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世纪末的中国文学中,先锋文学作为“现代主义”旗下的一员大将,显示出了其创作实绩,并构成了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的一个特定阶段。审视先锋文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可以窥见现代性在世纪末中国的流变以及文学本身由此产生的焦虑。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每个历史阶段,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面貌和文学生态的不同变化,都和当时的传播媒介的发展水平紧密相连。文学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发展深深地影响着文学的发展;文学传播媒介的本身已经不仅仅是文学传播物质的传播渠道,而是构成了文学本身的一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3.
文学是以生活为源泉的现实生活中情感和物质的统一反映,生活真实是文学的生命力.文学真实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根据生活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虚构是达到文学真实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生活真实的升华.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文化活动是从翻译介绍法国文化开始的;鲁迅在他的一系列杂文中,联系中国现状,对法国许多文学大师进行了评价;鲁迅与法国作家又有很深的文学姻缘。鲁迅与中法文学交流是一个重要而研究尚不得深入的课题,从中可折射出法国文学对中国的影响,也为全面评价这些作家提供异域的文化参照。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赖以生存的土壤。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学作为文化的传统承载物,与媒介演变进程息息相关。本文主要从媒介角度,来论述在新媒介时代下,媒介又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推动文学发展,形成文学产业化经营,使文学这一人类精神形式保持生命活力,促进全人类思想的丰盈。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语境中的"世界文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歌德这个“世界文学”的肇始者并没有对“世界文学”进行界定,而马克思、恩格斯也没有对“世界文学”的具体内涵做出说明,从而导致后世研究者关于“世界文学”提出了各种看法和主张。在一个“世界性”与“民族性”分别都需要重视的“全球化”时代,我们需要拥有一种“世界性”的眼光,抓住机遇,努力建设“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7.
精英文学并非最初的文学形态,它在物质生活资料极大丰富、艺术由实用走向审美的过程中产生。封建社会是艺术审美化的转折点,由于有国家或者富有的私人充当艺术“保护人”角色,因此精英文学在这一时期异常兴盛。随着封建时代结束,精英文学的“保护人”没有了,在物质基础突然被抽空以后,精英文学开始面临生存的困境。如何摆脱因为“重审美淡实用”以及物质基础匮乏而导致的不利局面,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8.
重文学的政治教化之用是儒家文学观念一以贯之的显著特点。“文以载道”这一命题集中体现了儒家文学观念的功利主义诉求,其形成有着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对包括新文学在内的中国文学有着深远而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爱国的文艺工作者以笔为武器、以文学活动为战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他们用创新的文学实践“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信念,宣传、动员、组织民众,为凝聚全民族的抗战力量发挥了粘合剂的作用。抗战文学的“中国化”、“民族化”迅速转化为文学界的心理定向。它虽然从理想轨迹“歧出”,但在总体倾向上受过“五四”新文学的洗礼,仍旧行进在文学的民族化与世界化之间,其发展方向是中国特色的文学现代化。它过分倚重抗日救亡的政治向度、偏重文学的宣传功能和动员功能而忽视了文学的自身建设、个性解放的启蒙思想和弱化国民性批判的意识。抗战文学以时代的号角定位于历史的高格。那个时代的文学虽然显得粗糙,但展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不畏强暴的精神。抗战题材的文学将不断激励中国走向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0.
客家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历史的风云际会使它与中国革命走到了一起,为中央苏区文学的孕育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客家文学从内在精神、创作队伍到艺术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为中央苏区文学提供了借鉴或支持,是中央苏区文学的重要源头之一,为中央苏区文学的孕育、发展与繁荣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