破坏,更会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公共安全感。在我国《刑法》增设袭警罪可以保护警察执法权威和权益,从而更好地保护公民权。  相似文献   

19.
涉黑涉恶案件审判的特殊性决定了司法警察警务保障风险表现为:未能将被告人安全、及时押解至法院,未能对羁押待审被告人实施有效看守、管理,未能保障法庭的正常审判秩序和人员安全,未能规范执行警务。为减少涉黑涉恶案件审判警务保障风险,司法警察应树立预防为主、艺术决策、多举并进、以警为本的防控理念,并加强远程押解、院外审判看管和值庭、规范化执法风险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