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强 《学习与实践》2009,(10):11-14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从经济发达地区开始的,对城乡二元结构的突破首先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城乡经济和产业的一体化发展是奠定城乡一体化格局的基础。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历程的必然结果,是发达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从城乡并行工业化阶段转入城乡一体工业化阶段的合理延伸。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特征是城市产业功能与集体建设用地有机结合。发达地区需要解决原有规制下的突出矛盾,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提炼,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金宗志 《当代广西》2013,(11):24-25
【核心提示】 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密不可分。产业发展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动力和支撑,而城镇化建设又为产业发展聚集要素,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产业推动城镇化建设,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城市产业发挥集聚作用,吸引农民进城就业创业,解决自身发展问题,融入城市变为市民;二是城市生产要素流向农村,让农民在当地转移就业,通过产业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民就地市民化。  相似文献   

3.
冉燕 《人民论坛》2014,(8):98-100
我国提出按照新型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推动新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文章基于当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城乡二元结构及城乡空间关系混乱是当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障碍,提出了政府主导、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统筹规划、生态联保、产业聚集与优化是我国新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工业革命使英国迅速开始了城市化步伐,在经历了早期城市化带来的城乡失衡、城市居住环境恶化、生态系统破坏的教训之后,英国政府开始了对城乡统筹政策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形成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世界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经验。处于工业化后期的我国,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乡之间长期存在的二元结构矛盾逐渐凸显,这些矛盾的解决需要我们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统筹、联动发展的城乡一体化道路。我们有必要学习英国的城乡统筹经验,为我国的城乡一体化战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吉春 《创造》2014,(6):76-79
正统筹城乡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战略选择。城市和农村发展的不均衡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城乡差距日趋明显,城乡矛盾日益加深。为此,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首的"五  相似文献   

6.
我国由于长期坚持"农业支援工业"、"农村支援城市"的发展模式,城乡发展之间的结构性鸿沟十分明显。最近出现的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边缘化等"新三农问题",亦导源于此。中央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藩篱,在推动城市、城镇经济发展的同时,辐射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真正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末,我省城镇化率达到64.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位居全国前列。但是,在高城镇化率及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的背后,城乡生态文明建设仍存在一定不足,具体表现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相对滞后,缺乏城乡环境保护统一规划,城乡环境治理差距较大;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发展模式亟待转变,绿色经济、节能经济、生态经济发展有待加强;城市功能不够完善,生态景观有待改善,一些城市仍存在  相似文献   

8.
符莉 《新东方》2011,(6):39-42
小城镇发展要与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相结合起来统筹思考。笔者从统筹城乡资源的视角下,分析认为崖城当前面临最突出的矛盾是产业发展缺乏联动与资源优势未充分利用,建议崖城镇充分利用城乡和区域资源,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探索设立海南"小城镇综合改革试验区",推进产业联动发展,力图为我国农业城镇发展探索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王万洪 《新重庆》2007,(1):29-31
统筹城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又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小城镇作为城市与农村的结合部和中转站,它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基础设施较好,协作能力较强,信息相对灵敏,人才比较集中,是城市联系农村的天然桥梁和纽带。因此,加速推进小城镇建设,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路途和有力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统筹视角下城乡双向流动的商贸服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俊华 《求索》2011,(9):42-44
城乡商贸流通经济是现代社会的先导产业,也是衡量现代经济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商贸流通业是城市相对发达,而农村相对落后,城乡二元矛盾突出,城乡商贸单向流通,抑制了城乡统筹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分析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业现状,揭示了城乡商贸服务体系不完善对城乡双向流通商贸服务体系建设的制约,提出了城乡统筹视角下城乡双向流通商贸服务体系的目标与思路。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的发展,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城市增长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城市土地增量的来源只有一个途径,就是通过土地征用,把土地由集体所有变为国家所有,土地性质由农业用地变为城市用地。城市增长带来很多失地农民,由于补偿方式不当和标准偏低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冲突,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这些都涉及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和质量。城市增长在本文主要界定为城市规模或城市空间的扩张、拓展。本文拟从土地增值利益分割的角度入手,针对城市增长与土地征用的矛盾,提出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减灾》2013,(5):21-23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以沿海城市群发展为先导,我国各地城市化进科不断加速,目前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2.6%,人口、产业、工程设施进一步向城镇集中,城镇可持续发展与防灾能力不足的矛盾会更加突出.提高城乡防灾减灾能力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网络媒介是发展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工具。从构建城乡文化共同体的视角出发,网络媒介所构建的网络空间能为城乡居民提供非在地性和谐共处的机会,从而为构建城乡文化共同体提供了空间条件。网络媒介推动城乡文化价值的互动和重构,表现在网络媒介促进城乡人口流动和推动城乡文化再生产两个方面。前者有两方面的意涵:一是能促进农村居民流向城市就业,或城市居民流向农村消费,实现城乡区域间的人口转移红利;二是能促使城乡人口由传统的线下活动向新兴的互联网空间流动,实现在地性向非在地性的转移。后者也有两方面意涵:一是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作为互联网米姆(meme),共同参与网络文化的建构;二是网络文化反过来重构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进一步地,发展网络媒介有助于弥合城乡文化鸿沟,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最近,杭州市为构建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快农村和临安、富阳、桐庐、建德、淳安等五个县域城市的发展,研究出台了《关于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进一步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5年初步实现"规划建设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生  相似文献   

15.
江津区作为重庆市六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乡、区域、贫富三个差距并存。江津区委、区政府把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作为统筹城乡一体化、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和新的路径,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务实民生。  相似文献   

16.
赵立群 《群众》2013,(11):33-34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遵循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规律、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现实选择。当前,新沂的发展处在开启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的新阶段,也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时期。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东陇海线上第三大城市、第三大工业城市”这一目标,坚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作为战略重点,以产兴城,以城聚产,加快构建具有新沂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和新型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17.
正新型城镇化是以统筹城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基本特征,实现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系统联动解决中国发展转型中的各类城乡问题,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新型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对新城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一是新城的规划建设必须转变发展理念,摒弃增长导向的发展模式,树立"以人为本、创新、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并以此作为基本准则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二是新城不能仅考虑自身发展,必须化解城乡发展双重问题。一方面需要为城市化的发展提供空间载体,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另一方面要解决中心城市发展问题。三是新城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打破城乡割裂发展模式,成为城乡一体化的探索者和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地区各种矛盾与问题突出,成为影响首都形象和制约城市发展的问题区域.本文在分析城乡结合部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发展的新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柳思维 《湖湘论坛》2009,22(3):23-25
党的十六大以来,长沙县作为三湘第一经济强县,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推动和促进城市带动、反哺农村的功能,在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即城乡空间布局规划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城乡住房建设一体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迈出了成功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杨应旭 《人民论坛》2012,(14):182-183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城市经济总量快速上升,这主要得益于产业布局优化、城市制度优势、投资拉动和二三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过度依赖投资、缺乏增长极引领、城乡制度衔接不畅、经济要素选择偏好等因素限制了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应该通过加强城乡制度改革、促进产业集聚、培育贵阳增长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途径,推动贵州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