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姜列青在《匈牙利实行新的企业领导形式和工会面临的新任务》一文(载《国际工运》85年第1期)中谈匈牙利工会工作面临急需改善的新问题。根据1984年4月17日匈党中央全会通过的《关于继续发展经济管理体制的任务和决定》,五百人以上的大中型国营企业实行  相似文献   

2.
在东欧国家中匈牙利是在实现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进展得比较快的国家。特别在所有制改造、放开价格和对外贸易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 一、实行私有化进程及特点 为了实行私有化匈牙利首先完善了私有化的立法,如颁布了企业经营活动法、税收制度法、破产法。早在1990年大选以前匈牙利就为改变所有制制度奠定了法律基础。私有化的各种法律观点在相当长时间内已成为立法机构注意的问题并成为立法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安塔拉通款社1 963年6月7日报导,目前印尼政府接受东欧国家的贷款情况如下:苏联捷克波兰罗焉尼亚匈牙利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合舒贷款额(美元)已使用未使用或正在使用367.500.00038,000,000329,500,00060,075,00018,622,DOO41,453,00074,000,00039,130,00034,870,00050,000,00050,000,00028,000,00028,000,00025,000,0007,250.00017.750,0005,000,0005,600,0006 10.175.000103,002,000507.173,000摘自:印度尼西亚《翘济新背》,1963年8月10日东欧国家給印度尼西亞的貸款情况…  相似文献   

4.
从统制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被划入苏联的势力范围,并按斯大林模式建立起一套僵硬的计划经济体制。但没过多久,南斯拉夫就别树一帜,开始探索把计划经济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为了改变行政命令控制的计划体制所造成的低效率和对资源的巨大浪费,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肯定了利润和价值规律,从而部分地引进了市场机制。匈牙利、波兰等国的经济改革,则在更大的范围内推行了市场经济的原则,生产要素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市场化。匈牙利的产品和劳务部分实行市场化,这体现在不同的产品分别采用官方固定价、协议价和自由价等多种价格以及允许人们业余时间从事第二职业等。波兰也实行由官价、议价及调节价三种价格组成的国家计划价与市场价相结合的混合价格体制。波、匈两国都允许私营小企业和私营农业存在,并大量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  相似文献   

5.
1989年末,波兰和匈牙利在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后,在经济体制上也明确提出了取消计划经济建立市场经济的目标。两国在经济体制转轨中选择了不同的过渡方式,波兰与其他东欧国家实行了休克疗法,即激进战略,匈牙利则独树一帜地选择了渐进战略。  相似文献   

6.
东欧国家向西方举借外债是七十年代初国际上实行东西方缓和的产物,而前南斯拉夫举借外债的时间更早一些。 前南斯拉夫从1947年到1991年共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贷55亿美元,使用世界银行90个价值为60亿美元的贷款项目。到1991年底前南斯拉夫所借外债约为145亿美元。 波兰1970年以前基本上不欠外债(波兰第二共和国时期的外债除外),1971年欠西方债务10亿美元。从1972—1975年实行扩张的投资政策以后,外债急剧增加,1975年外债已增至84亿美元。到1987年12月,外  相似文献   

7.
在东欧诸国经济转轨中,迄今为止已取得显著成效的是波兰、捷克和匈牙利。其中匈牙利尤为突出。它在东欧大震荡中,以相对稳步的“渐进改革”方式转向市场经济,与波兰的“休克”相比,改革成本较小,这对于正在实行或准备实行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家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匈牙利实行渐进改革的决定因素是其经济发展状况,这是客观的硬件,它在每个国家及每个时期都各不相同;而对经济发展状况起着重要作用的一些软条件,才是能够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都发挥重要作用的因素,才更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苏联东欧问题》1984年第6期刊登了韩秀晨撰写的《苏联、南斯拉夫匈牙利所有制形式的比较研究》文章。作者从所有制的形式方面对三个国家进行了比较研究。一、“大、公、纯”的苏联模式。苏联模式由三种形式构成,即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这三种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四十年代末南斯拉夫和苏联发生过严重冲突。五十年代中期南苏关系恢复和改善后,南斯拉夫坚持不返回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一如既往地捍卫独立自主原则和对世界事务的公正立场。在1956年匈牙利事件、1968年苏联军事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以及阿富汗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南斯拉夫毫不留情地批评苏联的错误政策。然而,饶有趣味的是,除苏南冲突时期外,南斯拉夫和苏联积极发展了并且正在发展正常的、甚至称得上良好的经济关系。自1974年到今年,苏联一直是南斯拉夫对外贸易的第一号伙伴。这是值得我  相似文献   

10.
由匈牙利经济学会、匈科学管理学会和科学教育学会联合召开的匈牙利1982年经济学家年会,讨论了匈牙利经济增长新进程及其在经济政策中的抉择等问题。从1961年起,匈牙利每年举行一次经济学家年会,这次会议为第21次年会。1982年经济学家年会由匈牙利政府国务秘书、国家物价局局长、匈牙利经济学会会长贝拉·西科斯——纳吉主持。大会分四个专题小组,讨论的论题分别为《经济增长新进程及国民经济计划的有关任务》,《经济调节制度进一步发展的短期与长期趋势》,《新增长进程  相似文献   

11.
自1989年以来,中东欧的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虽然变化的方式不同,但实质内容都很相似:实行多党制和自由选举,走西方式政治民主化道路。匈牙利和保加利亚是由党内的改革派主动实行民主和多党制的,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是在反对派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据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学报:经济、哲学、法律类》1983年3月1期报导:苏共二十六大总结报告指出,匈牙利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顺利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大生产与农业合作社社员、工人和职员的宅旁园地经营及副业生产的密切的相互关系。匈牙利农业政策的最重要的根本因素就是这种统一。匈牙利第十一次代表大会(1975年)着重指出,“与国营农场和农业合作社总发展的同时,根据国民经济的利益,今后必  相似文献   

13.
科索沃冲突具有强烈的地缘政治背景。在冷战期间,南斯拉夫是东西方之间的缓冲国,东西方都竞相拉拢南斯拉夫,科索沃局势相对保持稳定。尽管早在七、八十年代,北约在模拟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反核战争演习中,就已经把科索沃作为假设的冲突发源地;但在表面上,西方还是尊重南斯拉夫的领土完整的。冷战结束后,随着柏林墙的倒塌及北约的东扩,欧洲的政治地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波兰、匈牙利、捷克等中欧国家加入北约,使北约的东北部前沿推进到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的边境,北约的东南边界则与罗马尼亚等巴尔干国  相似文献   

14.
作者斯图尔特·鲍威尔,载美国《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82年11月19日,摘要如下:在整个东欧,安德罗波夫面临促使波兰濒临动乱边缘的同一棘手问题。在波兰——也如在捷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以及在较低程度上的东德——问题在继续发展:简陋的住房、上涨的物价、多方面的短缺、落后的工业、低效  相似文献   

15.
香港的破产制度于印辉,卢欣一、香港的破产立法及实施概况香港的破产制度包括自然人破产和公司强制清盘。对于自然人破产,1932年颁布了破产条例,即香港法例第六章,该条例是依据英国1914年的破产法制定的。对于公司破产,1933年颂布了公司条例,即香港法例...  相似文献   

16.
民德强调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相统一的方针,指出发展经济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改善社会福利的一种手段。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民德的经济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均占首位。按美国1975年价格计算,1980年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民德5,532美元、捷克4,908美元、苏联3,945美元,保加利亚3,437美元、波兰3,509美元、匈牙利3,816美元。1980年人均社会福利开支占有量分别为:民德940美元、捷克928美元、苏联556美元、保加利亚519美元、波兰544美元、匈牙利699美元。(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17.
尽管许多人曾经预测说,东欧国家(主要是指几个“领先”的国家,如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的经济萧条和停滞要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但到1994年,东欧国家的通货膨胀,生产下降趋势已明显减缓,生产已开始上升。大部份企业对新的经济体制的变化,包括所有制领域内的变化都已逐步开始适应。可以说,这些国家均已走过了经济转换的最初的,也是最困难的时期,这种困难主要是因价格的自由化和不再对经济实行调节造成的。总之,东欧国家在改善宏观经济平衡和克服经济萧  相似文献   

18.
法国《东西方比较研究杂志》1982年12 月第4期登载帕书尔·马日达的文章,分析国际货币基金会对苏联和东欧各国以及对东西方关系的影响。1981年11月,波兰和匈牙利分别提出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申请,这是一起值得人们注意的重大事件。它表明苏联东欧集团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期,东欧各国在苏联的直接或间接帮助下相继获得解放,建立起人民民主政权。战后,东欧将沿着何种道路发展,是摆在各国共产党人面前的头等重要的问题。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南斯拉夫,共产党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现实,试图探索一条不同于十月革命道路的适合本民族情况的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即人民民主道路。所谓人  相似文献   

20.
何映宇  周玲 《新民周刊》2012,(26):68-70
由于西欧和俄罗斯这些文学大国的存在,东欧因为地缘政治东欧,一个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名词,一度被打入冷宫。谁还关心东欧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产的文学?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应该还要算上当年的民主德国,东欧社会主义阵营,曾经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成员,它们国家的文学,还在开出什么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