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在苏哈托时期,印尼与东盟一同成长,印尼对东盟的发展和壮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后苏哈托时期,印尼与东盟的关系呈现出一种互动的态势.未来印尼与东盟关系将向积极方面发展,其主要理由是:加强与东盟的关系,是印尼各届政府外交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搞好与印尼的关系也符合东盟的长远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印尼伊斯兰教主流派与极端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尼是世界第四大人口大国,又是世界穆斯林人数最多的国家。苏哈托政权垮台后,伊斯兰势力已重返政治舞台,伊斯兰化倾向日益明显。印尼伊斯兰教主流派比较温和与包容,反对在印尼建立伊斯兰教国家。极端派主张在印尼实行伊斯兰教派规,人数虽小,但组织严密,能量也大。美国“9·11”事件后,在当前反对国际恐怖主义斗争中,印尼极端组织的动向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苏哈托时期印尼的资源在爪哇族与外岛民族之间的分配,主要采取中央与地方财政分割的形式.其分配格局是:爪哇独占鳌头而外岛只分得残羹剩饭,它是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政治-文化不平等在经济领域的投影,反过来又深刻地影响着印尼的民族关系.本文将政治-文化与经济利益的纠结,作为探索资源分配与民族关系互动的切入点,并试图循此路径使问题的分析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印尼前任总统苏哈托时期(1966-1998年)所提倡的双重职能(dwifungsi)军政一体化教条随着印尼民主化进程而结束,军人参政失去了合法性来源.改革派政治领袖如前任总统瓦希德执政时期(1999-2001年)和梅加瓦蒂时期(2001-2004年)积极建立以文人统治为主的政府.军人参政在印尼民主化时代似乎不会再出现.然而,在苏哈托专政时期享有崇高政治地位的印尼军人未能完全接受民主化时代的文人统治模式.许多具有军人背景的政治人物开始以不同身份和方式试图重返政治舞台,充分利用民主化时代的机制来宣扬自己的理念和政治纲领,寻求民众对他们的支持.本文探讨印尼军人在后苏哈托时代,如何利用民主选举方式寻求合法性,以及将来可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苏哈托时期诞生的“群岛观”和佐科维的“全球海洋支点”构想都深刻影响着印尼海洋政策的构建路径和取向.这些印尼政治精英的海洋战略构想不仅植根于印尼历史上的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并且与地区秩序、区域大国和中等强国身份,以及国内政治背景等现实利益诉求息息相关.从“海洋的领土化”的“群岛观”到“领土的海洋化”的“全球海洋支点”构想的转变,不仅标志着印尼政治精英的海洋意识和海洋战略构想路径的变化,而且也是近年来印尼在应对与周边国家海上冲突和争端时所采取的政策和举措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6.
张洁 《当代亚太》2005,48(5):9-15
印尼执政党的更迭与腐败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比研究苏哈托和梅加瓦蒂执政期间腐败与反腐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政党执政的影响,总结了印尼执政党在反腐方面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7.
苏哈托时期印度尼西亚的林业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哈托时期,印度尼西亚政府主要推行伐木特许权制、发展木材加工业和实施工业林种植计划等三项林业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为导向的林业政策使印度尼西亚一度成为原木和胶合板出口大国,但亦导致加重森林滥伐,忽视外岛森林部族的利益。苏哈托时期的林业政策是特定政治经济制度结构的产物,既服务于"新秩序"时期推行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又是以苏哈托为代表的爪哇军事精英及其商业盟友、环境保护主义者、地方森林部族等理性人博弈的结果。苏哈托时期的林业政策是后苏哈托时期林业政策的逻辑起点,后来的印尼政府致力于寻求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末的金融危机中,印尼结束了苏哈托统治的"新秩序"时代,开启了"后苏哈托"时代的民主转型。1998至2014年,先后上台的哈比比、瓦希德、梅加瓦蒂和苏西洛相继对印尼进行了民主化改革。"后苏哈托"时代的印尼民主转型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就是如何进行文武关系改革,让这一支"政治的军队"变成"制度的军队"。本文以文武关系的变革为切入点,探寻"后苏哈托"时代的印尼民主转型历程,认为文武关系的变革不仅影响民主转型,民主转型也将影响对军队的民主控制。在实现对军队的文官控制的过程中,还必须加强文官控制的民主化程度。如果文官政府能够提供有效的民主治理,民主的规则和程序能够被广泛接受,暴力活动和政治斗争的程度较低,军队将很难返  相似文献   

9.
1998年"五月骚乱"后,苏哈托政权垮台,印尼进入后苏哈托时代.后苏哈托时代的印尼历届政府调整了对华政策,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都表现出友好合作的特征.本文具体研究了印尼历届政府对华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对华政策调整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郑一省 《当代亚太》2006,35(7):32-37
在后苏哈托时期的民主政治化进程中,随着诉求议题的多元化,印尼的政党制度从一党控制下的三党制向多党制转变,伊斯兰性质的政党仍然举足轻重,而华人政党则破土而出。本文认为,政党制度的这种变化对印尼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是遏制了印尼专制政府的产生;二是逐渐出现了一批政治精英;三是提高了民众参政议政的民主意识。此外政党体制的软弱也造成印尼政局经常出现不稳和混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