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蔡咏芝 《人民公安》2012,(24):52-53
如果从来没有在香港待过或生活过,或许很难感受到市民对香港警察根深蒂固的信任。这种信任深刻的程度,甚至连大部分香港人也不自觉。如果从来没有在香港待过或生活过,或许很难感受到市民对香港警察根深蒂固的信任。这种信任深刻的程度,甚至连大部分香港人也不自觉。对香港市民来说,相信警察能保护市民的  相似文献   

2.
孔德明 《传承》2008,(16):120-121
香港政党已经成为香港政治舞台上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但在香港回归后,香港政党的发展并没有出现重大的突破,其作用仍然只局限在一定的框架内。仔细分析香港政党的政治影响力及其局限性,有助于我们正确全面的理解当前香港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3.
香港政党已经成为香港政治舞台上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但在香港回归后,香港政党的发展并没有出现重大的突破,其作用仍然只局限在一定的框架内.仔细分析香港政党的政治影响力及其局限性,有助于我们正确全面的理解当前香港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4.
彭春华 《岭南学刊》2021,(1):15-20,54
香港回归后,中央政府不断适时推出政策,香港通过与内地深化合作实现经济持续发展,但这种经济发展并未能转化为香港民主进步的力量,相反,香港管治能力却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在一些方面呈现出衰退迹象。究其原因是香港特区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管治体系却没有相应改革,导致经济发展与上层建筑没有协同共进。港版国安法的出台为扫除香港反对派与国际敌对势力勾结乱港提供了制度保障,要通过强化香港特区政府的管治能力,加强香港内部管治体系改革,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建香港经济社会正常秩序,更好落实“一国两制”。  相似文献   

5.
去年5月,我随自治区统战部长培训班到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考察,感受很深。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香港中央图书馆。参观香港中央图书馆是考察安排中所没有的。但因为有一天自由活动时间,而这天又下雨,我们只好就近到离驻地很近的香港中央图书馆参观。参观后的感觉就是不虚此行。 香港的公共图书馆是以成立于1962年的大会堂  相似文献   

6.
《统一论坛》2015,(3):14-23
五、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政策"一国两制"是一项开创性事业,对中央来说是治国理政的重大课题,对香港和香港同胞来说是重大历史转折。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的同时",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也遇到了新情况新问题,香港社会还有一些人没有完全适应这一重大历史转折,特别是对"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和基  相似文献   

7.
香港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开放的自由港。香港自由开放的范之广、程度之高、能量之大,都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任何一个自由港所不能比拟的。本世纪70年代以来,香港除了维持免税和低税制度外,并坚持积极的“不干预主义”的经济政策,全面开放黄金外汇进出口管制,简化进出口贸易手续,香港自由港功能进一步完善。香港自由港政策基本特点是:①贸易自由。香港对进出口贸易基本上没有管制,不存在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凡合符国际惯例的贸易行为均畅通无阻,没有国界限制。对本地厂商的出口商品不提供任何优惠和特权,对外地进口商品也不存在任何歧视。大部分商品豁免关税。对酒类、烟草、高档化妆品等少数商品片消费税和进口税,但税率都很低,且内外税率一致。②金融自由。香港的金融市场完全开放,本地银行与外资银行享受完全平等的待遇。1973年撤销外汇管制后,香港的外汇市场成为完全开放的自由外汇市场,外汇自由兑换,资金出入与转移自由,资金经营自由,没有国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之中,香港的企业,无论大、中、小,无一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加工什么、制造什么。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了市场,也就没有了企业。 针对市场需求,香港企业制造产品时,有如下几个特点: 不以简单而不为。人们常拿“购物天堂”来形容香港的商品市场,这里面的原因,除去价格适宜外,香港商品品种之奇特、之齐全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在香港街头浏览,你会发现许多设计简单却方便实用的  相似文献   

9.
正20年很快过去了,我和很多香港人都见证了香港的变化,亦见证了中央政府如何成功地实行"一国两制",实现"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希望香港明天会更好!本人1970年代出生于香港,在港英政府管治下成长,接受香港本地教育,直至中学毕业后到国外升读大学。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时,我正在国外准备完成大学课程。虽然没有在香港亲身参与回归祖国庆祝活动,但我通过当地电视直播观看了政权交接仪式,见证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香港正式回归  相似文献   

10.
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已有两年多了。两年多的实践证明 ,中央政府遵守诺言 ,香港由当地人自己管理 ,享有高度自治权 ,香港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没有改变 ,原有的法律基本没有改变 ;香港继续保持自由港和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地位 ,继续同各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关系 ;香港顶住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 ,经济发展已走出低谷 ,向好的方向发展。1999年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 ,我有幸参加了香港中华总商会举办的第70期工商业研讨班。通过学习、拜访、参观 ,使我从全新的角度对香港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的概况…  相似文献   

11.
山中断想     
人到香港工作,家留在北京,心的一半也就放在北京的家里。香港华灯初上的时候,是最想家的时候,常常是一瞬间一眨眼就被寂寞包围了。 一个在香港呆了很久的朋友就说:你去行山吧。 几年下来,一累、一慌、一百无聊赖、甚至一腰酸腿疼,我便会去行山。山成了我在香港最亲密的友人。当我行走在山中,快乐没有来由,安静没有来由,有时莫名其妙地眼含泪水时,山间的每一片树叶、每一块石子都在倾听我内心根本没有发出来的那些声音。我相信,它们能听懂。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香港经济当前困境时,人们常谈到旅游业,并希望它能带头复苏。到底香港旅游业如今怎样呢?外有风暴内有忧患说来奇怪,香港旅游业曾经是香港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靠了天时、地利和人和,没有名山大川、没有名胜古迹的香港成了一个著名的旅游地区,1996年访港旅客人数第二次突破千万,达到1170万人次,旅游收益达到845亿港元,占本地生产总值的6.3%,从事旅游业的劳动人口占香港总劳动人口的10%。与旅游业有关的酒店业、饮食业和零售业同时得益。但是,1997年香港旅游业却出现下降,连这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盛事都未实现原先大量吸…  相似文献   

13.
人心回归尚有过程 相对西藏而言,同处中国西南的贵州省在香港青年心目中是一块生疏的地方。这并非贵州没有太多引人注目之处,而是香港青年对祖国内地的了解既少又浅。  相似文献   

14.
我有幸参加由中央统战部组织的“第一期民主党派干部赴港研讨班”到香港学习、考察 ,并有机会亲自听到香港廉政公署香港内地联络组总联络主任严厚蕴女士 ,和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系副教授梁美芬女士介绍香港的法律体系和香港廉署情况 ,使我开了眼界 ,拓宽了思路。我想就内地与香港的司法和廉政工作做一点对比。60年代 ,内地人口大量涌入香港 ,香港经济高速发展 ,而相应的法律、制度没有跟上 ,社会设施一时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和急剧膨胀的人口。因此 ,滋生了腐败的土壤 ,大量的腐败现象一时难以控制 ,香港的公务员几乎是人人参与贪污、受…  相似文献   

15.
布衣巨商──记香港金宝时计公司董事长李秀恒李宗博,张媛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雄厚的根基──一切都从零开始。青年商家李秀恒白手起家,靠自己的勤奋和对时机的把握,崛起于香港商界。港人称“他的冒起予人平地一声雷之感。”在李秀恒的记忆里,家是一个没有窗户的小...  相似文献   

16.
我有幸参加由中央统战部组织的“第一期民主党派干部赴港研讨班”到香港学习、考察,并有机会亲自听到香港廉政公署香港内地联络组总联络主任严厚蕴女士、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系副教授梁美芬女士介绍香港的法律体系和香港廉署情况,确实是使我大开了眼界,拓宽了思路。我想就内地香港的司法和廉政工作做一点对比。香港在60年代,由于内地人口的大量涌入及香港经济的高速发展,而相应的法律、制度没有跟上,社会设施一时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和急剧膨胀的人口,因此,滋生了腐败的土壤,产生了  相似文献   

17.
廖艳云 《今日广西》2007,(13):12-17
从1997年7月1日零时五星红旗在香港夜空中高高飘扬的那一刻起,一场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的伟大实践,就在香港这片土地上轰轰烈烈地拉开帷幕。弹指一挥间,十年后的今天,"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得到全面贯彻落实,香港保持自由法治、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繁荣稳定。十年沧桑,十年磨砺,香港这颗东方之珠不仅风采依然,而且发出了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广西与香港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这块美丽富饶、充满活力、充满希望、充满商机的热土吸引着香港的目光,随着桂港两地经贸的共同携手,合作空间的不断拓展,广西与香港已开创出了一片令人瞩目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8.
国内关于青年工作的概念,从一般意义上说,在香港被称之为“青年服务”,尽管两者在工作对象上没有什么区别,而其内涵却有本质的区别。在香港,所谓青年服务,简而言之是指“服务于青年的社会工作”,它是香港社会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工作中以青年为其服务对象  相似文献   

19.
杨延昭 《世纪行》2006,(3):44-45
提起香港,人们的印象首先是国际大都市、东方芝加哥、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商贸中心、国际旅游中心、国际信息中心、国际运输中心、国际(轻工业)制造中心,最快反映到人们脑海里的词汇大约就是高楼林立、现代气派、灯红酒绿、光怪陆离等等。在到香港以前,我对香港的印象大抵也没有脱离上述范围。但到香港以后,香港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却不只这些。相反,也许是这些概念在自己脑海里比较根深蒂固的缘由,到香港后虽有所体验却不太深刻,倒是香港的文化建设让我的心灵受到震动。  相似文献   

20.
香港人的“中国心”彭建群●彭定康的“民主”实质是要建立一个没有港督的“港督政府”。●如何保持香港的长期稳定与繁荣?●逸夫基金将转向中小学基础教育。再过3年──1997年7月1日,中国就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为解决香港问题,中英双方于1984年签署了联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